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要】現行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英語教學,無論在教材設計,還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均從素質教育要求的角度出發(f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素質。
【關鍵詞】英語教學 素質教育 方向 特點 再認識 重點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4-0121-02
一、素質是什么?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素質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點,但素質概念與教育結合起來,其含義就廣泛得多,被定義為“以人的先天生理特點為基礎,在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并發(fā)展起來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穩(wěn)定而鞏固的發(fā)生”,即一個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后在思想品德上、人文知識修養(yǎng)上、心理上及體質上所達到的水平的總和。因此,人的素質,除了身體素質外,還就包括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心理素質這三個方面。
二、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在以上三個方面的素質提高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和學會發(fā)展。
什么是學會學習?這個問題是和素質的第一個方面,即文化素質緊密相連的。它指的是一個人的知識與能力所達到的水平。學會學習的重點是學生變對知識技能的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培養(yǎng)并鍛煉主動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語言教育的角度來說就是給學生以學法指導。
什么是學會做人?也就是說如何培養(yǎng)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應該體現我國正確的傳統(tǒng)文化道德觀念以及新時代的要求,讓學生從愛父母、愛師長、愛同學到愛學校、愛家鄉(xiāng)、愛社會等感情升華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這樣的崇高情操,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
什么是學會發(fā)展?這是一個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問題。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能夠與人團結合作、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能適應社會生活,能獨立思考,并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精神。
三、新教材素質教育的方向
現行中等職業(yè)學校教材的編寫,是在我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教材無論是在教材設計上,還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均從素質教育要求的角度出發(f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素質。英語教師應明確教材的素質教育導向:
1.淡化了詞匯、語法的知識性,注重了詞匯、語法的語用功能。強調它們在語段中的理解和在口筆頭交際中的運用。
2.摒棄了結構主義的呆板的“句型操練”,吸收了功能發(fā)的思想,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景對話,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fā)展為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3.加強了聽力訓練,認為聽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聽力是實際交際的前提。
4.設置了系列性的、可模仿的、有梯度的寫作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書面交際能力。
5.美觀豐富的插圖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觀察、注意、思維、判斷、想象等智力因素,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
四、英語素質教學的特點
1.英語素質教學就是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通過英語學科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
2.英語素質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模糊“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界限,開發(fā)潛能,使不同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保持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成績。
3.英語素質教學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使不同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發(fā)揮特長,使個性發(fā)展和提高交際能力得到和諧的統(tǒng)一。
五、新時期下對英語素質教育的再認識
1.對“英語工具論”的重新認識
長期以來,英語作為工具課的觀念在我國外語教育界已是根深蒂固。的確,語言是工具。但是它有兩重性,它既是人類進行思維、實際交際、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載體,是一個特定的文化內涵的體現者。語言教學的定位就應該既體現其工具性又體現其超越于工具的人文性。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分支就必須滿足以下兩個要求:
1)培養(yǎng)學生掌握目標語的語言知識、了解目標語國家的情況和運用目標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2)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格與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英語課素質教育與“學生為中心”(Student?鄄centred)教育觀的關系
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觀是“傳道、授業(yè)與解惑”,教師從來都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則是接受教育的對象,這種觀念長期統(tǒng)治著英語教壇。重教法、輕學法,重傳授語言知識、輕培養(yǎng)語言技能的傳統(tǒng)語法翻譯法在英語教學中無論大、中、小學均占據主導地位。20多年來,“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更多地被看作是教育技巧問題,在貫徹時往往讓人知難而退。有時甚至變成一個沒有內容的口號?,F在把它提升到素質教育的高度,指導思想明確了,執(zhí)行起來效果就應當不一樣。
3.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人的內部智力,體現為經常在課上由學生獨立完成一些活動項目;人際關系智力,表現為要求學生協助教師決定學習的內容和安排學習過程;語言智力,表現為喜歡運用圖片、招貼畫和各種海報并要求學生多寫多讀;邏輯智力,表現為在課上開展解決問題的活動,并對每一節(jié)課都規(guī)劃明確的程序;空間智力,強調幻燈片等多媒體教具的應用。
六、英語素質教育的實施重點
(一)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英語素質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必須將德育教育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思維活動和心理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去認知語言知識和操練語言技能的過程是一個由未知到已知的過程,經歷了由認識-實踐-再認識、提高-再實踐掌握的習得過程。教師應當按照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事物的觀點去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思維過程和心理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想素質。
2.通過課本內容進行品德教育。英語課本的課文內容,滲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素養(yǎng),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強化學習目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學習興趣。
4.強調教書育人。英語教師應當研究學生的性格特征,關心學生的思想情況,及時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尊重學生人格,做到與學生雙向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反應能力、思維能力、注意力、創(chuàng)造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開發(fā)和發(fā)揮,促進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驅力,開發(fā)學習英語的智慧和才能。
(二)重視學生生理素質的成長
1.注重開發(fā)左、右腦的功能,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協調發(fā)展。
2.培養(yǎng)學生快捷的反應能力,使其在交際過程中,尤其在口語中,能迅速理解、判斷所獲取的信息。
3.根據學生發(fā)育成長過程中的生理變化,培養(yǎng)英語學習素質,如初中學生處于少年時期,以經驗型的思維為主,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準確記憶和有意記憶;而高中學生的思維日趨成熟,向理論型過渡,促進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力、抽象概括能力得到科學地發(fā)展正是時機。
(三)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育
1.使學生具有用英語交際的強烈欲望。
2.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音、語匯、語法以及語句、語篇的注意力、觀察力和記憶力,能主動積極學習,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培養(yǎng)學生身心統(tǒng)一的素質,即保持學生在進行語言習得或語言測試時,身體、精神處于最安寧的狀態(tài)。
基礎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英語素質教學的意義在于它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一代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信息、進行國際交往充當了有力的工具和充實了豐富的內容。它對提高國民素質有直接的意義,有長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