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詠雪
摘要:主要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中的不足和原因做了簡要分析,并嘗試提出相應對策,得出可以從教材編寫、教師素質(zhì)提高等新角度入手解決目前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問題的結論??蔀槲覈壳靶W低年級漢字教學研究提供具有實踐意義的理論支撐、為目前小學漢字教學現(xiàn)狀提供新的相對有效的對策、充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現(xiàn)狀;對策
漢字,早在夏朝已經(jīng)產(chǎn)生[1],而有史料可證的漢字研究,始于周朝[2],漢字教學也應始于周朝。
從古至今,我國漢字教學在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成績,但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從中職院校學生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簡單的形近字區(qū)分不開(已、己、巳)、筆順錯誤、簡單字的錯別字現(xiàn)象等,當然這和學生本身的素質(zhì)有關系,但這也能說明作為語文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礎的漢字教學,尤其在小學低年級的漢字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了。
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的不足和對策進行嘗試性分析,以期為促進我國小學漢字教學工作更有效的開展做出一定貢獻。
一、目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不足
北京大學的施正宇教授(1999)認為作為漢語能力重要組成要素的漢字能力,是指“用漢字進行記錄、表達和交際的能力,包括寫、念、認、說、查等五個要素”[3],這一見解很全面的概括了漢字教學的各個方面,所以本文即從這五個要素分析目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的不足。
1、“寫、念、認、說、查”五個要素內(nèi)容。①寫:即書寫,指在向量特征的規(guī)定下正確書寫符合漢字拓樸性質(zhì)的字形,并使之達到正字法的要求。②念:指根據(jù)漢字形體所提供的信息準確地念出它所承載的字音。③認:指根據(jù)字形提示的意義信息辨認并區(qū)別字義與詞義。④說:指用已知的有關漢字形、音、義的知識來稱說未知的字形。⑤查:指漢字、漢語工具書的查檢、使用,包括用筆畫(含筆順)、部首、拼音的排序方式進行檢索、查看。[4]
2、目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不足。第一,從教學角度看。①語文能力五要素發(fā)展不均衡。我國漢字教學也主要以“寫”為主,只滿足于漢字“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而忽略了漢字“從已知到未知”的學習。②教學以單字單詞學習為主,組詞造句練習少。生字的學習基本以字詞的孤立學習為主,課堂中進行的組詞造句訓練少。同時,組詞造句的內(nèi)容也比較陳舊沒有新意,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訓練不夠。③寫字課偏重結果,沒有發(fā)揮寫字課的應有作用。教師很少對漢字進行筆畫、結構的講解,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寫而寫,學生敷衍了事。
2、從教材角度。①教材編排上與現(xiàn)實連接不緊密。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設計精美,課文內(nèi)容兒童喜聞樂見,但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學生實際應用少,也導致他們很難活學活用、漢字學習效率不高。②教材編排上沒有體現(xiàn)漢字教學“寫、念、認、說、查”五種能力的均衡培養(yǎng)。我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在內(nèi)容編排上往往只偏重了漢字“寫”的訓練。
3、從教師角度看。①教學方式思變意識不強?!敖邮苁健睂W習教學方式在教師頭腦中根深蒂固,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缺乏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意識。②缺乏一定的文化品位。現(xiàn)代漢字經(jīng)過多輪簡化以后,有的已經(jīng)很難從其字形推斷出本意了。教師如果缺乏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古文字修養(yǎng)的話,很難糾正學生對漢字的誤解。邵彩俠、仇云霞(2010)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比如“思”字,現(xiàn)在看是由“田”和“心”組成,好像說“心田”是進行思想的,有人由此斷定中國人早先不知思維的器官是大腦。這是因為他沒看“思”的最早字形?!八肌钡淖钤缱中蜗旅媸恰靶摹?,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頭蓋骨的匯合處。由此可知,“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頭和心的相通。[5]
4、從學生角度。①學習興趣不高。小學生的漢字學習多是通過反復抄寫而記憶漢字,漢字學習興趣低下,有的甚至出現(xiàn)逆反心理和表現(xiàn)。②錯字改正主要以抄寫為主。教師在對待學生錯別字的問題上,也很少從字的構造原理、搭配、意義等方面進行區(qū)分,大多罰學生抄寫,學生反而容易進入“越錯越罰,越罰越錯”的怪圈。
