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志
摘要:什么是學習,學習就是人們去補充自身的不足。所以說學習是人的一個活動,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有不同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看到每一個學生的不同之處,可以讓每一位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特點,教學不是制造商品,所有的學生也不會和商品一樣一模一樣,對于學生的管理要盡到不同的方式方法,發(fā)揚學生的個性,揚長避短的發(fā)展每一位學生。
關鍵詞:語文教學 教學方法 文化修養(yǎng) 主導作用
一、加強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著,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活力,那么就需要教師有著能夠吸引學生的教學方式方法,而且小學生也正是處于剛剛接觸到社會的時候,還是處于懵懂的時期,并不懂得自主學習,所以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加強課堂的建設。
(1)教學要具有靈活運用的方式。在以前的語文課堂上,都是對于課本上的課文進行一篇接著一篇的講解,這樣的方法會讓學生們產生對于課文的厭煩感,如果讓一個成年人每天都去讀一本同樣的書,時間長了都會感到不耐煩,更何況是小學生,小學生的定力本來就不是很堅定。相信大家在小學甚至于初中的時候都會在發(fā)到新書的時候把語文課本去讀上一遍,如果在語文課堂上還是對于課文的講解這么單一的方法的話,那么學生很容易的感到厭煩,所以在語文課堂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課文與課文之間緊密的結合,把每一個單元的課文很好的結合到一起來講解,這樣我們可以更好的把握住這一單元的整體的問題,同時也要讓學生們自己去尋找每一篇課文與其他課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就很好的把無聊的課文講解變成了一個有意思的找不同的游戲,這樣不僅僅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速度以及教學效率。這樣在多余的時間可以讓你給學生們多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外知識,也有更多的時間檢測學生們的學習效果。不一樣的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更多的去尋找合適的教學方式。
(2)提問的問題很重要。有一位名人曾經(jīng)說過,一個好問題的提出要比去解決一個問題更加困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很重要的,在課堂上的一個好的問題會激發(fā)學生想要回答問題的欲望,這也正是一個問題所要提出的原因。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能夠從新的、有意思的方面去提出問題,對于問題的提出教師也要認真地研讀,看看這樣一個問題的提出是不是會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效果。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會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更加地集中精神,更加地去有興趣地聽教師的講解。
(3)運用情景教學法。對于語文課,其實這個方法更加地合適,因為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故事,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設計的時候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演繹,更加地明白這篇課文所要表達出來的寓意。讓學生融入到每一篇課文的故事中去。比如,在學《完璧歸趙》這一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們去扮演這篇課文中的角色,這樣的情景教學可以讓學生們更加地明白這一篇課文中的一些懂得句子以及明白這篇課文所要表現(xiàn)出的中心思想,這樣學生不僅有興趣學習,老師也會更加地輕松。學生在對于這篇課文的演繹的同時也會加深對于這篇課文的印象,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們運用代入法,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主人公,是不是也會這樣做,或者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樣對于學生們的思維發(fā)散也會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學生們會感到自己和這節(jié)課是緊密相連的,學生們也會更加的積極的去尋找更好的方式來解決同樣的問題。這樣一來,課堂自然而然地就會活起來,學生們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也會更加地牢固。
二、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上,教師要認清楚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所以把課堂交給學生也是新課改的一個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以下幾個問題的提升。
(1)教師要對自己的教材能夠很好的掌握,只有在熟悉了解到自己的教材之后,才能夠了解到哪里是重點,哪里是難點。這樣才能夠設計出好的問題和教學內容來圍繞這些知識點。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了解一節(jié)課的重要能容,把一節(jié)課的主次能夠很好的劃分出來。如果對于一節(jié)課的重點沒有很好的把握住,那么學生就會對重要的知識聽不懂,對于簡單的知識又會覺得沒意思,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2)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不單單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需要用到的。
(3)讓學生感覺到課堂是自己的課堂,課堂上不單單是老師講學生聽,也可以讓學生們可以在課上很好的去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所以,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能夠很好地把控住時間的安排,并且要把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們一起去討論,教師在課上千萬不要把所有的時間用來自己講授知識,有很多的教師認為只要自己講得越多才能夠讓學生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教師講得再多,如果學生沒有聽講進去也是白費力氣。所以,教師要能夠更好地去調動學生們在課上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4)課堂是一個班級的場所,是整個班級所有學生的。所以,在課堂上不可以放棄每一位學生,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權利,所以要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力,而且是每一位學生。同時,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時候要面對每一位學生,所以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讓學習好的學生來帶動,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習差的學生的成績,還可以加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建設一個團結友愛互助的班集體學習氛圍。
(5)教師要在課堂上保持理智。教師在課堂上不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講課中去。不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設計問題,并且不可以對于自己喜歡的好學生就多提問關心,對于自己不喜歡的學生,基礎差的學生就不去管。并且教師不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壞情緒帶入到課堂中去,這樣會降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可以心情好的時候講課就生動有趣而心情不好的時候講課就毫無生氣,所以教師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語文課堂的發(fā)展要與時代的發(fā)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加入新的科學的方式方法,課堂上的方式也要根據(jù)學生們的特點進行改變。要讓學生們能夠走出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在語文的知識海洋中自由地翱翔,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喜歡語文,愿意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崔巒,陳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語文教育思想與實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小學語文新課程案例與評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陳桂生.到中小學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動研究”的嘗試.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7]王策三.教學實驗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8]李晶.社會調查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9]佟慶偉.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10]江洪春.中小學教育論文寫作.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