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成
摘 要: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初二學生,由于身心的急劇發(fā)展變化,帶來了種種發(fā)展的可能性,因此,既是發(fā)展的危險期,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教育的關(guān)鍵期。抓住初二學生的特點,以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為中心,對學生多加肯定,這樣更有利于后進生的轉(zhuǎn)化。
關(guān)鍵詞:頂撞;逆反;是;不是
作為政教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經(jīng)常遇到“頂?!钡膶W生,他們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育不但不領(lǐng)情,反而針鋒相對地與老師頂撞。那么,該如何馴服這樣的“犟?!蹦??那些一向被視為“叛逆”的學生,我覺得非常有必要認真解讀他們,不妨讓學生從“是”“不是”開始,將他們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來。
【案例概述】
2012年國慶長假開學的第一天中午,我按慣例去巡查,剛走到初二三班門前,就清楚地聽到了學生張某和李某在大聲爭吵的聲音,尤其是張某連叫帶罵,我一股怒氣沖上腦門,打開教室的門一進去就直接大聲“訓斥”張某。他由于多次打架,成為全校皆知的“壞學生”。由于“先入為主”印象作怪,我根本沒有了解情況,主觀上認為是張某在罵人,并讓他去政教處接受教育。沒想到他的情緒一下子狂躁起來,竟然沖著我大聲說:“我不去,就是不去?!蔽腋踊鹈叭?,硬要把他拉到政教處批評教育一番。沒想到他卻自個兒怒氣沖沖地出了教室,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似的變本加厲地叫囂著:“我不上(學)了,我寧愿不上(學)了”之類的話。從教室到政教處,我邊走邊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想,在這種情況下,采取訓斥,指責甚至挖苦的手段去對付這頭“犟?!保赡軙礁阍浇?,既達不到教育目的,又傷害了師生感情。我很快調(diào)整了策略,進行了深入的調(diào)查了解。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意識到自己剛才處理過激了。我首先向張某道歉,說:“老師沒完全了解情況,就大聲批評你,是老師錯了?!蔽业牡狼缸審埬城榫w也穩(wěn)定了下來。接著我嘗試用說“是”的談話策略來扭轉(zhuǎn)局面。
我問:“李某是不是你的同學?”
“是!”張某答。
“李某平時對你是不是很客氣?”我又問。
張某點頭:“是!”
“你突然翻臉用粗暴的手段對待李某,他是不是會非常傷心?”
“是!”張某低下了頭。
“李某踢人不對,但你是不是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呢?”
張某遲疑了一下說:“是!”
“如果因為這件事讓你和李某受到處分,你是不是既對不住自己,也對不住李某?”
張某低聲說:“是!”
“如果時光倒流,你絕對不會這樣做的,是不是?”我用手拍著張某的肩膀,鼓勵他。
張某不好意思地笑了:“是”。
在讓張某一連說了幾個“是”的基礎(chǔ)上,我成功地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沖動、粗暴與偏激。后來經(jīng)過班主任的配合教育,他向我賠禮道歉,承認自己態(tài)度不好,頂撞教師,對老師不尊重,并真誠地向李某寫了一封誠懇的致歉信。
【案例剖析】
像這種一開始對批評教育和學校紀律消極抵觸、甚至藐視的學生,自然不會像聽老師話的學生那樣受老師歡迎。我認為張某同學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在兩個方面:
一是主觀方面,初中生正值“身心劇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階段是整個中學階段“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xiàn)象”。人們之所以特別關(guān)注初二的學生,與近年來初二學生身上反映出來的種種表現(xiàn)密切相關(guān)。其主要表現(xiàn)在,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性格偏執(zhí),喜歡與人爭論,喜歡懷疑或攻擊別人,于是產(chǎn)生利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這種傾向,以此來維護自己的自尊。
二是客觀方面,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導致了學生的負面叛逆心理。他認為,我一進教室就專門指責他,所以一時沖動,產(chǎn)生不滿心理,頂撞老師。所以,我們在遇到學生違紀時應(yīng)事先調(diào)查,認真分析。如果老師態(tài)度生硬,對學生批評過火,或者不看時機、不分場合地批評學生,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容易引起學生的頂撞。
【策略與方法】
經(jīng)過對上述案例的剖析,我想,預防和消除學生“叛逆”心理的教育策略有以下兩點:
1.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和教育藝術(shù)水平。
“叛逆”學生的“反叛”形式,很多都與老師的教育方式、方法不當有關(guān),因此,教育者首先要著力于提高自身素養(yǎng),包括心理素質(zhì)、教育教學業(yè)務(wù)能力、職業(yè)道德水平等。
教師對“反叛”學生實施教育,要具備良好的教育心態(tài),要把關(guān)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于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學生出現(xiàn)過激行為時,教師要學會制怒,善于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沖突。
2.注重對產(chǎn)生“叛逆”心理的“反叛”學生的疏導工作。
抓住最佳時機,針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使之改變認識,改正錯誤。教師對學生寬容,決不等于姑息遷就,放任自流,寬容學生的目的還在于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給學生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機會。因此,在避開學生的鋒芒之后,教師要特別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善于選擇有利于學生悔過認錯的教育時機,采取和風細雨、以理服人的方式,耐心細致地擺事實、講道理,促使學生轉(zhuǎn)變思想,提高思想,提高認識,使學生在自我愧疚、自我譴責的心態(tài)中接受教育,改正錯誤。
參考文獻:
[1]楊曄.美國是這樣教育孩子的[J].寧夏教育,2013.
[2]葉燕玲.特殊學生教育方法的有效嘗試[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