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里得到父母及長輩的百般呵護,從小就見多識廣,走進學校他們不會因為怕你,而聽你的話,只有他們從心里接受了你,喜歡上你,才會真正地聽你的。另一方面家長也是一樣,他們的孩子初次入學,心理非常重視和緊張,他們關(guān)注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是否適應,每天都會打電話問孩子課堂表現(xiàn)如何,在學校和同學相處怎樣……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家長的內(nèi)心需求,筆者自己設計了一個評價本,表格里寫的內(nèi)容是根據(jù)班里每周、每月要重點抓的習慣養(yǎng)成內(nèi)容制定的。
評價本每天進行評價,經(jīng)過2周以后,班內(nèi)按同桌評價、組長評價、教師評價相結(jié)合的辦法進行評價,這樣既可以鍛煉同學之間的互評,又能與家長進行了很好的交流,滿足家長的需求。
一年級下學期筆者對評價本進行了改進,增加了科任老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這樣使評價更加全面,學生的評價意識更強了,與家長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了,筆者的工作得到了家長的認可,也得到了家長的鼎力配合。筆者與一(2)班孩子們越來越親密了,越來越默契了,越來越喜歡對方了。
與此同時,筆者還制訂了兌換標準:用評價本上的星星換印有“你真棒”的“兌換券”,然后用“兌換券”給媽媽換禮物,給爸爸換禮物。在這里,班級不僅對孩子的各方面表現(xiàn)進行了評價,而且也對孩子進行了感恩父母的教育,培養(yǎng)了孩子的情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筆者還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參與評價,筆者每天發(fā)給家長一個兌獎劵,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在家表現(xiàn),決定是否發(fā)給孩子這個在家的兌獎劵。
在用兌換券給爸爸、媽媽換禮物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讓人感動的故事,其中小竇同學的故事讓筆者思考最多,感觸也最大,下面與大家分享。
小竇是班內(nèi)一個不起眼的女生,因為她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所以平時有點膽怯,從不主動參與別的孩子的活動,課上不怎么回答問題,即使被叫起來,也是低著頭小聲嘟囔,根本聽不出她在講什么,每次數(shù)評價本上的星星都是她最少。同學幫助她找原因:課上不主動回答問題、早讀聲音小、課間不出去撿操場上的垃圾……
小竇媽媽曾告訴筆者,她和孩子制定的目標是:換一個最漂亮的卡子。
自從家長參與了評價,幫助寶貝制定了換購目標后,小竇慢慢在改變。小手慢慢地舉起一半了,雖然舉得比別人矮,筆者也高興地叫她回答問題,班上膽子大的同學說我偏心,筆者說:“咱們要一起幫助小竇對嗎?”孩子們點點頭。慢慢地小竇的手舉得高了,說話能聽得清楚了,就這樣一點一點地小竇走出了教室,同學們拉著她去撿操場上的廢紙,課間也能看到小竇在操場上蹦跳的身影了。
每周五都是班內(nèi)既開心又緊張的換購環(huán)節(jié),大家可以在這一天拿出自己攢夠的兌獎劵幫助爸爸、媽媽換禮物。換到禮物的孩子臉上洋溢著驕傲與自豪。這時筆者看到小竇那雙眼睛一直盯著我桌上的一個卡子,誰知此時班長小李走到我跟前,拿起那個鑲得閃閃發(fā)亮的卡子想要換走。小竇急得站了起來:“不行,我要換那個最漂亮的給媽媽?!闭驹谂_上的小李大聲地質(zhì)問她:“你夠30張劵嗎?”小竇低下了頭。班長理直氣壯地說:“既然你沒有攢夠,就沒有資格換禮物?!边@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小竇旁邊的男生站了起來,說:“老師,剛才小竇說她要換那個最漂亮的卡子當生日禮物送給媽媽,我覺得小竇已經(jīng)很努力了,是不是可以給她留下?”于是,筆者問班長:“可以嗎?”班長沒有說話。這時又站起來一個女生說:“我覺得小竇進步很大,她再努力一個星期,一定能夠給媽媽換到最漂亮的卡子?!边@時全班同學都說:“一定行。”此時筆者把目光再一次移到班長身上,班長說:“好吧,我希望小竇能夠通過努力達成心愿,我再等一個星期?!?/p>
緊張激烈的換購日過去了,筆者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用評價兌換券給爸爸、媽媽換禮物的活動,給孩子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他們不僅用這個評價細則規(guī)范自己,而且同學之間學會了鼓勵,學會了替他人著想,學會了向別的同學學習,有了競爭意識和努力的目標,慢慢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商。最后小竇在同學們的鼓勵下,表現(xiàn)越來越好,如愿以償?shù)亟o媽媽換到了那個最漂亮的卡子。
之后小竇媽媽在給我的一封信中寫到:
自從李老師利用評價本上的星星換兌換券以后,從各方面調(diào)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和進取心。一開始我也沒太在意,也沒想太多。直到看見女兒一點點變化、進步。女兒早上起床慢性子,怎么叫也不起,磨蹭半天,等到學校眼看快遲到了。自從李老師在班上實施了早讀兌獎劵方法后,女兒早上起來積極、主動,早早去學校,再也不遲到了。那次我過生日,閨女捧著一個卡子放到我手心里,鄭重其事地說:“媽媽生日快樂!”我高興得眼淚不禁流下來,閨女長大了。從心里覺得李老師這個評價手段太好了,真是鍛煉孩子、促進孩子發(fā)展的好辦法。
李老師的獎勵不僅僅是口頭的,更多的是以責任感、榮耀感、集體榮譽感、成就感,驅(qū)動孩子們愿意去學習、愿意去認真、愿意去付出、愿意去合作、愿意去擔當、愿意去爭取、愿意去分享。孩子們比以前更努力,更勇敢,更自信了。
這個方法是成功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兩撥千斤。李老師用智慧尋找合適方法,達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了不起的。
(作者單位:北京市房山區(qū)良鄉(xiāng)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