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玲 陳榮芳
【摘要】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聯系舊知,提出問題;引導對比,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主動探索;反向提問,發(fā)散思考等方面培養(yǎng),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深入理解。
【關鍵詞】 問題;數學理解;數學概念;數學思考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問題的引領,可以促進學生對相關概念的深入理解。如何以問題為引領,通過問題的提出和思考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呢?我們以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材的《圖形平移》為例,開展了教學實踐。
一、引入舊知,引導猜想——我們還將研究平移的什么問題?
教師開始出示物體運動的情境圖,讓學生說出這些物體是怎么運動的。
當學生說出燈籠和旋轉門是旋轉,窗戶和移門是平移的時候,教師繼續(xù)提問:平移和旋轉是咱們在三年級就認識了,這個單元,我們將繼續(xù)研究這兩個內容,猜一猜,我們還將研究平移的什么問題?
學生經過討論,提出了一些問題:平移的次數是多少?平移的長度是多少?平移到哪兒?怎樣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就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教學一開始利用原來的情景圖復習導入,喚起學生的熟悉感,建立與新知的親切度。同時以“猜一猜,我們還將研究平移的什么問題?”為引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學會提問,學會思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二、引導對比,發(fā)現問題——它們的平移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還有教給提問的方法。觀察對比是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重要的途徑之一。我們可以根據情境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對比,通過比較“它們的平移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出示下圖,圖中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同時反復做平移運動。讓學生經過一定時間觀察和討論后交流。
生1:它們都是向右平移的。
教師引導,也就是它們平移方向是一樣的。
生2:它們平移的速度不一樣,小船走得快一些,金魚走得慢一些。
生3:它們平移的長度不一樣,小船平移得遠一些,金魚平移得近一些。
教師引導:平移的長度也可以稱為平移的距離,它們平移的距離也是不一樣的。同學們真棒,通過觀察對比同與不同,發(fā)現了今天我們將要研究兩個核心問題——方向和距離
【設計意圖:雖然在前面猜想中,已經有少部分學生隱約感知平移有方向和距離兩個要素,但是這種沒有具體素材支撐的感知是膚淺的,所以對于學生猜想可以表揚鼓勵,不能輕率的確定。猜想之后,再組織觀察對比,引導學生具體感知平移有方向和距離兩個要素,同時,教師最后的總結:“觀察對比是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重要的途徑之一?!贝龠M學生積累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經驗。】
三、問題引領,主動探索——你是怎樣在方格圖上準確地數出平移的格數?
師:剛才同學們都發(fā)現了兩個圖形平移的距離不一樣,那么它們各向右平移了幾格?數一數,并總結你是怎樣在方格圖上準確地數出平移的格數?
學生獨立探索,全班交流。
生:我是看船尾的這個點,然后一格一格數到平移后圖形的船尾。
生:我是看船頂上那個點,然后一格一格數到平移后圖形的船頂上那個點。
生:還可以看船頭上那個點,然后一格一格數到平移后圖形的船頭。
師:這樣數要注意什么?
生:你找的哪個地方點,數的時候也要數到那個地方。
師:這就叫點和點要對應。還有嗎?
生:數的時候要點著數,沒有移動的時候不能數。
師:也就是先要確定一個點,沒有移動的時候,這個點是起點,可以看作0,然后每移動一格,才能一格格地數下去。是這個意思嗎?
生:是的。
師:咱們用電腦來演示一下。PPT展示數的過程,學生一起跟著數——0、1、2、3、4……
師:再找另為一組對應數一數——(學生數),都是9格。平移的物體中每一組對應點平移的格數都是一樣的。
師:想象一下,如果這條小船上面部分平移9格,下面的部分平移20格,你說會是什么樣子的?
生:那上面的部分和下面的部分就分開了。
師:所以咱們只要找一組對應點數一下,就可以確定這個圖形平移的幾格,我們來練一練這個方法。
出示書上的練一練(如圖)。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交流,鞏固確定平移距離方法,體會平移的兩個要素。
師:觀察這些平移前后的圖形,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生: 圖形的位置變了,但是形狀大小都不變。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學生“數格數”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不僅要數出格數,還要發(fā)現和總結出數的方法。在學生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形成科學的方法,并體會到平移物體每一組對應點平移格數都一樣,平移前后形狀和大小都一樣。另外,會準確地數出平移格數是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基礎,學生充分交流,PPT細致展示,及時的練習鞏固等學習活動都是在夯實這個基礎?!?/p>
四、反向提問,發(fā)散思考——如果讓你設計平移要求,你怎樣設計?
師:剛才的練習都是人家畫出了平移好的圖,讓大家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變一變練習的形式,咱們可以怎么做?
生:我們來畫平移后的圖。
師:好!看這里有一個平行四邊形,請畫出平移后的圖。
生:不知道向什么方向平移幾格?
師:是啊,如果讓你設計平移要求,你怎樣設計?
生:向上平移2格。
生:向下平移4格。
生:向右平移2格。
生:向左平移2格。
師:還有嗎?
生:可以斜著平移嗎?
師:(鼓掌)突破常規(guī)的想法,只要是平移,當然可以斜著。
生:還可以先向下平移1格,再向右平移1格。
師:(鼓掌)又是一個特別的想法。咱們先打好基礎,才能正確畫出更復雜的平移后的圖。請畫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圖。
學生獨立畫,教師巡視指導,并且請先畫好的學生幫忙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全班交流畫平移的方法。
鞏固畫法,完成第7頁的第2小題。
【設計意圖:看圖判斷平移方向和距離與根據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從形式上來說,是思維方向相反的練習,不直接出示題目要求,而是先以“剛才的練習都是人家畫出了平移好的圖,讓大家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變一變練習的形式,咱們還可以怎么做?”的引導語,啟發(fā)學生主動想到變式練習內容,也是在逐步滲透提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設計平移要求,則是拓寬學生對平移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反思,設疑延伸——你還有什么問題可以研究?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了哪些收獲?(略)
師:將來我們還將繼續(xù)研究平移,你覺得還有什么問題可以研究?
生:也許可以研究平移的速度。
生:還可以研究平移次數。
生:在沒有格子的白紙上怎么畫出平移的圖形。
生:平移到什么時候分開,什么時候沒有分開。
生:如果一個圓柱的木棍從坡子上滾下來,是平移嗎?
……
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將來我們確實還會研究更為復雜的平移問題。
用課件播放火箭升空,實驗臺的工作人員播報火箭升空高度等數據。
師:火箭升空也是平移,科學工作者還能用數學的方式隨時檢測到平移的位置。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當然數學也是很有趣的,最后留給大家一道有趣的問題。(如下圖)
【設計意圖:成功的課堂不是讓學生沒有問題,而是在此基礎上還能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在相互交流中產生思維碰撞,有了許多精彩的疑問,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所以最后的總結,不僅要總結收獲,還要引導學生思考還能提出哪些新的問題,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