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愛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所謂語感,指的是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訓練學生迅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已經(jīng)成為了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能力,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采用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通過深情朗讀、鏈接生活以及組織口語實踐活動等形式進行語感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步步深入、循序漸進,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
一、深情朗讀,敏銳感知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閱讀過程中日積月累,而在學習中借助深情朗讀的方式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深情朗讀,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揣摩文本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語言的熏陶,最終實現(xiàn)語感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將引導學生的朗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在教學之初,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讀文本,獲得初步感知,同時初步體會在朗讀這篇文本時應該怎樣進行情感的把握。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教師先為學生進行范讀,讓學生體會文本情感。例如,在讀“親愛的烏鴉,您好嗎?”這句話的時候,教師就在朗讀的過程中特意突出了“您”“嗎”兩個字,在重讀的處理下更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在教師的示范引導下,教師讓學生試著朗讀“親愛的烏鴉,您的孩子好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從語氣、神態(tài)等方面演繹,甚至還有的學生配合適當?shù)膭幼鱽肀憩F(xiàn),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對文本中狐貍以及烏鴉的特點有了基本的了解,尤其是對于狐貍的狡猾有了更加深刻的體驗。最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角色盡情演繹,這樣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生動,讓學生的語言敏銳力得到顯著提高。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采用了多樣的朗讀方式指導學生朗讀文本,如讓學生初讀、教師范讀以及角色朗讀等。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文本中的深厚情感,而在深情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敏銳地感知到文本語言之生動,這就提高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目標。
二、鏈接生活,感悟內(nèi)涵
文學來源于生活,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簡單地從文字表面進行解讀,而是應該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讓學生去感悟文本的內(nèi)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本,還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語言,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真正體會,從而實現(xiàn)語感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結(jié)尾處這樣一句話的內(nèi)涵,那就是“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到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當這樣的問題提出來的時候,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很多學生覺得好像對這句話的內(nèi)涵有所體會,但是具體要表達卻不知從何說起。這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同學們,對于這句話的內(nèi)涵我們先不要急于表達,但是大家想一想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呢?大家和身邊的同學們說一說你身邊或者自己遇見的類似的小故事吧。”這樣學生的記憶被充分激活了,有的學生就講起來自己在果園中的經(jīng)歷:“有一次我們?nèi)ス麍@采摘,我和爸爸媽媽比賽看誰能摘到最大的蘋果,結(jié)果我總是覺得還有更大的蘋果在前面呢,一直也沒有行動,直到時間到了,我還是一無所獲,但是我就在想,我還不如一開始就將那個大蘋果摘下來呢?!苯Y(jié)合學生的實際體驗,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這樣的過程給自己怎樣的啟示,這樣再回到文本中體會結(jié)尾句的含義學生就較為輕松了。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體會文本語言、感悟語句的內(nèi)涵有一定的難度,畢竟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體驗和感悟,這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三、口語實踐,提升素養(yǎng)
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口語實踐活動,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充分體會,同時也能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有足夠的展示自我的空間,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讓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提高,還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例如,在教學《趕海》這篇課文的時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的語言特點,而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實踐活動。具體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一起找出文本中用語最精彩、最有特點的句子。很多學生對文本中含有語氣詞的句子很感興趣,覺得這樣的句子生動形象、富有童趣。這時,教師提問:“這些句子是怎樣做到生動形象、富有童趣的呢?”在問題的引領(lǐng)下,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讀原句,一組將其中的語氣詞進行更換,讓學生體會兩組句子的不同。通過學生的朗讀以及體會,學生們意識到語氣詞在這些句子的表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學生們不受拘束、自主探究,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個性,不僅體會到了語氣詞的效果,還在品味的過程中提高了語感和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