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函冰
摘要:墨子是中國古代先秦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創(chuàng)立了墨家學派,著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子思想是中國古代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同儒家并稱當世“顯學”。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為當代社會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的重要思想源泉,墨子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借鑒作用。本文著重從墨子教育思想出發(fā),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橫向對比研究,繼而發(fā)掘出墨子教育思想對于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意義,從而更好的促進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更好的促進社會和人民的共同進步。
關鍵詞:墨子;當代思想;影響
一、墨子生平
墨子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在《墨子》一書,創(chuàng)立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中能與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派分庭抗禮的墨家學派。戰(zhàn)國后期韓非子稱之為“世之顯學”。
可以了解墨子基本概況:墨子,姓墨名翟,大概生于大概生于周敬王二十年與三十年間(公元前500至前490年),卒于周威烈王元年與十年之間(公元前425至前416年),春秋時宋國人(亦有學者堅持其為魯國人或是楚國人),從事手工行業(yè),身份地位低微。
二、墨子教育思想的淵源
墨子教育思想的產生,并非憑空臆造的,是有著深厚的思想淵源的。墨子教育思想有著較為復雜的多種來源,墨子自幼聰慧,一生苦讀,即使是在各諸侯國游說是也不忘記讀書,墨子自稱讀遍百國春秋。莊子說墨子“好學而博”,故而,墨子教育思想來源具有多重性。
一種說法是墨子思想源起于孔子思想。前文介紹墨家時曾說,墨子早年求學于孔子,“墨子學儒者之業(yè),受孔子之術,”后來因為孔子所主張的繁文縟節(jié),使得墨子極為不滿,“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從而另立學說,走上了與儒家針鋒相對的道路,并創(chuàng)立了新的學派——墨家。韋政通先生曾在其《中國思想史》中寫道:“墨子的思想,是存心與儒家立異而發(fā)展出來的,而且立異的程度,似乎是完全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贝嗽掚m有些絕對,但亦可見儒墨兩家之間關系之復雜。墨家思想與儒家思想有很多相同之處,如孔子提倡“節(jié)用而愛人”,墨子提倡“節(jié)用”、“兼愛”;孔子提倡“舉賢才”,墨子提倡“尚賢”等等諸如此類很多,可見,墨家思想與孔子思想并非完全對立的,有很多的相同之處。
另一種說法是墨子思想源于堯舜、夏禹。《韓非子·顯學》篇中說:“孔子、墨子俱道堯、舜,而取舍不同,皆謂真堯、舜;堯、舜不復生,將誰使定儒、墨之誠乎?”《論六家要旨》亦道:“墨者亦尚堯、舜道,其言德行?!苯尤螆蛩吹匚坏南挠砀浅蔀榱四影駱樱挠頌橹嗡坝H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胺,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故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跛蹁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還說如果不這樣,就不是真正的墨家弟子。墨子將夏禹當成自己實踐的理想對象,秉承夏禹的精神。
綜上所述,墨子自由聰慧,好學而慧,重視詩、書,兼采各家思想之大成,加之墨子兼有獨創(chuàng)精神,所以,墨子獨創(chuàng)墨家學說。
三、墨子教育思想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2001年時,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曾指出,當代社會要“加強有說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2005年11月時,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我國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孕育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重要精神力量。在這方面,我國經濟史、政治史、科學史、哲學史、思想史、文學史、藝術史等都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材料。要按照古為今用、去粗存精的要求,充分運用它們來熏陶和教育大學生?!?/p>
墨子教育思想是中國古代傳統思想文化的瑰寶,其中蘊含許多具有重大價值、重大教育意義的內容。墨子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標、教學態(tài)度等許多觀點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關聯。
1.墨子教育的目標與當代思政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標是將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人的問題,教育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使學生變得聰明;一是使學生變得有道德。如果教育使得學生變得聰明而沒有道德,那么這種教育是失敗的,不成功的,也就是說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危害。云南馬加爵殺人案、復旦大學投毒案等等,這些教育使得學生變得聰明了,但是卻是沒有道德的,給社會和個人帶來了危害。墨子認為“萬事莫貴義”,“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有義,天下則治、則生、則富;無義,則亂、則死、則貧。”墨子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這種有義之士,也就是墨子所說的“兼士”,墨子所培養(yǎng)的“兼士”具有“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的能力,希望這些“兼士”心懷天下蒼生,以治亂救世為己任,并最終達到天下大治之目的。在墨子的這種教育之下,其弟子皆為德才兼?zhèn)?、義利并重、憂國憂民、艱苦奮斗之人。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武器來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理想教育的,但是又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灌輸,要讓受教育者體驗、感悟、踐行,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從而培養(yǎng)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達成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
2.墨子教育的態(tài)度與當代思政的教學態(tài)度
教育是繼承和傳播人類文化知識、生產技能等的必要手段。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共同體。墨子的教學態(tài)度是要求老師和學生“強教強學”,“強教強學”是墨子對教師和學生的基本要求,墨子主張教師要“強說人”,積極的從事教學工作。墨子主張的“雖不叩必鳴者也”教學態(tài)度與以公孟子為代表的儒家主張的“譬如鐘然,叩則鳴,不叩則不鳴”的教學態(tài)度完全不同。墨子要求教師對于主動來學習的學生去教育,對于不主動來學習的學生也應該主動的去教育。墨子說:“行說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說人也”,也就是說主動去“說人”的,是行大功德、善良的,為什么不做一個主動“說人”的人呢!強教思想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起到重大作用,莊子曾極力贊揚過墨子的這種強教精神,“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墨子十分重視強學的重要性,認為“必強為之使之學”,《墨子·公孟》篇載:“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子墨子日:“盍學乎?”對日:“吾族人無學者。”子墨子日:“不然,夫好美者,豈日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貴者,豈日吾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貴者,不視人猶強為之。夫義,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視人必強為之!”
