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寧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羽毛球運動是一項比較復雜、細膩的運動項目,羽毛球教學分為技術和戰(zhàn)術教學兩部分,其中技術教學又分為手法和步法教學。手法與步法千變萬化,它們之間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如果想要手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則步法移動必須到位。而戰(zhàn)術教學則分為單打和雙打練習,要想技戰(zhàn)術靈活應用則必須要有熟練的技術作為前提,所以,好的教學方法在羽毛球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始終是教師傳授運動技能,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分層次合作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基本情況,制定不同教學目標,分清側重點,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羽毛球技戰(zhàn)術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羽毛球分層次合作教學法是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體現,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基本情況制定不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共同進步的模式,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對羽毛球的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
以分層次合作教學在羽毛球教學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武漢體育學院校園網登錄中國知網下載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在圖書館查閱與相關分層次合作教學方法的書籍期刊,通過查閱收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學習,為本領域目前研究的情況做好論文撰寫第一步。
1.2.2 問卷調查法
研究過程中,根據實驗目的需要,向學生和老師發(fā)放問卷,內容涉及應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提高羽毛球教
學效率方面的問題。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為94%,其中有效問卷94份。
1.2.3 實驗法
隨機抽取武漢體育學院大二羽毛球專項班50名學生,分為兩組,每組各25人,其中一組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實驗組),另一組仍采用傳統方法教學(對照組)。兩組進行同一教學內容和學時的教學,來研究分層次合作教學在羽毛球教學中的作用。
1.2.4 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前后進行調查、查驗獲得的相關數據資料,運用 SPSS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并進行檢驗,驗證實驗前后對照班與實驗班的差異情況。對實驗結果進行量化,以保證教學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了解學生身體條件的差異性和學生對羽毛球學習的需要程度是進行分層教學前的必要工作。首先,要向同學講清楚分層次的根本意義和方案的設計,保證學生對其有正確的認識,使學生在了解自身體育能力的前提下愿意接受和配合教師的分層安排;其次,教師應該通過學生對自己基本狀況的評估以及與測試結果的結合,幫助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水平的層次;學生的層次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改變的,一段學習過后,教師可以根據觀察學生在課堂上以及教學比賽中的表現,適當的做出調整。
為了驗證專項課分層次合作教學對大學生羽毛球技術水平的影響,在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50名學生進行正手發(fā)高遠球、正反手挑球、正手擊打高遠球、正手搓球、直線滑板吊球、直線殺球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統計,具體如下所示。
表1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技術水平測試結果
表1顯示,實驗前兩組學生的技術水平并無明顯差距,說明兩組同學的技術水平基本相同,符合實驗要求,可以進行分析比較。
在此次教學實驗中,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相同的教學內容和學時。實驗組采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分為高、中、初級三個層次。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內容基礎上教授其他技術動作,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新授課程的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教學,而對初級層次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多講解示范,組織同組學生之間相互合作,鼓勵初級層次學生主動向高層次和中層次的同學交流學習。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經過一個學期36個課時學習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正反手搓球、直線滑板吊球、直線殺球技術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統計。
表2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技術水平測試結果
表2顯示,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技術水平有明顯差異,說明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應用分層次合作教學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實驗組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而對照組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自由組合練習,記錄小組初始成績,經過兩周的合作訓練過后再對各小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
表3 兩種教學方法對小組成績的影響情況
表3顯示,兩種教學法的教學特點決定了教學效果的不同,實驗組小組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分層教學更需要同學之間相互配合,協調合作,分層教學與合作教學要相輔相成,才能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
通過對學生在羽毛球課上的表現總結來看,分層次合作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競爭意識有非常大的影響。表4是對全體 50名學生增強競爭意識程度的調查結果進行的統計與分析。
表4 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競爭意識變化情況
表4顯示,實驗組中有80%的學生競爭意識程度很強,而對照組中只有60%,雖然百分比超過了一半,但明顯少于實驗組的比率。在教學過程中良性的競爭機制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中被引用,鼓勵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比拼。
3.1.1 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應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生的技術動作得到完善和提高,對學生的技術水平具有非常顯著的影響,有利于提高羽毛球教學效率。
3.1.2 在應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并組織學生在小組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能夠讓學生取長補短、查漏補缺、及時改正錯誤動作,使每位學生都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3.1.3 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制定學生在層次間升降的制度,大家都努力到高層次當中學習,使得學習氣氛變得活躍而富有競爭,避免了高層學生無壓力、中層學生無學習目標、初級層次學生無學習動力等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羽毛球的欲望,為老師的教學提供有利幫助。
3.2.1 應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提高羽毛球教學效率的研究表明,教師要根據學生個人基礎不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況和技能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使學生輕松和快速地掌握技術動作。分層次合作教學法比傳統教學法更能快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建議在羽毛球教學中推廣與使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3.2.2 應用分層次合作教學法時,教師應當好促進者的角色,創(chuàng)設小組間合作訓練環(huán)境和氣氛,維持上課秩序。學習任何動作技術都不應是被動的,應當激發(fā)學生學習羽毛球的內在動力和積極性,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必要時教師還要參與到學生訓練當中,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
3.2.3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選擇自己的競爭目標,目標定得恰到好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在組織教學、講授新課、復習鞏固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競爭機會,隨著學生的技術水平變化及時變換學生的分組情況,避免一成不變,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1]王金林.普通高?;@球選項課分層教學實踐研究[D].陜西:西安體育學院學位論文,2013.
[2]陳小蓮.分層次合作教學法在羽毛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學校體育學,2015,5(22).
[3]李春華.合作教學操作全手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4]石小芳.合作教學的效率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