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順
【摘 要】在識字教學中,如果能加強字理識字的同時,適當滲透一些書法教學,把識字和寫字有機結(jié)合,不僅能使學生記牢生字,還能使學生寫好生字,大大提高學生識字寫字的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字理 識字 書法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57-01
書寫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人們常說:“文如其人,字如其表”?!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但是,在現(xiàn)實的語文識字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顧此失彼:只注重了識的過程,卻冷落了書寫的指導。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直接導致學生寫字習慣和識字質(zhì)量低下。筆者認為:在識字教學中,如果能加強字理識字的同時,適當滲透一些書法教學,把識字和寫字有機結(jié)合,不僅能使學生記牢生字,還能使學生寫好生字,大大提高學生識字寫字的質(zhì)量。下面談談我在字理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一、從字理教育中感受漢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愛學漢字,愛寫漢字。
漢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傳至今的表意文字,是我們中化民簇優(yōu)秀文化的根基所在。它不僅外形端莊秀美,而且內(nèi)涵極其豐富。教學中我充分抓住了漢字的這一特點,“潤物細無聲”地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識寫的愛。
(一)讓學生識寫“六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識寫能力。
讓初進學校的一年級學生識寫“六書”著實有些荒唐。其實不然,實踐證明:讓學生盡早的了解“六書”,仿寫“六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極其重要。為了讓學生認識“六書”,了解“六書”的特點,我利用空余時間收集了大量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的文字圖片、名帖。然后按照文字的演變歷程,以故事的形式向?qū)W生一一介紹。在介紹時,我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說說這些字的特點,描描這些字的模樣。學生在活動中表現(xiàn)得非常的積極。
(二)讓學生在“演”漢字的過程中落實寫字的坐姿教育。
相當部分“形形組合”的會意字頗具“動作性”,對這些字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字形展開聯(lián)想,而后用表演的形式來體會漢字的含義。最后再抓住時機用延伸的方式展開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教“坐”字時,就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了寫字的坐姿教育。我是這樣做的:我首先課件出示“坐”字的生字圖片讓學生觀察“坐”字的特點。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坐”字是由兩個人和一個土組成的,意為兩個人坐在土堆上。學生明白后,我讓幾組學生用表演的方式把“坐”字表演出來。學生也非常聰明,拿出兩張凳子,背靠背的坐在一起,把“坐”字表演的栩栩如生。然后,我讓學生觀察,哪一組的坐姿最標準。表演的同學聽后,立即挺直腰干,手放腳上。我總結(jié)道:你們的坐姿非常標準,中國是禮儀之邦,什么事都講究一個“禮”字,剛才你們的坐姿是聽課時的坐姿,寫字時也有坐姿 ,寫字的坐姿是怎樣的呢?我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表演。當學生的寫字坐姿不是十分標準時,我再糾正總結(jié)道:寫字時,頭要正、兩肩要放平,胸要挺,兩腳要放好。最后,我把寫字的坐姿編成兒歌“頭正,肩平,挺胸,足安”讓學生牢記。學生背下這八字后,我再讓學生馬上用上這樣的坐姿,工工整整、認認真真的寫下了“坐”這個字。
(三)讓學生在“畫”漢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能力。
古人造字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或像身,或像物,或像工,或像事,具有“字畫合一”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地依據(jù)漢字本身具有的圖畫形態(tài)引領(lǐng)學生感悟識寫,使學生趣從生字,圖字映照,興趣盎然,樂學不疲。比如:漢字的基本筆畫點就像半粒黃豆短小而干練,橫畫就像一根扁擔,平直而扛肩。豎畫有如鋼針一樣挺直有力,撇畫有如柳葉一般舒展瀟灑……我在教學這些基本筆畫時,先讓學生畫一畫這些實物,讓學生有了這些物體的表象后,再根據(jù)表象讓學生學寫這些基本筆畫。通過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弄清筆劃形態(tài),更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漢字基本筆畫的美是從大自然的物象中汲取的,使學生的識寫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運用“溯源比照”法教好象形字和指事字,指導學生寫好獨體字。
象形字和指事字一般為獨體字,這類字的共同點是筆畫較少,獨立成形,字形簡單。在教學中,我認真的領(lǐng)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科學的依據(jù)“畫圖→古文字→楷體漢字→指導書寫的順序進行施教。如在教“人”字時,我首先畫圖溯源,隨手畫出或課件展示出一個邁開大步向前行走的人,然后出現(xiàn)人的古文字,最后出現(xiàn)“人”的楷體漢字。這樣較好的展現(xiàn)了“人”字的演變過程 ,讓學生形象地感知畫圖→古文字→楷體漢字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清楚明白“人”字的來歷,這是識的過程。如何能寫好這個“人”字呢?緊接著我讓學生觀察人字的楷體漢字。學生觀察完后發(fā)現(xiàn):人字是由一撇一捺組成的,這一撇一捺代表著人的兩只腳。在肯定完學生的發(fā)現(xiàn)我對學生說:人只有兩只腳一樣長,站立起來才端莊好看。人要端莊,字也要端裝,同學們想想看,寫“人”字時,如何做才能把這個“人”字寫得端莊好看呢?學生們觀察比較后紛紛舉手發(fā)言:必須把“人”字的一撇一捺寫得舒展一些、開腳大一點、而且末筆要落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個“人”字才寫的重心平穩(wěn),端莊好看。緊接著我依據(jù)學生的建議在田字格中端端正正的寫下一個“人”字。孩子們也不由自主拿出筆,在田字格中認認真真,一筆一畫,端端正正的寫下“人”字。
三、運用“先理后法”教好會意字和形聲字,指導學生寫好合體字。
“先理后法”中的“理”是字理,“法”是法則、也是方法。意思是在學習合體字時,先運用“分解組合”的方法講解該字的字理,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法則去寫好這個字。如教學會意字“森”字時,先把“森”字分成三“木”,“木”的本意指樹。說明“森”與樹木有關(guān)?!澳尽敝貜腿危鶕?jù)字理的方法:同一個部件,每疊用一次,其意義就加強一次。三“木”表示很多樹木。樹木多的地方就是森林。明白了這個字的字理,再來指導寫好這個字。我先讓學生分析這個字的結(jié)構(gòu),很很容易看出,它屬于“品”字形結(jié)構(gòu)的字。“品”字形結(jié)構(gòu)的字書寫的法則是:上小而下大,以便做到重心平穩(wěn)。瞧!按照這樣的方法去指導學生識寫漢字,就會事半功倍。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深深地扎根在歷史和民族的土壤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重視識字寫字教學,有責任和義務使每個學生都能從小學開始就培養(yǎng)喜歡漢字的情感與態(tài)度,有責任讓每個學生都能書寫一手方方正正、漂漂亮亮的中國漢字,把中國漢字這一文化精髓傳承下去,使?jié)h字在迎接挑戰(zhàn)的過程中顯示更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