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琴
摘 要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但應用題往往成效不佳,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必須從重視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入手。審題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解題能力。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學應用題占了相當大比重。如何教給學生應用題的審題方法,提高審題能力。本人認為可以“讀、思、述、畫”四個方面入手進行。
關鍵詞 應用題 審題 能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0-0023-02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占了相當大的比重,但應用題往往成效不佳,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必須從重視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入手。本人通過多年對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的實踐與探索,認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審題能力,首先必須加強對學生應用題的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而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則應該落實在學生應用題的審題方法指導上。我們知道,應用題是由情節(jié)和數(shù)量關系這兩個部分交織在一起組成的。所謂審題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jié)內容和數(shù)量關系,知道該題講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并能找出條件和要求的問題,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如何教給學生應用題的審題方法,提高審題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讀、思、述、畫”四個方面入手進行。
一、讀,即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
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開端。要培養(yǎng)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當然,低年級學生受識字的限制,可由教師進行范讀、朗讀,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多,應指導學生獨立朗讀,并指導逐步過渡到輕讀、默讀,使之養(yǎng)成自覺通過讀題理解題意的習慣。
二、思,即認真思考,準確理解題意
1.對題中表述的數(shù)學術語要能正確理解。如“倍數(shù)”應用題“倍”的含義,行程問題“相向行、相背行”的行走情景,學生對這些術語沒有正確的理解,就無法理解題意,更無法確立其數(shù)量關系。
2.對題中揭示數(shù)量的關鍵句要反復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平道路。如在教學中,有這樣一道應用題,設“某校少先隊員參加植樹勞動,五年級栽了120棵樹,是四年級的3倍,四年級栽了多少棵樹?”對此題不僅要弄清學術語“倍”的含義,還要分解辨清是五年級栽的多還是四年級栽的多,這就要抓住關鍵句“是四年級的3倍”,聯(lián)系題中前后內容把這個短句一步一步地補充完整,使之明朗化,“是四年級的3倍”即“五年級是四年級的3倍”,也即“120棵是四年級的3倍”,使學生判斷出四年級是一倍的數(shù),五年級是3倍的數(shù),至此,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述,即復述題意,進入情境
用自己的話復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jié),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如在教學中有這么一道題:“媽媽買了25個桔子和10個蘋果,吃去了7個桔子和4個蘋果后,剩下的桔子和蘋果有多少個?”學生若能復述為:“媽媽買了25個桔子,吃去了7個,還有10個蘋果、吃去了4個后,剩下的桔子和蘋果有多少個?”這就說明學生對題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復述題意能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
四、畫,就是模擬情景,展示數(shù)量關系
有些題目可通過指導學生畫圖,列表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景,把應用題的情節(jié),數(shù)量關系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
1.畫圖。如在教學中遇到這樣一道題“甲乙兩人同時從兩村相向而行,3小時后相遇。甲每小時走4千米,乙每小時走6千米,求兩村的距離”。
從圖中可清楚地看出,甲3小時所走的路程加上乙3小時所走的路程就是兩村的距離,這一點的突破就是審題的關鍵。如果利用上圖,指導學生通過轉換觀察,思維角度,還會發(fā)現(xiàn)另一種解法更為簡便:因為甲乙兩人都走了3小時,先求甲乙兩人的速度和,再乘以時間,就是兩村的距離了。
2.列表。如我在教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時,有這么一道題“菜站運來5筐豆角和8筐黃瓜,豆角每筐20千克,黃瓜每筐40千克,菜站運來的豆角和黃瓜共有多少千克?”
審題時如把條件和問題用表格形式表示出來,就條理清楚,不至于說錯數(shù)量關系。
總之,小學生數(shù)學應用題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它幾乎無捷徑可走,只有在學生自己反復的練習、教師的分析指導中逐步養(yǎng)成。學生經過了嘗試,才會有體會和感受,才會更深刻地理解教師的分析、指導。在今后教學中還要經常提醒學生仔細讀題,認真審題,要不斷做學生的表率,傳授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