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東
數(shù)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關鍵學科,也是必考科目.如何提高初中數(shù)學復習教學效果呢?
一、初中數(shù)學復習教學效果不高的原因
1.教師.有些教師對復習課的認識存在偏差,片面地將復習課作為講題活動課,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原則沒有得到貫徹,使學生在被動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把握復習內容.
2.學生.有些學生對復習課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復習就是解題,將精力放在學會解題、熟悉題型上,很少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深入分析.
3.學與教不協(xié)調.在設計復習方案時,有些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興趣、認知過程、心理特征,讓學與教脫節(jié);教學方式?jīng)]有發(fā)揮指導功能,從而很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沒有注重學法與教法的轉化.
二、提高初中數(shù)學復習教學效果策略
1.注重學生的個性,增強師生合作交流.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不同的學生,擬定恰當?shù)慕虒W方式,實施差異教學.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好溝通與了解工作,課上為學生設置恰當?shù)奶釂?,課下多和學生交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別,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互相啟發(fā),從而完善認知構造,查漏補缺.比如,設置如下問題,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發(fā)散思維:四邊形ABCD為直角梯形,∠B=90°,AB、AD、BC分別為8cm、24cm、26cm,從P向A點出發(fā),用1cm/s的速度往D點運動;點Q則從點C出發(fā),用3cm/s的速度向點B靠近,一個動點到達端點,另一動點就停止運動,自運動開始,經(jīng)過多長時間后,四邊形PQCD為平行四邊形?然后成為梯形?因為條件在變化,所以學生不能單純地套用書中的解題思路,它要求學生改變機械模仿的學習方式,通過分析問題、分散思維,更好的解決問題,以達到幫助學生靈活解題的目的.
2.打好基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大家知道:把握基本分,做好基礎題型,對考試有重要作用.這也說明基礎題型的重要性.只有打好基礎知識,才能提高考試成績.對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實情,明確教材的考點與知識點,同時明確課本題型,使學生盡量做到每個題型都牢記于心.對于不會解答的習題,多看課本例題,或者直接向老師請教.受性格等因素影響,有些學生對于不知道怎樣解答的問題不敢去問老師,讓很多問題未能及時得到解決,最后影響了考試成績.教師還要讓學生熟記概念,并熟練運用于解題中,從而使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3.利用錯題,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和做題分不開.做練習題,能檢驗、溫習知識,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薄弱的知識點.對于學生而言,錯題有更深刻的印象,而分析、重做錯題,能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科學對待錯題,科學應用錯題.針對經(jīng)常出錯的題型,教學要做好引導分析工作,從而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如,在化簡分式1x-1-x-1時,學生經(jīng)常會出錯,都是通分時將后兩項看成一項.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掌握通分法則,從而避免括號類錯誤.針對容易出錯的題型,只給學生正確答案,根本達不到解題的目的.若再出現(xiàn)這種題型,依然會出錯.就該層面來看,錯題不止是某種嘗試,也反映了學生的水平.在精講錯題的同時,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復習結果.
4.增強主題式復習.教學理論認為,知識會依賴情境與生長,借助一定的情境能更好地探索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主題復習是從課堂教學出發(fā),用問題或者探究等方式復習,然后結合學習背景、特征與思維過程,擬定學生感興趣、熟悉的主題,將學生帶入相關情境中.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在中考復習中,時常遇到相似題型,部分屬于實不像形像,部分是實像形不像,具體如:-22與(-2)2.若不細看,會認為是一樣的,實則完全不一樣.形不像實像的:已知-2xnym+n與-2xm-1y3屬于同類項,試著求m-n的值,或者-2xnym+n與-2xm-1y3屬于單項式,試著解答m-n的值.雖然兩道題不同,但是意思一樣.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反復講這兩種題型.雖然學生經(jīng)常做,但是依然會出錯.如,若分式方程與分式化簡一起出現(xiàn)在題目中,有些學生會張冠李戴,具體如:化簡2x2-1+1x+1與解方程2x2-1+1x+1=0.在解題時,若學生沒有注意,容易去掉分母.正確的解題方法是:先通分,再化簡.后一題是去掉分母之后移項.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通分性質,然后做好相似題型講解工作.
總之,為了提高初中數(shù)學復習教學效果,除了從宏觀上進行把握,教師還要做好微觀重點整理,就細節(jié)等領域掌握解題技巧與方法,從實情出發(fā)做好例題講解,利用問題、練習達到導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