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權輝
摘 要: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閱讀教學更加重視。新課標提出了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理念,這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重大突破,更加重視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呢?
關鍵詞: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發(fā)展,高中語文的課程改革也勢在必行,如何在升學壓力和強大的競爭下,保證高中生的語文有效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感知和豐富的人文底蘊,已經(jīng)成為了教師們關注的話題。有效的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通過語文有效閱讀學習方法的掌握,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
一、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的含義
1.何為“有效閱讀”
有效閱讀指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閱讀效果。閱讀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蘊。①有效果:指對閱讀活動結果與預期閱讀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②有效率:閱讀活動是一種精神性生產(chǎn)活動,閱讀效率可表述為單位時間內的有效閱讀量值;③有效益:指閱讀活動收益、閱讀活動價值的實現(xiàn)。
2.何為“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策略”,是指運用語文教學的一定手段,遵循閱讀的一定規(guī)律,教師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要求意識,掌握和運用恰當?shù)牟呗詠硗瓿砷喿x任務,從而形成監(jiān)控策略運用的能力。閱讀策略關注的是“為達到閱讀目的、應當采取何種閱讀方法、按怎樣的步驟來讀”的問題。它的理想狀態(tài)是:學生拿到讀物,能夠自覺確定閱讀目標、靈活調用閱讀方法、有效監(jiān)控維持閱讀過程、最后能夠對閱讀效果作出客觀評價。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抱住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從字詞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課堂教學中低效或不講成效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學中重復機械性的、強行填鴨式的現(xiàn)象隨堂可見,公開課中表演型的、虛假的演戲愈演愈烈。二是對語文課改理解出現(xiàn)偏差。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接受了比較前沿的閱讀教學信息,并將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閱讀感悟、探究性閱讀、個性化閱讀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實踐研究,指導不夠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現(xiàn)象,看著熱鬧,卻沒有實效。教學中出現(xiàn)了過分夸大自主而導致課堂教學無序、過分夸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夸大學生作用輕視教師作用而導致教學不得法、過分夸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
三、實現(xiàn)高中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條件。如果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那么并不能真正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只是膚淺的讀,這樣并不利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只有發(fā)自內心對閱讀的認可與喜愛,才能真正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來,并表現(xiàn)出超乎尋常的表現(xiàn)力與學習行為,這樣才能透過文字,深入理解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的,才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為此在教學中我著重從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1.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控制能力,為此在平時我們要讓學生理解閱讀的重要性,要讓學生認識到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形式,是學習、生活與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對閱讀產(chǎn)生正確的認識,才能發(fā)自內心地認可與肯定,這樣才能將更多的思維與注意力轉移到閱讀活動中來,從而對閱讀產(chǎn)生積極的動機與行為。
2.展現(xiàn)文字藝術魅力
以往學生不愛閱讀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認為文章不過是文字的簡單堆砌。我們要借助語言表現(xiàn)效果、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來向學生展現(xiàn)語文的優(yōu)美與生動,讓學生感受文字的藝術魅力?,F(xiàn)代信息技術具有獨特的圖像效果,我們可以以其生動形象的圖片、逼真動態(tài)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來向學生立體、直觀、動態(tài)地展現(xiàn)文本,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直接帶入那如詩如畫的境界中,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美,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動機。
四、重視教師的成長
教學相長的教育思想自古有之,《學記》云:“——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但是單獨把教師的成長作為教學的實現(xiàn)目標之一還是有效閱讀教學理念的首創(chuàng)。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對教師的角色定位,有效閱讀教學的教師角色也在發(fā)生變化:第一,視教師為知識的建構者。二十一世紀這一知識經(jīng)濟時代、信息科技時代,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才能成為合格的教師。第二,教師是教材文本的研究者,而不是教科書的奴隸,參考書的傳話筒。教師應該有自己的閱讀教學思想,自己的閱讀教學觀點,自己的閱讀教學獨特理解,自己的閱讀教學審美情趣,自己的閱讀教學個性。第三,教師是學生閱讀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書本知識的灌輸者。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幫助學生確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尋找和協(xié)調到達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fā)展認知能力。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的條件。第四、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閱讀教學那一種“教科書是唯一資源”的觀念,積極倡導大課程觀,開發(fā)包括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素材性資源與條件性資源,學科資源與活動資源,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在內的所有資源,走開放性的大語文教學道路。
五、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實現(xiàn)有效閱讀的重要保證,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拓寬思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例如,教師可以引進多媒體、借助錄像等手段,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要針對難點、重點,設置不同程度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作答,從而獲得成功的機會,建立自信心,激起學習語文、進行閱讀的興趣。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交流過程,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對問題進行探討研究,然后派出代表回答問題,最后引起全班的討論。這樣做不僅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夠形成一個良好學習的氛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奔词褂辛碎喿x的方法,沒有閱讀量的儲備,還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因此,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足量的閱讀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曾祥芹.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0.
[2]劉亞元.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探究性閱讀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