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飛速發(fā)展,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音樂教育在新的時代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教育的理念和教學的模式將不斷更新,走上更科學、更先進的軌道。目前“小樂器進課堂”已成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它豐富了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創(chuàng)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關鍵詞:小樂器;興趣;課堂教學;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30-1
目前,中小學的音樂教學中已推進了“小樂器進課堂”這一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和實踐,我覺得音樂課堂融入小樂器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豐富校園文化。音樂教學中所說的小樂器通常指一些攜帶方便、簡單易學的樂器:豎笛、口琴、葫蘆絲、口風琴、陶笛等,隨著這些小樂器逐漸融入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形式日益豐富了,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強了。
一、“小樂器進課堂”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彪S著新課標的實施,器樂進課堂作為音樂教學的一項內容已成為一種趨勢。新課標也明確提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器樂教學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藝術實踐之一。當老師把一種樂器放在學生的面前時,他們會產生一種好奇心,從而反復擺弄,探其究竟,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一種簡易的樂器,可以了解更多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文化知識,這無疑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他們的音樂視野,雖然學的是一些簡單的小樂器,但是他們體驗了實踐操作的過程,通過練習、為大家而展示獲得了自信和成功,體驗了通過努力而獲得的成就感。這樣,學習樂器就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進一步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小樂器進課堂”鞏固了音高概念
音樂教學中,音高概念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訓練的結果,除了教師具備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學生密切的配合才能達成。例如,在合唱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唱好兩個聲部,學生必須有一定的音高概念,即識別音高的能力。一首二聲部的作品在一節(jié)課中完成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會出現音準、節(jié)奏等一系列的小問題,于是我嘗試加入了小樂器配合完成二聲部,在蘇少版七年級上冊《念故鄉(xiāng)》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用豎笛吹奏二聲部,因為這首曲子,旋律感較強,優(yōu)美抒情,很適合豎笛的演奏,加上主旋律比較經典,通過課前的引導、欣賞,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因此,課堂中運用了中音豎笛情況就不一樣了:一部分學生唱一聲部、一部分學生用豎笛吹奏二聲部,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接受和掌握,而且配合比較默契,后面再讓學生唱二聲部,學生對二聲部旋律就有了一定的印象,兩個聲部就很輕松地完成了。實踐證明:課堂中加入了小樂器,即豐富了教學模式又提高了學習效率;鞏固了音高概念、解決了演唱中的音準問題,為合唱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小樂器進課堂”提升了綜合素質
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僅看他的文化科目的成績,更重要的是看他的體、智、德、美全方位的發(fā)展,隨著小樂器逐漸走入課堂教學,涌現出一大批對樂器演奏感興趣的學生,音樂社團也逐步豐富多彩了:葫蘆絲社團、豎笛社團等也應運而生了。其實:音樂學習過程,包括小樂器的學習,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因為學習一門新的樂器還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堅持,因此,小樂器的學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意志力和優(yōu)良品質;另外,通過一系列的小樂器的訓練、比賽等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演奏的水平,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技能、提高了他們的合作、創(chuàng)作能力,在豐富了他們的業(yè)余生活的同時,也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fā)展,使校園里充滿藝術的氛圍,為學生藝術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小樂器進課堂”培養(yǎng)了實踐能力
在學校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是由學校德育部門來完成,但是,我個人認為藝術教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小樂器進課堂”的不斷深入,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也日益豐富起來,再加上小樂器攜帶方便,操作相對簡單些,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展示自我,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以及成就感。實踐證明:讓小樂器的社團參于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的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因為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把所學知識與自身的實踐活動相結合的一種學習形式,藝術教育是學生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小樂器的學習,不但擴大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還培養(yǎng)了他們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勇于奉獻的精神,每年的兒童節(jié)、重陽節(jié),組織學生帶著小樂器(豎笛、葫蘆絲等)去幼兒園、敬老院慰問演出,通過與小朋友及老年人的溝通、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使他們懂得了奉獻的內涵,這種藝術教育的延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格、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提升學生的藝術素質、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上是我對“小樂器進課堂”的一些感觸??傊?,“小樂器進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讓音樂課堂充滿了活力,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音樂之門的陽光大道,愿廣大師生在這條大道上越走越從容、越走越開闊!
[參考文獻]
[1]王次恒.葫蘆絲基礎教程.同心出版社,2003.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東方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