二、目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1、對漢字能力的五種要素認識不足。對漢字教學只注重“寫”的訓練而忽視其余四種能力的訓練,這無疑是由對漢字能力五種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不足造成的。這種不足體現(xiàn)在教材編排上、教師的認識上和教學安排上等方面。
2、教師主觀對漢字教學認識不夠充分。教師在漢字課堂上的教學熱情不高、教學方式思變意識不強和缺乏一定的文化品位等不足,都是其對漢字教學的主觀認識不夠充分的體現(xiàn)。
3、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無論教材的編排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的切合度,還是學生課堂進行的組詞造句練習,都表現(xiàn)出了教學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由于這種脫節(jié)的現(xiàn)狀,使得學生在生活中難以運用所學的字詞,也難以在生活實際運用中體會漢語的豐富多彩和搭配的微妙關系,同時也會反過來作用于課堂學習,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識字效果不佳的結果。
4、“成績”本位的慣性思維。學校依然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思維上,注重“結果”式學習,忽略了向素質(zhì)教育轉變的新課標的要求。
5、關于小學生錯別字的心理分析。前面提到小學生漢字學習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經(jīng)常寫錯別字的現(xiàn)象,在其原因研究中,林紅(1991)從心理學角度進行了調(diào)查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5點:①理解因素是造成別字的根本原因。②觀察因素是造成寫錯字的主要原因。③想象力因素的影響。④心理定勢的作用。⑤個性因索的影響。[6]
三、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對策分析
針對目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的不足和原因分析,我們試著對相應對策做以分析。
1、教材編寫方面。①注重漢字能力五要素的均衡發(fā)展。漢字能力的五要素應該貫穿于教材內(nèi)容的編排,促使其在教學中得以應用。②注重于學生實際生活的銜接。學習漢字比較高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那么,如果教材的編寫能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銜接,那么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
2、教師方面。①端正漢字教學態(tài)度,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從“接受式”教學弊端的桎梏中掙脫出來,改變以抄寫和罰寫為主要形式的漢字學習形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②提高文化品位。通過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進修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傳統(tǒng)文化、古文字等知識補充,擴展教師學術視野,優(yōu)化漢字教學效果。
3、教學過程方面。①注重漢字能力五要素的均衡發(fā)展。教師在漢字教學過程中,達到五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漢字學習的效果。②探究新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質(zhì)疑意識和學習興趣。比如畫面聯(lián)想、做游戲、找錯誤、編記字識字歌謠等,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zhì)疑精神。③增加組詞造句練習,注意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利用獎勵、比賽等方式引導學生多造與其生活聯(lián)系大的詞句,培養(yǎng)其學以致用的意識和習慣。④實現(xiàn)寫字課的實際應有效果。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練習寫字,好好上堂寫字課,同時,可以輔以沉靜悠揚的樂曲以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領略樂曲美感的同時體會漢字的美妙。
四、結語
從中職院校學生漢字能力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本文通過對目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做以分析,并嘗試著從教材編排、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等幾方面對漢字教學提出了對策分析。目前相關研究大多僅從漢字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角度做以對策分析,故本文能對我國小學低年級漢字教學的多維度分析研究產(chǎn)生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2] 唐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3、9.
[3][4] 施正宇.論漢字能力[J].世界漢語教學,1999(02).
[5] 邵彩俠、仇云霞.小學漢字教學中文化意識缺失原因與對策[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
[6] 林紅.關于小學生錯別字的心理分析[J].教
育科學研究,1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