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波
“宇商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踐行
◎劉慧波
怎樣培養(yǎng)具有“宇商情懷”的學生?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維度來體現:開“宇商”式課程,創(chuàng)“宇商”式課堂,做“宇商”式教師。
那么,“宇商教育”理念如何在數學學科中落實呢?下面結合本學期我校數學組的工作計劃,闡述一下“宇商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踐行。
本學期我校初中數學教研組將繼續(xù)深化“問題多維驅動”課堂教學模式,并將本年度數學教學工作的核心詞確定為:博學慎思,明辨篤行。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與我校提出的“思、疑、釋、拓、創(chuàng)”五大思維品質相呼應。
課堂中,融入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問題意識。加強小組交流,提高小組合作效率。在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上下功夫,一題多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解歸一,以問題為驅動,貫穿于課堂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習慣。
(一) 堅持集體備課,落實“三固定三堅持”——做“宇商”式教師
以備課組為中心,每周要不少于一次備課組集中研討。
具體要求: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程序;堅持閱讀分享,堅持“課標”學習,堅持教學內容研究。
集體備課不僅可以促使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還能夠拓展教學的方法與思路,進一步歸納、提升和再創(chuàng)造教師的教學設計,促進專業(yè)化發(fā)展,使教師慢慢成長為“宇商”式教師。
(二)組織好“天天清”、周測和競賽活動——培“宇商”式學生
1.“天天清”
晨讀時間的“天天清”包括兩大項任務,一是預習當天要講的章節(jié);二是清理前一天留下的疑問(包括作業(yè)、小考和平時練習內容等);下午時間的“天天清”,以小組合作方式清理當天課堂上的疑問。
2.周測
周測時間安排在每周五早晨進行,本年級數學教研組教師輪流出題,難易度參照中考標準為7∶2∶1。目的是反饋本周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試卷反饋,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學生及時清理自己的知識盲區(qū)。
3.月競賽
為了降低學生差異性,建立小組①、②、③、④號的分層機制,一卷多評,或多卷一評。獎勵措施采取張榜公布,獎狀激勵等形式。
由“清→測→賽”這樣的常規(guī)方法入手,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從小組合作分工,試卷難度分流,評價方式分層三方面入手,盡可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能得到發(fā)展。
以上這兩個方面的工作沒有標新立異,只是對常規(guī)教育教學工作的默默堅守,卻是“宇商教育”的最基本的體現和要求。
(一)數學學科內課程整合
1.按課型探究教學模式
本學期,數學組計劃將數學課程按照概念課、習題課、復習課和試卷講評課四類課型進行整合。初一探討概念課,初二探討習題課和試卷講評課,初三探討復習課,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提升,構建我校不同課程類型的教學基本模式。
2.按思想方法整合知識體系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學的精髓,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必需將具體的教學內容與其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機的結合。如《勾股定理的應用》這節(jié)課,按照分類討論、方程思想等維度進行設計,讓學生有效地掌握一類題的分析方法。
另外,嘗試使用思維導圖對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歸納、整理,不僅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體系更加清晰,也是對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的二次整合。
3.按文化素養(yǎng)開發(fā)校本課程
生活數學、科技數學、政治數學、經濟數學、社會數學初步融入數學課堂。
(二)數學與物理、地理、化學等學科間的整合
對國家課程進行跨學科整合,對不同學科間的資源進行融合、整理,統(tǒng)籌安排,以實現課程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如:我校王健老師在升旗課程中呈現的《小數字大世界》,用數學知識探討了大連金石灘發(fā)現王國的發(fā)展前景,這是與政治經濟的有機整合;夏環(huán)宇老師在德育課程中設計的《最短路徑》,將數學知識中“軸對稱”和物理知識中的“光的反射”對比整合,都實現了跨學科的資源整合應用。
這學期,我們數學教研組將繼續(xù)以“4·21宇宙日”等活動為載體,不斷地完善跨學科間的資源整合。
在“宇商教育”的引領下,數學學科內、學科間的整合體系不斷地完善。我校數學課堂也從單一維度的“教書”轉變?yōu)椤敖虝恕?,由培育“應試型”人才轉變?yōu)榕囵B(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學校以國家課程為核心,以地方、校本課程為兩翼,以國際課程為拓展,構建了“五整合”課程體系。“五整合”體系的最高目標是達到課程與人、社會、自然不斷發(fā)展的新信息資源整合,旨在全面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以學校承辦的第一屆“4·21宇宙日”為課題背景,以宇宙問題為載體,初一數學學科知識為始點,通過多學科知識的整合利用及數學思想方法方面的引領,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宇宙,對宇宙產生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整體教學流程如下圖:
活動分為四個板塊,前三個板塊由班級小組展示匯報,第四個板塊由教師拓展延伸,具體內容處理如下。
1.認識宇宙之宇宙之大。天體的距離和天體的質量展現了浩瀚的宇宙,而天體的距離和質量就需要應用數學的科學記數法才能更加簡潔準確地體現出來。
2.探索宇宙之給星星定位。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可以表示金石灘的各個景點的位置,我們可以同樣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定位宇宙中的星星。
3.保護宇宙之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問題迫在眉睫,利用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等方式來統(tǒng)計太空垃圾,科學又直觀。
4.拓展應用之宇宙無處不數學。初一數學知識就可以解決很多的宇宙問題,隨著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研究,我們會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如開普勒三定律等。
(作者單位:大連金石灘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