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博羽
(遼寧省鞍山市康寧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00)
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的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穆博羽
(遼寧省鞍山市康寧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00)
目的探討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癥伴有攻擊行為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患者均給予利培酮治療,治療組在利培酮治療基礎上給予丙戊酸鈉治療,采用外顯攻擊行為量表(MOAS)與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測評治療前和治療后1、5、12周治療效果,觀察不良反應。結果MOAS治療后治療組1、5、12周評分低于對照組同時期評分(P<0.05),兩組MOAS評分隨著治療時間逐漸降低(P<0.05);BPRS治療后治療組5、12周評分低于對照組同時期評分(P<0.05),兩組BPRS評分隨著治療時間逐漸降低(P<0.05);治療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2.0%,對照組為20.0%(P<0.05)。結論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可更快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與精神癥狀,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輕,患者可耐受。
利培酮;丙戊酸鈉;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
精神分裂癥患者多數有攻擊行為,具有突發(fā)性、危害性的特點,是近年發(fā)生的自殺、自傷、打人毀物等的主要肇事肇禍者,已得到精神衛(wèi)生領域的相關重視,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及時識別與干預顯得十分重要[1]。利培酮是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一線用藥,抗精神病作用好,藥物不良反應較少,但單用時鎮(zhèn)靜效果不甚理想,對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xiàn)控制。丙戊酸鈉具有心境穩(wěn)定、抗癲癇的作用[2]。為此,本研究試圖探討丙戊酸鈉輔助利培酮治療是否可更好地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癥狀與攻擊沖動行為,并觀察藥物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癥伴有攻擊行為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治療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0~50歲,平均(28.9 ±3.78)歲,病程1~6年,平均(3.4±1.2)年;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2~56歲,平均(30.6±4.26)歲,病程1~7年,平均(3.6±1.5)年,兩組基本資料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
1.2 治療方法:患者均給予利培酮(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160)治療,治療組在利培酮治療基礎上給予丙戊酸鈉(洛陽伊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2917)治療。利培酮:初始劑量每日1 mg,逐漸加量至每日6 mg。丙戊酸鈉緩釋片:每日250 mg,逐漸加量至每日1750 mg,治療療程為12周,治療期間可根據病情需要使用普奈洛爾、苯二氮類等藥物。定期檢查血尿常規(guī)、血生化、心電圖,隨訪追蹤3個月。
1.3 觀察指標:治療前及治療后1、5、12周采用MOAS和BPRS評價患者病情變化。MOAS:言語攻擊、體力攻擊、自身攻擊及對財產的攻擊,采用4級評分法,總分越高,攻擊行為越危險。BPRS:焦慮憂郁、缺乏活力、激活性、敵對性、思維障礙,采用7級評分法,總分越高,病情越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F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MOAS評分對比:MOAS評分基線評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1、5、12周評分低于對照組同時期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MOAS評分隨著治療時間逐漸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1、5、12周MOAS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PRS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PRS評分對比(,分)
組別 例數 基線 治療1周 治療5周 治療12周 F P治療組 50 51.25±5.47 46.36±6.54 29.38±5.74 20.27±4.24 3.663 0.035對照組 50 51.23±5.56 48.58±6.61 36.26±6.12 23.36±4.35 5.674 0.019t-0.546 0.761 2.635 2.535 - -P-0.587 0.450 0.011 0.028 - -
2.2 兩組治療前后BPRS評分對比:BPRS評分基線和治療1周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5、12周評分低于對照組同時期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BPRS評分隨著治療時間逐漸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治療組:口干1例、便秘1例、乏力1例、惡心嘔吐1例、心動過速0例、失眠1例、嗜睡0例、靜坐不能1例,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2.0%;對照組:口干2例、便秘1例、乏力1例、惡心嘔吐2例、心動過速1例、失眠0例、嗜睡1例、靜坐不能2例,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2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病患者引起的一系列嚴重影響社會安全與和諧的激越及攻擊行為備受關注,研究發(fā)現(xiàn)大約34.5%精神病患者存在攻擊行為,并且87.8%的精神病極端肇事事件是由精神分裂癥患者所致[3],精神癥狀越嚴重,患者就越容易出現(xiàn)攻擊行為,產生原因主要為生物學因素、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精神分裂癥可能與GABA神經遞質改變有關,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前額皮質及海馬中的GABA神經元亞型的選擇性功能較普通人低下[4]。此外,前額葉中的GABA缺乏會導致攻擊行為的產生,其中的機制可能與一些高級功能出現(xiàn)異常有關,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還涉及到5-HT、DA等其他神經生化的異常改變。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隨訪3個月總體療效相當,但治療組聯(lián)合用藥后MOAS評分與BPRS評分可快速明顯降低,與對照組單用利培酮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這說明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鈉可更快地控制急性期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兩組的不良反應基本出現(xiàn)在用藥初期,程度一般較輕,可自行緩解消失,無需停藥。研究組口干、惡心、嘔吐、心動過速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能與聯(lián)合用藥利培酮劑量減少有關。
綜上所述,利培酮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可更快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與精神癥狀,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較輕,患者可耐受,值得臨床推廣。
[1] 周景方.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有效性及不良反應[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9):91-92.
[2] 鄭永泉,許紅君.奧氮平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療效觀察[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6):720-721.
[3] 趙衍山,馬文華,周之平,等.奧氮平聯(lián)合丙戊酸鈉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攻擊行為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8(5):7-9.
[4] 李莉.分析精神分裂癥興奮躁動患者運用利培酮單藥與結合丙戊酸鈉聯(lián)用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7):251-252.
R749.3
B
1671-8194(2017)08-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