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摘 要:本文從“第三空間”的概念入手,以南通市圖書館新館為依托,介紹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是全民的大書房,而“人性化”則是第三空間圖書館的靈魂。本文將從圖書館建筑空間設計的人性化和服務的人性化兩方面著手,介紹“第三空間”圖書館的魅力。
關鍵詞:圖書館;第三空間;人性化設計
“第三空間”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Ray Olden-burg提出的,指除了“第一空間”(家庭居住空間)和“第二空間”(職場)之外,不受功利關系限制的公共空間,例如博物館、圖書館、咖啡店、酒吧等公共空間。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第三空間的圖書館其功能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已經從“以書為本”轉變?yōu)椤耙匀藶楸尽崩砟?。圖書館是人性化的空間,更是閱讀的空間,全民的大書房,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作為“第三空間”的圖書館,其靈魂就是“人性化”。國內科學發(fā)展觀明確把以人為本作為發(fā)展的最高價值取向?,F(xiàn)代圖書館同樣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為讀者服務,提供更加人性化、科學化和符合國際標準的服務。
1“第三空間”圖書館建筑空間設計“人性化”的體現(xiàn)
1.1開放性
現(xiàn)代化公共圖書館建筑空間的設計應注重開放性和實用性,要以讀者為中心,使讀者對館藏文獻更加直觀,自由取閱。如南通市圖書館新館總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新館的空間設計采用了全開放、大開間的結構,打破了以往圖書館用墻體分割閱覽室、借書處及書庫的傳統(tǒng)做法,使新館一、二線藏書全部開放,供讀者使用。此外,新館的館藏文獻及數(shù)字文獻除了滿足普通讀者的需求外,還為各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提供了諸多幫助。
1.2靈活性
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方國家開始采取開架式管理和模數(shù)化設計理念,特點在于突破了傳統(tǒng)公共圖書館的建筑內部功能和使用要求固定不變的框架,采用大開間、無間隔的設計理念,從而滿足了當前公共圖書館在不改變建筑格局的前提下實現(xiàn)功能變化調整的靈活性。在布局上,現(xiàn)代化公共圖書館則主要以讀者為中心,充分考慮讀者需要的因素,合理布局。在人員組織安排上現(xiàn)代化公共圖書館建筑設計則以提高工作人員效率為宗旨。
南通市圖書館新館在各樓層空間的具體布局上:藏、借、閱、查一體,方便讀者使用與查閱;將文獻借閱與休閑獨立開來,互不干擾。新館二樓為主入口大廳,人員流動量較大,為了方便讀者,將期刊閱覽室、盲人閱覽室、咖啡廳、數(shù)字資源體驗區(qū)等設置于這一層,并且將閱覽室與咖啡廳南北分區(qū);三樓為外借大流通區(qū)域;四樓為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及所有與計算機有關的文獻資料和服務,從而形成金字塔式人流分布模式,將人流量較多的功能區(qū)及行動不便讀者的功能區(qū)設置在較低樓層。
1.3舒適性
現(xiàn)代化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集文化、教育、娛樂為一體的“第三空間”場所,有必要為讀者和工作人員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工作和休閑的環(huán)境。首先,在室外景觀設計上要注重規(guī)劃,有草坪、有休閑空間、綠蔭環(huán)抱、景色宜人。其次在室內設計上,一方面要注意家具的選擇與組合,設計上要注重人體工程學,質量上要環(huán)保健康、結實耐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動靜區(qū)的分離,提高環(huán)境質量,使讀者學習與休閑互不干擾;最后,要保證館內光、聲、空氣、溫度、濕度要符合人體舒適度的要求。南通市圖書館新館是以“省內一流、國內先進”為目標,新館除了在數(shù)字化、智能化等硬件方面采用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外,在室外景觀設計、室內裝飾裝修以及家具布置上也呈現(xiàn)了簡約、現(xiàn)代的風格,同時還充分利用南通地區(qū)良好的氣候條件,特別注重天井設計,將陽光、空氣、綠化引入建筑中。從而營造了一個環(huán)境舒適、功能齊全、科學先進的現(xiàn)代化公共圖書館。
1.4綜合性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圖書館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圖書館的功能也變得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tǒng)功能外,圖書館充分利用各種館藏文獻資源,吸引更多讀者,還開辟了展覽、沙龍、VIP研究室以及休閑場所等,讓閱讀成為一種時尚、一種休閑、一種享受。南通市圖書館新館設有咖啡廳、3D影院、音樂沙龍、影視沙龍、學術研究室、VIP研究室、多媒體閱覽室以及電子信息體驗區(qū)等多種學習、休閑、學術研究場所。在這里,人們可以在知識海洋的熏陶下,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眼界與學識,學會更好理性的面對周邊一切事物,并以平和的心去對待它們,這就是圖書館的魅力。
2“第三空間”圖書館服務“人性化”的體現(xiàn)
2.1提升人性化服務理念
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讀者的需求開展的,應以讀者為中心,籌劃可以預見的讀者需求變化趨勢,整合館內所有信息資源和服務功能,形成一個以讀者服務為導向、以讀者需求變化為動態(tài)導向的體系,轉變服務意識,把人性化服務理念變成館員自覺的行為準則,并落實到服務的每一個細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角落,真心實意的讓讀者滿意。
2.2開拓人性化服務領域
圖書館的服務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不斷拓寬,圖書館應提供一些居民經常需要的咨詢服務,如電話號碼和火車、飛機時刻表,旅店、公共文化場所、商業(yè)機構的咨詢等。這些信息都是廣大讀者隨時需要了解的,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日常公用信息,能使讀者更貼近、更信任圖書館,從而能夠將更多的文化休閑型讀者吸引到圖書館。此外,圖書館是一個需要安靜的地方,然而,久靜而思動。讀者坐久了,腰酸腿麻,頭暈眼澀,此時若能去休閑室里動動簡單的運動器械,活絡活絡筋骨,與老友聊聊天,聽聽清心舒緩的輕音樂,欣賞一下室內外生機盎然的綠葉紅花,讓身心一起放松,會成為讀者此時此刻最愜意的享受和需求。
“如果有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博爾赫斯的話語道出了人們對圖書館的熱愛,也道出了人們對圖書館寄予的期望。這個被人們稱為“自家大書房”的第三空間,承載著成千上萬人的樂趣與夢想,當然,“它”也正在以它自己的方式回饋人們,讓更多的人能夠在舒適、敞亮的環(huán)境里徜徉在屬于自己的文化海洋之中。
參考文獻:
[1]蔣潤秋,張開文.圖書館的人性化服務探討[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4(1).
[2]陳小勉.論圖書館的人性化服務[J].現(xiàn)代情報,2004(4).
[3]鮑家聲,葛昕.“模塊式”圖書館設計初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0(5).
[4]羅也平.新形勢下的圖書館建筑[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0(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