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群
【摘要】教學過程開始之際,學生普遍存在著上好課的動力準備,心理學上稱為“心向”現(xiàn)象。這種“心向”強烈而短暫。因而教師十分重視課堂導入的設計。但是,教師在設計導入的時候往往重視從教材出發(fā),忽視學生由上一堂課產(chǎn)生并延續(xù)下來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使得導入不對學生“胃口”。本文就學生由上一堂課產(chǎn)生并延續(xù)下來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探討導入式教學方式在各科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心理特征 教學 導入式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4-0026-02
1.前言
每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特征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可以利用這點,開展導入式教學工作,現(xiàn)如今,導入式教學模式已經(jīng)慢慢被運用于教學工作當中,并且獲取一定的教學效果。
2.導入式教學方法的意義
導入式教學法作為一種信息的教學方法,現(xiàn)如今已在大力推廣使用的過程中,在小學教學中,采用導入式教學法的意義在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能夠有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導入式教學法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差距,導入式教學發(f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教師開展教學時,一切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給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并且教學具有針對性,確保讓每個學生的潛力能夠發(fā)揮出來。其次,能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目前大部分小學生的自學能力來看十分不樂觀,多數(shù)學生缺乏自學能力,導入式教學法不但要求教師在授課中講訴教材中的知識內(nèi)容,而且還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獨立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在教師不在身邊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自己進行學習。再者,導入式教學法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如今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我國小學生實踐能力差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在導入式教學中,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工作,讓學生學會獨立去處理問題,遇到問題時先自己進行思考,然后再請求別人的幫助,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導入式教學模式屬于自主學習模式,學生作為教學的中線,教師充當?shù)氖禽o助教學的角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探討、研究,尋求問題的答案,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良好的鍛煉,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3.各科教學中導入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3.1在數(shù)學課中的運用
就一般來說,數(shù)學課注重理性思維的訓練,課堂相對嚴肅,枯燥。課后學生的感性思維急需激活,施放。這時候上語文課凡是重感性的導入都是適合學生心理需求的。如果能根據(jù)學生尚沉浸在數(shù)學計算中的心理特征,來點感性的“計算”導入就更好了。
特級教師金明東在《窮人》一課導入時這樣說:“老師有個問題,誰愿意回答?”學生不知道老師葫蘆里賣什么藥,舉手不多。教師請一位學生:“5+2=幾?”學生說:“等于五啊?!睅煂δ切└袊@問題簡單的學生說:“對啊,這么簡單的問題你們不回答是不是后悔了啊?”學生表示出強烈的回答問題的需求。師:“但是5+2=7是數(shù)學里的答案,我們今天要找語文中的答案,讓我們好好學習課文,去課文尋求答案吧。”最后,學生發(fā)現(xiàn)5+2在文中等于愛,等于憐憫,等于善良……
如果數(shù)學課后能這樣導入,就把學生的理性思維的活躍很自然的轉(zhuǎn)化成感性思維的活躍,不露痕跡中,學生已經(jīng)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更顯高明。
3.2在科學課中的運用
科學課是充滿探索的課,實驗,觀察,疑問,研究,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欲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正濃,即使下了課也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樂此不疲。那么這時候的語文課以質(zhì)疑方式導入不失為上策了。
一次,學生上完科學課還圍著老師討論,意猶未盡。在教學《玩出了名堂》時,我就這樣導入:“剛才的科學課上大家有很多問題,學貴有疑,這可是好現(xiàn)象,現(xiàn)在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的質(zhì)疑熱情本未熄滅,教師一點,就又燃燒起來。“老師,是誰在玩,玩什么呀?”“老師,名堂是什么意思?。俊薄巴娉龅氖鞘裁疵冒。俊薄霸趺礃油?,才能玩出名堂呢?”我把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說:“那就讓我們仔仔細細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吧!”
借助學生在科學課上產(chǎn)生的并延續(xù)下來的質(zhì)疑熱情,給學生提問的機會,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更快的走進文本,為研讀文本做好鋪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在音樂課中的運用
一節(jié)輕松的音樂課下課了,學生在節(jié)奏和旋律的包圍中出來,心情舒暢,愉悅,甚至走路都在哼曲子。孩子們渾身的音樂細胞都在蹦蹦跳跳,帶著這樣的好情緒開始上語文課真是太美妙的事情。那么,我們不妨再來點音樂,讓這美好的享受再延續(xù)下去吧。
特級教師于永正這樣導入《月光曲》。上課鈴聲落,師生問好之后。片刻,教室里響起貝多芬的著名鋼琴曲——《月光曲》。聲音由弱到強,由強到弱。師深情地說:“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偉大的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能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你們現(xiàn)在聽到的優(yōu)美動聽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月光曲》 怎樣譜成的呢?這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呢!請打開書,讀讀課文?!?/p>
《月光曲》聲中介紹導入,能立刻使學生入情入境。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突破文章的難點做好鋪墊。更重要的是,如果音樂課后再以音樂導入情緒上更易接受,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更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3.4在體育課中的運用
活動量大是體育課的特點,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激烈運動導致學生處于情緒激動,過于活躍的狀態(tài)。滿臉通紅,汗流浹背地上語文課總不太好。那么,這時正確的上課導入首先是讓學生靜下心來。
一次,看著學生從操場匆匆跑回來上課,知道學生的心一下子難以靜下來,我馬上改變《丑小鴨》一課的導入方式,采取了講故事的方法導入。師:“從前啊有只丑小鴨,他剛出生的時候樣子很丑,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他就離開了自己的家??墒?,他來到樹林里后,別人還是譏笑他,追趕他,他白天躲了起來,只有晚上才敢出來找吃的。秋天到了,他看到了白天鵝從空中飛過,他又驚奇又羨慕。后來,一位農(nóng)夫把他帶回了家。春天來了,他在湖里發(fā)現(xiàn)了自己美麗的影子,原來啊,他也是一只白天鵝!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認識這只丑小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