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_王化橋 圖片_網(wǎng)絡愛德華?伯奈斯借用弗洛伊德發(fā)展了群體心理學,認為因為“群"/>
特約撰稿_王化橋 圖片_網(wǎng)絡
遲到百年的信息素養(yǎng) >>>
特約撰稿_王化橋 圖片_網(wǎng)絡
愛德華?伯奈斯借用弗洛伊德發(fā)展了群體心理學,認為因為“群體心理”不理性且有危害,所以對社會進行操控是必要的。他被稱為公共關系之父。他憑借多項成功的公關策劃建立起了龐大的客戶群,其中即包括美國寶潔公司、美國煙草公司、道奇兄弟汽車公司等
近年來,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熱詞:
2013年5月,“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啟動。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托,項目由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華南師范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共同組成。2016年2月,項目組發(fā)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征求意見稿。此次發(fā)布的核心素養(yǎng)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6大素養(yǎng),18個基本要點。
在民間, 2016年6月,世界教育創(chuàng)新峰會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院共同發(fā)布了《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全球經驗》研究報告。在對5個國際組織和24個國家或地區(qū)進行調研后,對全球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教育進行了梳理與總結。此項報告對各素養(yǎng)在不同國家的分布進行分析,并發(fā)現(xiàn):溝通與合作、創(chuàng)造性與問題解決、信息素養(yǎng)、自我認識與自我調控、批判性思維、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以及公益責任與社會參與等七大素養(yǎng)為各國際組織高度重視。這七項素養(yǎng)中有6項為指向跨領域的“通用素養(yǎng)”;僅有1項“信息素養(yǎng)”指向特定領域(據(jù)《中國教育報》2016年6月13日)。
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
某中學校園文化節(jié)的蜘蛛俠cosplay秀
報告還發(fā)現(xiàn),財商素養(yǎng)、人生規(guī)劃與幸福生活以及領導力等素養(yǎng)僅僅被高收入經濟體重視。高收入經濟體的素養(yǎng)覆蓋面比中等收入及以下的經濟體更多。
那么,什么是信息素養(yǎng)?所指向的“特定領域”又是一個什么樣的領域?
無論是國內教育機構發(fā)布的六大素養(yǎng),還是國際組織總結的七大素養(yǎng),內容基本一致。其中,科學素養(yǎng)其實包括了信息素養(yǎng)。
只是,本刊之所以要把信息素養(yǎng)作為重要的一次封面報道,是因為,自中國教育改革以來,其他幾大素養(yǎng)皆是中國教育界高度重視的,無論是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人文藝術修養(yǎng)等等,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無不夙興夜寐、孜孜不倦地追求、培養(yǎng)。而唯獨信息素養(yǎng),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海量信息時代,重視它的中國教育者還不多,或者,重視得還遠遠不夠。
尤其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教育者和家長們對鋪天蓋地日夜圍繞著祖國下一代的各種信息:影像、文字、符號、網(wǎng)游、卡通等等,基本上都是一種大而化之、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很多人沒有意識到,信息傳播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審美、價值、態(tài)度等一整套觀念。
信息,無論真實自然的信息,還是蓄意制造的信息,可以塑造、培養(yǎng)一個人的審美,包括其世界觀和價值觀。
2015年6月,《重慶晨報》報道了一則社會新聞:
LV的包包、普拉達的外套、香奈兒的香水……當民警來到劉某家里時,擺滿了奢侈品的衣帽間讓民警“大開眼界”。殊不知,這些奢侈品,大部分都是通過惡意透支信用卡買來的。劉某今年33歲,幾年前,她和丈夫共同經營一家教育機構?!爱敃r教育行業(yè)的情況很好,我確實賺了不少錢?!薄瓰榱伺涞蒙细缓赖摹邦^銜”,劉某開始瘋狂購買各種奢侈品,花錢越來越大方。劉某在企業(yè)經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通過辦理信用卡,惡意透支各個銀行信用卡共計300多萬元,這些錢全部用來美容和購買奢侈品。
這條新聞沒有引起太多人關注,也不會影響中國人繼續(xù)追捧歐美的奢侈品。而劉女士只不過付出了十幾年有期徒刑的代價,有的年輕人甚至愿意賣腎,也要追逐這樣的時尚。
但是,這新聞令人感嘆的是,劉某是辦教育的。她辦的又是什么樣的教育?是否是上文所說的“指向特定領域”的教育?通俗地說是“忽悠”。
這個“特定領域”是不可言說的,它無處不在,又深不可測。無數(shù)中國人曾經自覺、或不自覺地加入到這個忽悠大軍中來。舉例而言,筆者曾經隨意打開電視,某電視臺正好在播放一檔表現(xiàn)“工匠精神”的節(jié)目,一位糕點師呈現(xiàn)了巧克力制作的埃菲爾鐵塔,并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一片贊嘆。
這家電視臺的編導還有沒有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
同樣,我們在國內中小學校園的科技節(jié)、藝術節(jié)或是陶藝展示里,你會看到小朋友大量制作的米老鼠或者蜘蛛俠。試問,英國和法國的小朋友會制作長城或者奧運鳥巢嗎?
