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艷·吾司曼
摘要:在初中所有學科中,地理教學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和人們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地理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掌握良好的地理技能。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只有改善地理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性教學,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地理課堂氛圍,為初中地理教學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呼吸到“新鮮空氣”。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傳統(tǒng);新課標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是極其重要的。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形勢,改變教學方式是刻不容緩的,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初中地理教學或多或少的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也比較沉悶。因此本文就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予以調查、分析,并給與教學策略指導及實踐研究。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地理知識能夠有效解決人口、資源、環(huán)境、發(fā)展等問題,地理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課程在所有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學生認識地理環(huán)境,掌握地理技能的基礎。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中,地理課程在初中課程中地位低下,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淡薄,這就導致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存在偏差。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地理在初中課程中屬于“副課”狀態(tài),受重視程度較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低下,興趣淡薄,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地理知識過于膚淺,認為只要自學就能掌握書本上的地理知識,還有的學生認為地理知識過于抽象,難以理解,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知存在偏差,是影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主要障礙。
2.教師的地理課堂教學觀念存在誤區(qū)。
(1)教師綜合素質低下。
雖然初中地理教師經(jīng)過培訓,對新課程理念的內容也非常熟悉,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綜合素質普遍低下,無法將新課程理念運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這就導致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低下。
(2)教學方式變革有誤區(qū)。
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為了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目標,地理教室將非重難點教學內容當做重點,設計大量的教學活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氛圍,但是地理教學效果卻十分不理想。
(3)課堂教學缺乏地理特色。
很多教師一味追求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頻繁借助計算機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進行新課標下的地理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將地圖、地球儀、黑板圖等直觀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放棄掉,這就導致初中地理課堂缺乏地理特色。
二、初中地理教學的新思路
1.注重對學生的教學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地理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和敘述性有效融合的綜合性學科,初中地理理論性知識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地理課堂上要做到精講、細講,在課堂上善于提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融會貫通。例如:教師在講述《地圖和地球》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不斷要做到精講、細講,還要在學生面前反復講,加深學生對“地圖和地球”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繪制地圖,制作地球儀,這種實踐教學的模式,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初中地理知識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增長學生的見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經(jīng)常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山頂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對自己觀察到的地理情況進行記錄,加深學生對課本上山峰、山谷、山脊等地理概念的理解,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大自然的現(xiàn)象、規(guī)律有效結合起來,鞏固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更好地理解初中地理理論知識,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采用圖文結合、正反設問的形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和其他學科相比,地理學科的主要區(qū)別是課本插圖較多,配有地圖冊,其中包含的內容較多,地理知識抽象性較強,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只有采用圖文結合、正反設問的形式進行地理教學,才能實現(xiàn)地理知識的形象化和實地化。因此,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圖文并讀,閱讀教材中的文字,觀察圖形,并對其進行想象和設問,做到推本溯源,按照這種方法將相關地理名稱、特點落實到地圖中的相應位置。例如:教師在講解《黃土高原》這一課時,可以向學生提問,讓學生描述出黃土高原的地理形態(tài)特征,然后在學生的描述下反問學生“黃土高原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形態(tài)特征?”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4.巧妙運用合理的地理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巧妙運用合理的地理模式,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抓住地理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快地將地理知識轉化為地理技能。例如:教師在想學生講述河流的基礎內容時,要讓學生列出水系特征的只是模式,弄清河流的源地、水系組成、形狀、流域范圍,利用這種教學模式,能使學生的地理知識思路更加清晰,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總結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初中地理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呼吸到“新鮮空氣”,只有運用新方法和新理念進行初中地理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將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正確的思維認識世界。
參考文獻:
[1]王麗媛.生本課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J].求知導刊,2016(05).
[2]古穎.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圖像教學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6).
[3]劉俊麗.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途徑探討[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
[4]汪繼東.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huán)保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