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飛
【摘要】現(xiàn)如今,新課程改革逐步實施,素質教育理念深入推進,初中語文教學作為基礎科目,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yǎng)具備社會主義道德理念的學生,旨在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強調思想品德與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目前初中語文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有關德育教學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無法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另外,由于中考壓力的增大,教師更關注學生的語文成績,不太注重文章中蘊含的德育思想,忽視了學生世界觀的形成。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初中語文教學要與新課改結合起來,重視德育思想的提高,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德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初中是教學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對于學生而言,語文是基礎學科,也是工具學科,與日常生活、表達情感都有密切的關系。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作為立國之本,初中語文教學必須堅持創(chuàng)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過于強調分數(shù),單一的教學方法和灌輸式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新課改的理念不符?;谛碌慕虒W背景,初中語文教育要注重對學生德育思想的引導,深入挖掘語文中蘊含的哲理,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進行教育,塑造他們的良好性格,真正發(fā)揮語文的優(yōu)勢作用。
一、初中語文的概述
初中語文是教學的必修課,該門課程內容豐富,蘊含著民族優(yōu)秀文化與哲理,也具備美學特點,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漢語是我國的母語,這也就使得語文教學自然而然地具有特殊性,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得十分緊密,影響他們的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的水平。初中在整個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既溝通小學也連接高中,做好過渡階段的教學,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與此同時,語文課本是專家根據(jù)學生特點編寫的教材,內容富有深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著眼于語文德育教學,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做好德育教育。
二、初中語文德育教學的意義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挖掘德育內容是教學的根本要求
德育教學是新課改下對教學工作進行的一項新的嘗試,與知識的學習不同,德育教育更注重道德與修養(yǎng)的提高,且教學過程較長,需要長期堅持。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人文情懷。俗話說“做人先學德”,初中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德育教育,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突出語文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抓住教學的根本。
(二)初中語文教學的準則即為育人
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具有特有的優(yōu)勢和作用,它不僅承擔著語言傳播的職能,還是人才德育教學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抓住教學重點,通過文章篇目的講解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哲理,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會他們如何為人和做事,并學會待人接物。簡言之,教師要堅持以文育人的準則,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滲透德育教學的主要內容。
三、新課改下初中語文德育的思考與實踐
從以上內容中,我們已經(jīng)直觀清晰地認識到了在新課改背景下,實施初中語文德育教學的必要性,以及初中語文的重要地位。想要突出德育教學的作用,就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德育教學進行深入思考。
(一)挖掘語文史料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愛國是德育教學中最根本的內容,也是學生必須樹立的思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文本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是教學的主要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篇文章時,就可以詳細閱讀浮雕描寫的片段,讓學生明白在金田起義、虎門銷煙、五四愛國運動、南昌起義等革命活動中,無數(shù)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讓他們以祖國為榮。
(二)通過對比教學,開闊學生的胸懷
對比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特殊方法,通過文章、故事的對比,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并明白對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學會尊重他人。在實際生活中,就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看得更簡單,用開闊的胸懷面對事情,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例如在學習課文《多一些寬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電視節(jié)目《變形計》,感受城市和農(nóng)村孩子的生活有哪些不同,父母的教育問題根源在哪里。這樣的換位思考,有助于學生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生活。在文章學習中,教師可以開展對比活動,讓學生通過鮮明的對比,感受德育教學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
(三)有意識地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
所謂的“三觀”就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三觀”的養(yǎng)成對他們的未來發(fā)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要有目的地開展教學,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教會他們如何辨別是非。具體而言,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明白他們心里的想法,根據(jù)不同性格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潛移默化地樹立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自強不息的精神。
(四)熟記格言警句,激勵學生樹立堅強意志
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非常多的名人留下了充滿智慧的名言,這些都會給學生帶來思想上的啟示,促使他們更好地走向成功。初中語文教材中便有許多名言名句,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仔細地進行體會,就能夠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將德育滲透到名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描述更好地體會思想感情,達到震撼心靈的效果。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基本上都是客觀、積極、堅定的語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會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在這些名言的積極引導下,學生能強化自身的意志,激勵學生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例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成功來自99%的努力”等。讀著這些名言警句,會讓心頭產(chǎn)生堅強的力量,給予學生意志上的錘煉,有助于邁向成功。此外,教師還要多組織集體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通過集體活動讓學生彼此交流與溝通,學會換位思考,養(yǎng)成他們的團隊意識,學會與人相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是教學的必修學科,也是教學的重點,其中包含了很多哲理性內容。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深刻思想,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德育思想進行教育,弘揚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精神和道德行為準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多樣化教學,通過對比、活動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激勵學生樹立堅強的意志,開闊學生的胸懷,并教會他們與人為善,從而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晶.關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存在問題的研究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2).
[2]陸佳.以語文教學之方行德育之事——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1).
[3]劉毅.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
[4]易大國.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
[5]楊尹芳.以情開導,育人德行——以《背影》為例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11).
[6]黃翠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要求和建議[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4).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