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尹軍
摘 要:本文以提高中小學生中遠距離雙手胸前傳球準確性為目的,從“加強上肢和手腕力量、提高身體協(xié)調用力的能力和提高身體穩(wěn)定性”的角度出發(fā),有針對性地提供一系列練習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生;中遠距離;雙手胸前傳球;準確性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4-0034-02
雙手胸前傳球是中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一項籃球基本技術,也是籃球傳球技術當中最基礎且很重要的一項。在中小學籃球比賽快攻等情勢下,中遠距離雙手胸前傳球被運用較多,但是準確性卻因為傳球距離加大而明顯降低。因此,本文以提高中遠距離雙手胸前傳球準確性為目的,從分析學生技術運用效果入手,為讀者提供一系列實用的練習手段方法。
一、中遠距離傳球技術分析
對于傳接球技術而言,球的飛行路線、飛行的速度和落點都取決于傳球時用力大小和方向。根據(jù)力學公式可知,中遠距離傳球需要加大蹬地力量和伸臂的幅度,盡可能延長作用于球上的時間,而短傳則可以減小蹬地力量和伸臂的幅度。
傳球種類多樣,各具特點。但如果只分析從傳球出手到接球這一過程,那么各類傳球具有一致性,基本上都是由傳球的動作方法、球的飛行路線、球的落點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因此,教師在教學和訓練過程中,重點把握住上述三個方面即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傳球質量。此外,中遠距離雙手胸前傳球與近距離雙手胸前轉球相比更需要全身的協(xié)調用力。最后都要通過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用力完成?,F(xiàn)代籃球的發(fā)展要求傳球更為隱蔽、快速,要求傳球者動作幅度小,更多地利用手指手腕的力量快速、隱蔽地傳球,這就對傳球者的手指手腕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
中遠距離雙手胸前傳球的運用大多是在傳球人和接球人移動過程當中,學生容易暴露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傳球距離加大后,學生傳球手法正確,但傳出的球飛行距離相對較短,還未達到接球點就已經(jīng)落地,給防守者搶斷球創(chuàng)造條件。其主要原因一是傳球者的上肢及手指手腕的力量不足;二是傳球者全身的協(xié)調用力能力較差,無法借助腳下蹬地的力量將球傳出。教師除了對學生的手指手腕的力量和上肢力量要進行提高之外,讓學生學會全身協(xié)調用力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2.傳球距離加大后,學生傳球手法正確,但傳出的球方向偏差較大,傳球提前量過大或過小,造成接球者“追不到”或是“等不到”球。其原因除了學生對提前量的判斷有誤之外,用力方向的正確性、身體的穩(wěn)定性和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較低也是主要的一個方面。
三、提高上肢及手指手腕力量的身體運動功能練習方法
1.坐姿臂屈伸
動作要領:練習者坐于墊上,雙手于身后將身體撐起,臀部離墊,肩關節(jié)在雙手正上方。練習開始,雙臂同時有節(jié)奏地向下彎曲并伸直,彎曲的程度以臀部不觸碰到墊子為宜,反復循環(huán)進行。
教學重點:手腕保持相對靜止,每次動作之間間隔不要超過一秒,以連續(xù)進行為宜。
注意事項:雙手撐于墊上時,手掌掌根向后,手指指向前,否則可能會傷到腕關節(jié)。對于高年級學生,可以要求完成動作的時候抬起一條腿。根據(jù)學生情況,以20~30個為一組,課進行3~4組。
2.直立單手推起
動作要領:練習者側向對墻面,根據(jù)個人身高站于距離墻30~80cm的距離。練習開始時外側手于下頜位置高度扶在墻面上,屈臂至90°,身體隨之傾斜,后用單臂的力量將身體推起還原到直立狀態(tài),反復進行,雙側交替進行。
教學重點:屈臂時,身體軀干保持直立,不要側轉。手腕保持相對靜止,髖關節(jié)不要向外頂出,以連續(xù)進行為宜。
注意事項:練習時,另一手臂貼于體側不要有附加動作,體會手臂和腰腹外側發(fā)力的感覺。
3.彈力帶復合推舉
動作要領:雙手握緊彈力帶兩端,下垂于體側,雙腳踩于彈力帶中間。練習開始,雙臂屈肘至肩部高度,大臂不動,隨后手腕內旋180°,然后雙手握緊彈力帶上舉至雙臂伸直,還原時,按照原動作軌跡原路返回即可,反復多次進行。
教學重點:如果沒有彈力帶,用裝滿沙土的礦泉水瓶也可以進行該項練習,練習過程中,軀干保持直立,手腕保持相對靜止,沒有附加動作。
注意事項:根據(jù)學生情況要選擇彈性合適的彈力帶,過緊的彈力帶有可能會造成損傷,練習時以20~15個為一組,課進行2~3組。
四、提高身體協(xié)調用力能力的練習方法
1.拋實心球
動作要領:練習者手握一個實心球,面對墻壁2~3m的距離站好。練習開始,雙腿屈膝,后蹬地發(fā)力,結合軀干力量將手中的實心球向墻面高處拋出,
教學重點:練習過程中,軀干一定要用力,同時可以在墻面上預設幾個“目標點”由低到高逐步加大練習難度。
注意事項:根據(jù)學生情況,可以不用實心球,亦或是用普通的籃球。用傳球的動作進行該練習,以避免不安全因素。
2.場地線步法練習
動作要領:雙臂微屈于身體兩側,上體略前傾,雙腳平行站立,略窄于肩,膝關節(jié)微屈,前腳掌著地,利用場地線做快擺臂步法練習。
教學重點:練習時保持身體姿態(tài),各部位協(xié)調運動,節(jié)奏感強。
注意事項:動作過程中,腰背部肌肉不能松弛,移動過程中保持重心穩(wěn)定,盡量避免過大幅度起伏。以跳繩或標志物擺出不同圖形,規(guī)定移動路線。以教師口令控制橫移速度及方向,可在同一練習中嘗試不同速度或反口令練習。
3.原地碎步接快速橫向跳步
動作要領: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膝關節(jié)微屈做原地快速交替點地練習,聽到口令,快速向相應方向做跳步一次,并用手觸碰標志物/線后,回到原地快速交替點地動作。
教學重點:交替點地動作快速連貫,跳步時重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