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國大學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國家和社會對此都非常重視,它肩負著為我國大學生培育正確思想觀念、樹立正確“三觀”的重任。近年來,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讓我國高校必須重新審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入適合這個時代與社會的內容。當前社會工作視角與方法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各個高校都需要重視這一點,探究社會工作方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促進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社會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 結合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038-02
社會工作是一種具有公益性質的工作,它能夠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例如老人、婦女、殘疾人等,社區(qū)工作方面、個案工作方法以及小組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的幾種方法,讓人民群眾享受更方便的生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為我國培養(yǎng)“四有”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社會工作方法相比有著一定的區(qū)別,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二者沒有一點關聯(lián),這二者同樣可以進行結合。將社會工作方法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讓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觀念落后
雖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各個高校中是學生的必修課,校方領導對此也較為重視,但是其中內容卻過于老舊,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大學生思想較為奔放自由,如果沒有足夠的約束與合理的指導,他們也不會自行地去學習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課程。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如果教師自身出現(xiàn)了問題,那么學生難以從課程中學習到相應的知識也是必然結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落后的觀念是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首要問題。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保守
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要求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學生應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但是很顯然,這一要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踐行,“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仍舊占據(jù)著主流地位。教師不利用新型教育手段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也很少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真實掌握情況。在當今時代大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實在是太多了,當前的教學方法過于保守,難以滿足他們的真實需求。舊有的教學方法無法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時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才能夠讓接受這一教育的大學生真正受到教育,在未來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后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真正地發(fā)揮其作用。當前的世界是一個變化的世界,每一天、每一年都會有新鮮事物發(fā)生,但是我國部分地區(qū)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仍舊使用的是多年前的版本,這無疑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脫離這個時代。大學生在接受相關的教育后發(fā)現(xiàn)這些知識在實踐中根本無法應用,這一問題也存在于目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降低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社會工作方法的原因
(一)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團隊
大學輔導員與思想政治教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為直接的參與者,他們的素質與能力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有著決定性作用。部分高校的輔導員缺乏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自身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還不夠深刻,無法對大學生進行很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老一輩教師面臨退休,年輕教師無法挑起大梁。社會工作方法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將其中的工作方法運用于輔導員的工作中,讓輔導員能夠改善自身工作方法,增強自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完善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方法對于思想政治教師來說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更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各種外國文化、外來思想開始涌入我國并且影響著我國的大學生。如果我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仍舊按過去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那么必然是要被時代所淘汰的,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引入新的教學方法來彌補當前的不足。社會工作方法強調實踐,大學生在這一教學方法中可以發(fā)揮出目前教育改革要求的學生主導地位,并且可以親身體驗與嘗試一些事物,讓自身對那些事物的認識更為透徹,學習與了解課堂上沒有的知識,增加自己的閱歷與經驗。
(三)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觀念
在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體,掌握著知識與課堂節(jié)奏,但是部分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情況。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時缺乏主觀意見,也無法就某一觀點進行深入的思考,只能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這對于學生的自由思想以及天性無疑是一種扼殺行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不是古時的封閉世界,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注重與學生的交流。社會工作方法中的交流活動是目前我國各式交流方法中最為有效的交流方法,教師應該改善自身的教學觀念,增強與學生的交流,才能夠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方法的結合層面
(一)教學任務與目標層面
社會工作在本質上是對其他人的幫助,通過對這個人的幫助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為他提供一條適當?shù)陌l(fā)展道路,同時告之應該注意的問題,讓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闖蕩社會,走出自己的道路,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前景,繼而為社會作出貢獻。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不謀而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任務是利用一系列社會主義理論為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與建設者,教學目標為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讓大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展??赡苓@二者看起來與社會工作方法有著很大區(qū)別,但是實際上它們存在著共通之處,它們的目的都是服務,社會工作目前主要服務對象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日后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人,它們都在引導人民與國家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解決的也是人的思想問題與觀念問題,這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方法結合層面的體現(xiàn)。
(二)教學功能層面
社會工作方法的功能是對社會人員進行援助,保障他們最為基本的生活,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社會工作需要對社會上的一些弱勢群體進行保護,例如老弱病殘等,還需要為一些特定人群提供幫助,例如失足青少年、貧困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要讓這一類人員適應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他們自身能力以及觀念的改變,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問題,讓他們擁有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讓這些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成為促進社會發(fā)展的一分子,保證我國社會的和諧狀況以及正常運轉。各個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育人、導向等教學功能,可以對大學生行為進行規(guī)范,并且指導大學生的行為,這一點也促進了二者的結合。它們都需要對人的思想與行為進行干預和指導,社會工作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情況開展相應的工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則需要根據(jù)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以及其自身進行工作,首先要了解情況,其次制訂計劃,最后實施計劃,這是二者工作步驟的相同之處,也是二者可以結合的地方。
(三)教學理念層面
在社會工作中,無論進行怎樣的工作,前提都是一致的,就是保證對社會人員的尊重,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于世界上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給予這些人員一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遵循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課程的教學理念,解決大學生在生活與思想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對大學生采取關心、關愛的態(tài)度,這無疑是二者很好的結合層面。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人,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美好,以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努力去工作,去學習,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讓整個社會充滿活力,充滿正能量,讓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希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工作方法的應用方式
(一)社區(qū)工作方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對社區(qū)工作方法的應用可以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需要對社區(qū)環(huán)境進行改善,讓整個社區(qū)處于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這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也可以讓大學生參與到社區(qū)環(huán)境的改善中,例如拜訪孤寡老人等,感受社區(qū)真實環(huán)境,處理好自身與社區(qū)之間的關系。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學會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去影響他人。其次是進行社區(qū)活動,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例如在社區(qū)內形成學習小組,或者幫助留守兒童補習功課,提高成績等。
(二)個案工作方法
個案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方法中較為基礎的一種,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較大的相似程度。個案工作方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要求思想政治教師與輔導員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與問題都能夠充分地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每一學生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將原有教學中的共性問題轉化為個性問題,強化輔導員與思想政治教師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水平,讓他們能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
(三)小組工作方法
這一點要求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發(fā)揮作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相對容易,高校應該對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的活動表示支持。首先需要讓這些學生組織、學生社團具有相應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讓他們了解到他們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他們自覺投入其中并且為之進行努力;其次,提升這些學生組織、學生社團的問題應對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讓他們通過這一活動鍛煉自身水平,不僅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問題應對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也應該有所提高,讓學生擁有更加全面的能力,在未來能夠擁有更好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李忠偉,江俊文.論社會工作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J].理論與改革,2010(2):26-27.
[2]馬林,吳曉娜,趙蕾.淺議學校社會工作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社會工作(學術版),2011(9):31-32.
[3]吳夏蓉.淺析個案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1(3):35-3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