我們的教師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正是中國人信息素養(yǎng)缺失的后果。
學過傳播學的人都知道,影像信息是跨國集團利益斗爭的血腥戰(zhàn)場,上層社會的公子哥可以玩一玩異國情調,但大量的異國情調通過電視節(jié)目、日常用品、甚至在中小學校園里堂而皇之地覆蓋中國的民間審美。長此以往,重慶劉女士的悲劇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推手》劇照。李安“父親三部曲”之一。這三部作品都表達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東方和西方的價值觀念的沖突和融合
柏楊《丑陋的中國人》曾暢銷海峽兩岸,而批評者則認為這種刻板說法只是懦夫行為
所謂 “幼子常視無誑”,誑,欺也。兒童天性純真,可塑性極強,其看見的、聽到的絕不能是虛假的、欺騙的信息,其模仿的對象必須真實可靠。
上世紀60年代,歐美國家的時尚女士無不人手一支萬寶路香煙。奧黛琳·赫本、葛麗泰·嘉寶等好萊塢一線明星手拈萬寶路香煙的美麗影像,覆蓋了當年西方國家的廣場和車站。這一策劃來自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外甥、猶太人愛德華·伯奈斯,并讓萬寶路集團一度擠進世界五百強的第九位。
上世紀70年代末,先期進入中國的廣告之一即是進入中央電視臺的萬寶路廣告,上了年紀的人大概還記得那一句自豪的粵語獨白:“萬寶路的世界!”
但是,請注意,這是付費的。
而如果缺失信息素養(yǎng),就會免費給別人打廣告。甚至,別人把你賣了,還幫著別人數(shù)錢。
在西方國家,模特走秀與色情節(jié)目是同一種類型,統(tǒng)治階級不會無意識地讓老百姓耳濡目染這樣的影像,只能圈定在上層社會,需要付費才可以看到。
而在電視上,在公共交通的視頻、在卡拉OK的屏幕上,在電腦和手機的游戲界面上,金發(fā)碧眼的模特、奢侈符號的西洋風景無處不在,這樣的影像信息令人感官愉悅,它溫柔而隨意、浪漫而持久地向受眾暗示著誰高誰低、誰貴誰賤。
在長久的信息覆蓋之后,審美和價值觀將被固化,一個人的終身學習能力無從談起?,F(xiàn)代人可以去中國各大城市的購物中心看看:20年前,中國傳統(tǒng)的首飾店由珠寶玉器組成,以足金足銀為價格依托,誠實公道,可保值,可傳家?;蛘咭杂衿鲗毷癁橘F,以工匠技藝為傳承,是華夏文明的標志符號之一,延綿了幾千年。而短短20年之后,金銀珠寶的店面越來越小,像丫環(huán)被擠在了角落。小姐們登場了,富麗堂皇的國際名牌飾品占據(jù)了最醒目的位置,尤其是那顆老鼠屎大小、沒有多少美感、更無文化內涵的碳元素小石頭成為大多數(shù)國人最首要的婚慶飾物。
并不是否定國際認同、國際理解,也不是反對外來審美。開放和接納一直是中國文明的特色。但是,這是中國人無法控制定價權的不公平買賣,更遑論其利益鏈源頭操控在誰的手里。
一百多年前,中國人還不存在信息素養(yǎng)缺失的問題,在于其古老的智慧,由孔子在《禮記》里確立下來。朱熹和呂祖謙在《近思錄》里對《禮記·曲禮》開篇的兒童教育有一段提煉:“自‘幼子常視無誑’以上,全是教以圣人事?!?/p>
所謂“幼子常視無誑”,誑,欺也。兒童天性純真,可塑性極強,其看見的、聽到的絕不能是虛假的、欺騙的信息,其模仿的對象必須真實可靠。
《曲禮》是對周文王幾代家庭教育的總結。讓兒童常視無誑,是培養(yǎng)圣賢帝王的第一條原則。由此,傳統(tǒng)中國教育是把每一個小孩當?shù)弁鮼砼囵B(yǎng),從小聽到的大多是瓦崗英雄、征東征西這一類打天下的故事,這樣的教育傳統(tǒng)延續(xù)了幾千年,直到西方的船堅炮利打開了國門。
法蘭絲瓦·莎岡,18歲因《你好,憂愁》一舉成名。其作品以中產階級愛情故事聞名