當代社會,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漸顯著,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使得各種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如潮水般涌人中國,不斷沖刷著當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思想,尤其是某些落后的文化思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不斷侵蝕,并且此時大學生的思想、理想、觀念正處在成型期,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愿望強烈,這個時期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影響,這個時期更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教師更要做到“強教強學”,做到“叩則鳴,不叩亦鳴”,如果做不到這些的話,“人莫知之也。”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應該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輸,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
3.墨子教育的方法與當代思政的教育方法
中國古代傳統的道德教育中,教師無不是以自身為師范,以身教來感化學生,故而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教育大師無不是道德高尚之人。身教勝于言傳,這樣不僅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使得學生更能接受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墨子教育的方法一直遵循“以身載行,以行為本”的教育方法,因為他深知踐行的重大作用,“務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多力而伐功,雖勞必不圖?;壅咝霓q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蹦硬粌H是這樣說的,更是在現實中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墨子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yǎng)心系天下的兼士,這樣的兼士應當具備“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無言而不行也”的實際行動態(tài)度,而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空談之士。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學習墨子的“以身載行,以行為本”的身教教育方法。鄧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戰(zhàn)線上的戰(zhàn)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大學生正處在成長發(fā)展中,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確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由于大學生身心發(fā)展尚不成熟,認知水平有限,并且普遍具有“向師性”、“模仿性”,所以,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就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扎實的思想、政治、道德修養(yǎng),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和健全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受教者,成為一個真正的“靈魂工程師”。
4.墨子教育的環(huán)境論與當代思政的教育環(huán)境論
環(huán)境是圍繞在個體周圍并對個體產生影響的外部世界。墨子提出“人性素絲論”,既不肯定儒家所提出的性善論,也不否定荀子提出的性惡論,認為人性是可以透過環(huán)境的變化來改變的,“染于蒼而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而已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矣”,“非獨國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子、傳說之徒也。其友皆好矜奮,創(chuàng)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刀之徒是也?!蹦铀岢龅摹叭诵运亟z論”對后代教育具有重大意義,承認人是可以教育的,認為教育可以改變人的品性,肯定環(huán)境對于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墨子教育思想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內容,以及墨子教育思想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對比聯系研究。透過研究發(fā)現,墨子教育思想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具有較多的實際聯系,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以重要啟示,這也為下一章我們討論墨子教育思想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影響提供了基本內容和研究方向。
四、墨子教育思想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影響
墨子在教育中特別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在墨子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現在的學校往往只是以理論課的形式傳授內容,真正實踐環(huán)節(jié)較少,即使有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定,多數學校也只是糊弄了事,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因此,借鑒墨子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方法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終應該要通過大學生的行為體現出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定要經過“內化”、“外化”兩個層次,“內化”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核心,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培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道德素質和愛國意識;“外化”主要是把受當代大學生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轉變?yōu)楹侠淼牡赖滦袨?,使之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道德行為。
首先,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思并重。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設法幫助學生理解理論,最好是帶動學生組織模擬,將理論知識應用到模擬的場景中。其次,教師要言傳身教,鼓勵學生們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因為社會實踐不僅是培養(yǎng)青年思想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并且這一過程也能拓寬大學生的認知視野。這些活動常見的有讀書集報、植綠護綠、義務家教、科技創(chuàng)新等志愿服務。這些活動可以增強大學生與社會的聯系。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水平不僅與其自身息息相關,還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的成敗。墨子在教育過程中所積淀下來的豐富的思想,是社會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資源。墨子教育思想不僅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上的啟示,更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