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燕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激趣方法有許多,比如改變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等,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變“要我讀”為“我要讀”,真正地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
【關鍵詞】語文教學;激趣策略;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基礎教育的各門課程中,語文課本應是最富魅力的,但現(xiàn)實卻不容樂觀。課堂上許多學生不是主動閱讀,而是被動閱讀。語文教學的一大問題就是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而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如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問題,又如學生的個體差異,等等。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粋€人如果對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動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產(chǎn)生積極而強烈的渴望投入的情感傾向,就會發(fā)揮出巨大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如古詩所說,“若有知音見采,不辭遍唱陽春”,如果學生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自己想辦法去學,而不是被動接受。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
一、以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趣
從學生的認知角度看,形象直觀的圖畫、影像等內容比文字更能直接吸引學生的目光,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借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鮮明生動的對象,可以讓學生直接地感知形象,這樣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這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美育因素,以豐富的課文內容、巧妙的教學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情趣。如《三峽》《濟南的冬天》這種寫景物之美的文章,我們可以播放一些視頻,讓學生好好地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麗,了解各地冬天的差異。這樣既能較好地理解文意,也能讓學生激起學習的興趣,不再顯得枯燥無味、單調無趣,真是一舉兩得。因此,使用教學手段讓文字描述和形象展示融為一體,入耳入目入心。
二、以巧妙的問題設計激趣
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問題設計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未知的感興趣的東西會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用巧妙的問題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在閱讀中不斷探索問題,產(chǎn)生思考的過程,真正融入課堂中、文本中,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問題的設計一定要細細考慮,精心安排。
問題設計恰當,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相反,如果設計得不恰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控制好提問的難易程度,太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太簡單會讓學生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提問的難易應該控制在學生通過老師講解和自己一定的思考后能夠回答出來的程度。如在講授《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可在開篇設疑: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到底有沒有新裝?那些稱贊新裝的到底有沒有看到新裝?為什么沒看到還要說看到?小孩子為什么說沒看到新裝?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這樣為學生設計一層層逐漸深入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思考,競相發(fā)言,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再次,問題的設計要盡可能選擇一些與學生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尋求答案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循。
三、以教師人格魅力與語言激趣
如果學生之間經(jīng)常談論喜歡某位老師,愿意聽他講課,聽課時學生的興致很高,那就說明這位教師的人格魅力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所以,我們要充分展現(xiàn)教師的人格魅力,用豐富的知識和精妙的教學征服學生,讓學生不自覺地喜愛語文老師,愛上語文課。
眾所周知,語文也是一門語言藝術,課堂上傳授知識,交流情感,都是靠語言來進行。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運用一些優(yōu)美詞句,恰當?shù)匾酶挥姓芾淼拿裕⒖梢赃m當運用下幽默感,這樣能讓學生更好進入課文,激發(fā)閱讀興趣。優(yōu)美詞句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使用語言,并將其運用到作文寫作中。富有哲理的名言可發(fā)人深省,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說服力和感召力。而幽默如一顆“開心果”,時不時給枯燥的學習注入一絲快樂。我非常喜歡幽默,在課堂上有時來點幽默,可以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本人認為,用幽默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有時比中規(guī)中矩的教導還管用,同時還能使學生聽得更有興趣。
四、以把學生引入豐富想象激趣
劉勰認為:“文之思也,其神遠矣?!薄凹湃荒龖],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眲③牡倪@些話說明了想象的巨大作用,充分顯示出想象與語文的密切關系。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想象,進入文章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更好地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探求文章的主旨。如學習冰心詩四首時,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放著紙船,孤獨地在大海中,那么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從學生自己的想象中體會詩人的愛母之情。當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讀多看,創(chuàng)造充分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就給了學生想象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閱讀想象中培養(yǎng)興趣。
五、以營造學生積極情緒激趣
我們的教育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必須塑造學生健康、豐滿的人性與人格——如穩(wěn)定的情緒,不折不撓的精神,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積極情緒,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并保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情緒,在心理學中常與情感交替使用,含義十分接近,閱讀情緒,主要是讀者從事閱讀時的態(tài)度和體驗。讀者在閱讀一個作品時往往會受到自己情緒的影響,對閱讀內容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閱讀情緒積極,那么閱讀活動的維持時間就長久,閱讀的效率就高。而閱讀情緒消極,就會抑制大腦的活動,從而造成閱讀障礙。閱讀時要盡量保持良好的心境,這樣就不會因情緒激動而行為失常,也不會因情緒低落而懨懨欲睡。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要經(jīng)常關注學生情緒的變化,同時用老師的積極情緒去帶動學生的情緒,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進行適當?shù)恼{節(jié),讓學生喜歡學習,產(chǎn)生閱讀興趣。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激趣方法還有許多,比如改變教學方法、評價手段等,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變“要我讀”為“我要讀”,真正地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又如用蓄勢的方法取代直接展開教學的方法,從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激發(fā)學生認識事物的內部動因上,讓學生成為一個愛學之人,喜歡學習,喜歡語文課,喜歡閱讀,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目的。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