戴高樂的經典形象。二戰(zhàn)時自由法國運動領導人,戰(zhàn)后曾擔任法國總統(tǒng),其挾制英美的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
著名導演李安在成名作《推手》里,表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育遭遇的危機:太極拳師朱老退休后來到美國,看見兒媳放任孫子看暴力卡通大為驚訝,他認為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怪力亂神”,并說出了“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當然,朱老輸給了兒媳,最后離家出走。
一百多年前,救亡圖存的危機讓中國知識分子無暇認真理解西方。西風東漸、新文化運動興起時,西方征服集團利用各種信息渠道,致力于搶占人類文明的制高點,讓中國知識分子普遍認為,中國人素質低、有不可救藥的國民劣根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醬缸……這些話語,現(xiàn)代人已耳熟能詳。
對信息的利用和控制,在西方有著近兩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文藝復興以前,普通人不能閱讀《圣經》,只能聽教士宣講。在現(xiàn)代西方國家,屏蔽對本國文化不利的信息通常是媒體的本能。尤其是抹黑中國文化,幾乎是歐美傳媒界的歷史使命。旅法作家邊芹在2016年出版的《誰在導演世界》(《中央編譯出版社》)一書中寫道:
……嫦娥二號升天的新聞在法國是封鎖的;法國人也不知道中國的高鐵比法國快;不知道中國有退休制度(法國媒體聲稱中國人連退休二字為何物也不知道?。徊恢袊鴭D女與男人同工同酬(法國婦女工資比男人少30%,但張藝謀的電影讓他們眼里的中國男女停在“大紅燈籠”的模式);不知道中國能用高科技織布、煉鐵、造汽車(至今多數(shù)民眾認定中國連織布技術都要偷法國的);不知道朝鮮戰(zhàn)爭美國打不過才談判的;不知道制瓷、造紙、印刷都傳自中國;不知道法國參與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燒了圓明園……
有讀者可能要問,這還是法國嗎?是誕生了雨果、巴爾扎克的法蘭西文明嗎?的確是法國。但是,它還是不是那曾經高貴浪漫的法蘭西文明?則應該由讀者以健全的信息素養(yǎng)來判斷:
舉例來說吧,2004年,一位中國80后叛逆作家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很快,又登上了《三聯(lián)生活周刊》等時尚媒體的封面。其文學才華怎樣優(yōu)秀且不論,她的成名模式,讓人想起半個世紀前的法國作家薩岡,不足18歲即寫出《你好!憂愁》這部世界“名著”,并迅速成為法國人的青春偶像,以及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的座上嘉賓。她的緋聞和八卦在媒體上令人津津樂道,其作品和個人生活中的“放縱、雙性戀、吸毒、飚車、極端自私、漠視家庭倫理”等性格被奉為戰(zhàn)后一代的精神典范,成為新人類的審美標準。直到今天,她依然被很多文藝青年奉為小資鼻祖。
一個民族的審美權就這樣被篡奪了,其后果是價值觀、世界觀的迷失。隨著以薩岡為代表的文化明星成為媒體寵兒,維系法蘭西文明的道德力量土崩瓦解,知識精英群體享樂主義橫行,虛無主義取代了傳統(tǒng)深厚的天主教文明。最后一位試圖重振法蘭西的政治強人戴高樂總統(tǒng),被跨國集團控制的媒體指為“獨裁、專制”而黯然退場。臨終前,戴高樂拒絕進入代表法國文明傳承的“先賢祠”,真可謂意味深長。
信息素養(yǎng)究竟有多么重要?在有的人眼里,它比戰(zhàn)爭更重要,比航母和飛機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