德青措姆
【摘 要】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寫作主體用語言文字來展現自我、表達情感的需要,是對世界及生活的認知和體現,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但是,在小學現階段,一提到寫作,學生就會感覺是一件很頭疼的事,大腦一片空白,或者即使頭腦中有東西也寫不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及技巧,針對這種情況,本文主要討論了“寫作策略知識”方面的話題,希望能對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策略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訓練聽說讀寫能力,而寫作又是訓練的重點。寫作能力是學生表達和交流能力的體現。能否將一件事情講清楚以及能否將口頭語言轉化成書面語言,正是寫作能力的體現。這就要求我們寫作主體要具備完整、全面的寫作策略。寫作策略是寫作主體對與寫作行為有關的一切活動的整體性把握,它講究寫作的方式方法,講究寫作的技巧等,以達到最終的溝通交流的目的??梢?,寫作策略是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1.寫作策略概述
所謂的寫作策略是指寫作主體對與寫作行為有關的一切活動的整體性把握,它講究寫作的方式方法,講究寫作的技巧等,以達到最有效的溝通交流的目的,由此可見,寫作策略是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對寫作策略知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我們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寫作策略知識培訓,不斷豐富小學生的語文寫作策略知識,促使學生寫作能力的快速提高。
2.小學語文寫作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學生對寫作內容不明確
目前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都會為學生留出足夠的寫作時間,雖然有足夠的時間,但是很多學生對寫作內容并不明確,在這樣的前提下寫不出作文是很正常的。例如筆者曾經在寫作教學中為學生布置過一篇《我的鉛筆》作文寫作,在寫作之前為學生提供了一篇范文,并帶領學生對范文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仔細的分析,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寫作。在這種條件下,大多數跟著范文的思路進行寫作,文章中出現了大量的空話和套話,根本沒有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也沒有體現出學生真實的寫作水平。
2.2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真實的情感
在小學寫作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將真實的情感展現出來。但是在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不能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露出來,作文缺乏真情實感是目前小學生作文的通病。例如筆者曾經在寫作教學課堂中為學生布置“我最愛的老師”作文寫作,在寫作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并未帶著自己的情感寫作,作文內容多是很多編造故事等內容。
2.3寫作題材缺乏多樣化
現階段小學生作文題材單一是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很多小學生因為缺乏想象力,題材單一,對文字的理解被局限在狹小的空間內。例如筆者曾經在教學中為學生布置“最難忘的事”命題作文,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很多學生的教學題材都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最苦難的事情,如何在自己的努力以及他人的幫助下獲得了成功,整個班級中很少有學生的思路超出這個圈子。
2.4教師評價過于大眾化
學生的寫作完成之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寫作進行適當的評價和鼓勵,如果發(fā)現學生的寫作中存在問題,應該對其進行及時的糾正。但是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寫作課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并未達到這一標準,評價語言十分模糊,學生要想對教師的評價語言進行理解尚存在一定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能對自己作文的質量進行真正的了解,這會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造成直接的影響。
3.寫作策略知識教學的建議
3.1學生方面
3.1.1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在每一個發(fā)展階段都有其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既具有穩(wěn)定性,又可能隨著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狀況的改變而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學生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的發(fā)展水平以及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等在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小學生的主導活動由以前的游戲轉變?yōu)閷W習,口頭語言逐漸向書面語言過渡,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學習的態(tài)度都逐漸迎合社會的要求。在學生的生理逐漸成熟的基礎上,心理也逐漸發(fā)展成熟,能夠適應當前發(fā)展階段的要求。寫作策略教學應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3.1.2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擁有寫作策略的意識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基礎階段,教師要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在學習寫作文的初期,學生不僅僅要學會語句通順、句義清楚,更要學習寫作策略的知識,有運用寫作策略的意識。學生本身可能并未意識到在作文某處運用到了寫作策略,但是學生要有這種意識,“寫作過程中我可以采取這種方式、方法或技巧,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我依然可以運用”,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形成一種寫作策略意識。
3.2教師方面
3.2.1將寫作策略從教師的無意識層面提到意識層面
在作文課堂中,教師教授寫作技巧,寫作方式等一般都是基于經驗性的,教師并未意識到這是寫作策略的指導。教師們認為“以前我就是這樣教的,用了這種技巧,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實這就是寫作策略的指導。將寫作策略納入寫作教學內容,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有寫作策略意識。只有當教師能夠認識到是寫作策略在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時,教師才能有意識地將寫作策略知識教給學生,指導學生有效運用寫作策略。
3.2.2加強寫作策略知識的學習
梅耶將知識分為三大類,即語義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其中策略性知識是指如何學習、記憶或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包括應用策略進行自我監(jiān)控等。語義知識和我們常說的陳述性知識相似,是關于個人生活經驗的知識,而程序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做的知識。在學習這兩種類型的知識時,有時學習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方式或方法,即這里所說的策略性知識。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掌握一定的策略知識,有這種基礎,教師才能將策略性知識教授給學生,才能指導學生有效地運用寫作策略。
3.2.3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教育學研究人類接受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心理學知識,是為了解學生學習的特點而需要學習的知識。尤其是發(fā)展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知識,這些知識有助于了解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及學習的特點,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
3.2.4順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前面分析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教師應該遵循或順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可以在學生身心發(fā)展成熟的基礎上開展教學,也可以適當嘗試“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念,可以稍超前一點,稍微高一點,但不能不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這樣不僅不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很可能適得其反。
3.2.5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提出,觀察學習在兒童的生活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榜樣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重要的,他們會有意去模仿他人的行為動作,尤其是老師、家長或同伴。教師要以自身的行為影響學生的行為,教師要起到一個模范的作用。當然,教師作為長者,應是學生的指導者,借助學生對自己的崇拜、敬仰與尊重,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小學生尚不能自發(fā)運用寫作策略,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
【參考文獻】
[1]虎尊乖.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4):00168-00168.
[2]張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閱讀、寫作的有效指導[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4):00180-00180.
[3]楊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式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4):00258-00258.
[4]俞歡.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微[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4):0019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