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 要:素質(zhì)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強調(diào)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強調(diào)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和學生個體的主動發(fā)展。語文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習;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學習,并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關鍵詞:思想教育;學法指導;學習動機;自主參與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5-00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5.031
素質(zhì)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語文學科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乃至各種能力上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把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理論轉(zhuǎn)化為具體操作手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為培養(yǎng)新時代的建設者做出應有的貢獻。下面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一下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點滴體會。
一、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边@說明語文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語言工具的同時肩負著育人的艱巨任務。也就是說,首先要教給學生怎樣做人,學會做人。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單純地向?qū)W生傳授文化知識,而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結合教材內(nèi)容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教學新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詞語、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礎上,總結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一課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描寫老班長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的詞語、句子和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老班長為了革命、為了完成黨交給的把三個病號帶出草地的任務而想辦法彎鉤釣魚,鼓勵病號喝魚湯,最后自己卻因饑餓勞累而犧牲的重要內(nèi)容,體味老班長忠于革命、忠于黨和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決心為祖國爭光的責任感;又如,在教學《凡卡》《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時,學生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充分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及其罪惡本質(zhì),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借以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熱愛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堅強決心。
二、把學法指導引入到語文教學之中,教會學生學習
語文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過程,這就要求教法與學法必須同步,相互協(xié)調(diào),使學生不僅“學會”,更要“會學”,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語文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的原則。教師應在課堂上多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應把工夫用在“導”上,導方法、導技能、導規(guī)律。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所講,教是為了不教。教師的教學要致力于導,即把立足點放在引導學生的“學”上,使其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做”的目的。
教學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較有特點的文章,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再見了,親人》等文章,這些文章在每個段落的寫法上基本相同,條理比較清楚。教學時,可先進行學法指導,再讓學生自學。例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可以將第一段作為示范。我首先帶領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朝鮮大娘對志愿軍戰(zhàn)士情深誼長的三件事:“洗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失去小孫孫”,然后找出該段重點詞語“雪中送炭”和“唯一”,利用工具書,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這樣學生不但深刻體會到“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結成的,而且還掌握了這一段的學習方法:1.這一段重點講志愿軍同誰告別?他們是怎樣告別的?大娘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為什么稱大娘為親人?即抓事件。2.結合課文理解重點詞語“雪中送炭”和“唯一”。即分析詞語。3.體會文中思想感情。即悟感情。二、三段與第一段非常類似,我便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結合”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嘗試運用第一段的學習方法自學,學生依照自學提綱很快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總結出“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媽媽”和“大嫂為志愿軍挖野菜失去雙腿”的感人事跡,并準確理解了“噩耗”“同歸于盡”和“代價”等重點詞語。由此,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結而成的。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變學生“學會”為“會學”,不但使學生的知識得到積累,自學能力得到培養(yǎng),而且還使學生從閱讀中學會了學習方法,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抓好活動課,促進語文教學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科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使課堂教學切實發(fā)揮出“主渠道”的作用,才能使素質(zhì)教育落到實處。但是,語文課堂畢竟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訓練的機會,所以為了落實素質(zhì)教育提倡的“要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切實抓好活動課這一輔助課程,讓學生的個性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發(fā)揮。語文活動課的內(nèi)容是語文課的延伸。如:朗讀比賽、猜謎語、故事會、智力競賽、表演《小英雄雨來》《凡卡》《奴隸英雄》等課文內(nèi)容……在活動中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即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師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興趣獨立地進行活動,他們有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積極性高漲。通過活動課,拓寬了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心理、身體等素質(zhì)得到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個性,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總之,素質(zhì)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作為教師,我們要堅持在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大膽摸索教學規(guī)律,促進學生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為培養(yǎng)21世紀的建設者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華.淺談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課堂教學[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24):32-33.
[2] 文劍.推進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新取向[J].湖南教育,2000(5):39.
[ 責任編輯 侯軼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