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連琴
【摘要】幼兒教學對于開發(fā)幼兒的智力、塑造兒童的性格品德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融合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不斷提高幼兒教學的課堂質量,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信息技術 幼兒教學 優(yōu)勢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5-0091-01
通過對幼兒教育信息技術化研究的整理發(fā)現(xiàn),關于幼兒教育信息技術化主要集中于研究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整合的理念、信息技術應用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幼兒教育軟件的開發(fā)等方面。同時,研究者的研究領域和深度仍需拓寬加強。信息化技術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不能盲目夸大應用,要比較、謹慎的實踐。
一、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
1.信息技術
當前階段,我國正處于一個信息化的發(fā)展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對于幼兒教育而言,信息技術等同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內容。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不僅是推進實現(xiàn)幼兒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順利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根本保障。
2.幼兒教育
幼兒時期作為個人智力發(fā)展的特殊階段,是一個人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節(jié)點。這一特殊階段中的教育對于幼兒整個人生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幼兒教育階段作為個人教育的初期階段,是幼兒成長與健康發(fā)展的基礎階段。
二、如何在幼兒教學中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1.利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良好的課堂互動
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是非常短的,為了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幼兒展示絢麗生動的畫面,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以語言常識春季和夏季服裝的學習為例,上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示商場中的內容,幼兒對商場是很熟悉的,教師在展示時可以詢問幼兒:“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幼兒可以很快速地說出:“這是商場。”教師可以接著間:“你們誰可以向老師介紹商場里有什么呢?”利用問題,引發(fā)思考,隨后聽一聽孩子們的回答,在某一個孩子回答出商場中有衣服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示不同顏色、款式的衣服,這時可以提問:“這些衣眼你們認為有什么特點呢?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嗎?”教師在教學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抓住孩子的注意力,針對課件中的內容向幼兒提問,使孩子進行獨立思考。教師根據幼兒的答案自然地向其介紹春季服裝與夏季服裝的區(qū)別,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
2.信息技術調整幼兒園的教育模式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尊重幼兒的興趣和個性。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多樣性、靈活性等特點,可以創(chuàng)設與幼兒學習相關的環(huán)境,可以優(yōu)化幼兒的學習過程,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中積極學習。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幼兒的學習從被動變?yōu)橹鲃?,使教師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有助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教育模式。例如:在學習“5以內的排序”一課時,課堂導入使用多媒體呈現(xiàn)下面的情景:在一個大森林里,有五座新房子。接著,在一陣歡聲笑語中出現(xiàn)了小兔子、小猴子、小花貓、小黑狗和小松鼠五個小動物。森林委員會蓋了一批房子要分給大家,委員長大象忘記了小動物們的新家分別是哪一個,想讓孩子們幫小動物們按照提示為小動物們找到相應的家。孩子們爭著發(fā)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最后在老師的提示下,孩子們把小動物們送回了家。在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孩子對5以內的序數(shù)這些抽象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3.信息技術豐富幼兒園的教學內容
過去幼兒除了教師或家長的言傳身教外,通常只能通過圖書、報紙等傳統(tǒng)媒介獲得知識,途徑比較單一。傳統(tǒng)教學媒體的主體地位正逐漸受到新興媒體(如電視、計算機、網絡等)的威脅,甚至有被取代的可能。利用信息技術中的圖、文、聲、影以及網絡等資源,可以為幼兒提供直觀形象的學習內容,讓單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可聽、可看、可感。這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可以將幼兒喜愛的科幻世界、神秘的自然景觀、憧憬的童話王國呈現(xiàn)在眼前,有利于把生活中的知識與課堂中的活動有效結合,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如,在“小蝌蚪找媽媽”活動中,播放音頻使幼兒欣賞故事,引起幼兒的文學興趣。然后,通過錄像讓幼兒觀看小蝌蚪從卵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使幼兒對青蛙的成長有了深刻的認識。通過多媒體教學,既整合了不同學科的課程內容,又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傊?,信息技術的參與,優(yōu)化了幼兒園的教學環(huán)境,調整了幼兒園的教育模式,拓展了幼兒園的教育媒體,改變了幼兒獲取知識的途徑,豐富了幼兒園的教學內容,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增進了教學效率,從而提高了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4.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幼兒的探索意識和能力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科學現(xiàn)象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讓孩子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一體機展開教學。一體機中主要包括“快樂識字、奇妙數(shù)學、開心英語、綜合學堂、親子家園、游戲專區(qū)”6大資源欄目,教學時教師可點擊一體機中的Flash資源,通過形狀和聲音之間的有效融合。提高孩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數(shù)學6的組成的學習為例,教師播放動畫并對幼兒說:“早上鴨媽媽和鴨寶寶出來散步了,請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只鴨子呢?哪些鴨子在吃食?哪些鴨子在說話?”利用一體機展開教學,使孩子更加快速地學習數(shù)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展開教學.充分發(fā)揮電子白板操作簡單、隨意畫畫的優(yōu)勢。以科學活動《沉與浮》《奇妙的七色光》的教學為例。第一次實驗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視頻錄制功能將幼兒的活動過程錄下來,上課時播放幼兒的操作過程.在播放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和周邊的小朋友針對視頻中實驗的操作步驟進行討論,使教學課堂變得熱鬧起來。在討論的過程中激發(fā)幼兒動手操作實驗的愿望;之后,教師利用電子白板模擬實驗的原理,選擇孩子親手觸摸實踐,使孩子對七色光是如何產生的有了大致的了解。幼兒了解了七色光產生的原理后進行第二次探索,利用光碟、水等材料制造七色光。幼兒在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積極的探索和思考,切實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配臺能力、探索能力。
總體而言,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不僅可以促進教師教育活動過程中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幼兒學的積極性。對優(yōu)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互動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雅慶.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應用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5.
[2]王正偉.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