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讓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在寫作業(yè)時,學生往往出現(xiàn)不誠信的情況,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讓懲罰更有藝術,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關鍵詞:誠信;懲罰;班會
“言必信,行必果?!背鲎浴墩撜Z》,它的意思是:說話誠實守信,行為堅定果決。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jīng)歷:在與客戶簽發(fā)合同之后,由于種種原因,造成工期延誤,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采用空運,把那批貨按時發(fā)到了客戶手中。公司雖然支付了天價運費,卻由此贏得了信譽。他們的總裁自豪地說:“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chǎn),也不能失去信用?!惫耪Z說“一諾千金”,縱觀人類社會,大到企業(yè)的經(jīng)營,小到日常生活的點滴,誠信都應是最基本的準則。如果我們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誠信意識,對他們的人生將會大有裨益。
在我的班里,有這樣的幾個“懶孩子”,常常不寫作業(yè),第二天就開始想方設法編謊欺騙老師,試圖“蒙混過關”,讓我頭痛不已。本學期我打算以此為契機,在班里開展“誠信教育”。
開學伊始,我在班會課上列舉實例,引導學生感悟到了誠信的重要性。接著,我強調:“從這一學期開始,我們重點抓誠信。說話辦事,要講誠信,守規(guī)則。比如忘記寫作業(yè),不要故作可冷,撒謊說‘忘帶了,明天一定帶來’,甚至還翻書包、翻抽屜,費心費力去表演,應該抓緊時間補上,這就是‘講誠信’?!偃缬腥诉`反了這個規(guī)則,你們說說怎么辦呢?”
“罰站!”
“罰做值日!”
“罰錢!”
“我們不和他玩!”……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我耐心地傾聽,沒有對他們的想法做出評判。
突然,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誰要是不講誠信,欺騙撒謊,就應該對他進行嚴厲的警告,不讓他參加班級吃西瓜、春游等集體活動。”
此言一出,教室里鴉雀無聲。正如李鎮(zhèn)西老師所說:“我們要把教師的權威融入集體的權威”,這樣,才會形成約束力。我接著引導說:“這個辦法很有可取之處。集體活動有很多,還包括老師給同學們發(fā)禮物,帶同學們打雪仗,一起做游戲等等?!朔鞘ベt,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犯錯誤的同學認識到錯誤,可以暫停一次,以后的集體活動可以繼續(xù)參加。你們覺得怎么樣?”這時,同學們紛紛點頭,表示認可?!斑@樣吧,我們集體舉手表決。要是通過了,就作為我們的班規(guī)?!焙⒆觽兗娂娕e起了手,我統(tǒng)計了一下,42人舉手,全票通過。從此,因為沒寫作業(yè)而撒謊的情況明顯減少。有些同學偶爾忘記,都能主動承認,并利用課間時間抓緊補上。
這一天有位組長來交作業(yè)時,說:“老師,李**的作業(yè)忘帶了,說是下午帶來?!碑斘易叩嚼?*跟前的時候,他趕緊把作業(yè)捂了起來,可是他的小胖手哪里捂得過來,大片的空白透過他的手指縫出賣了他。另一位小組長向我匯報:“老師,孫料的作業(yè)不是自己寫的,是抄的,××同學可以作證?!睂O料同學學習比較吃力,要是經(jīng)常抄作業(yè)的話,學習效果就會雪上加霜。
泰戈爾說:“因為我要醫(yī)治你,所以才傷害你。”雖然有些于心不忍,可是,“言必信,行必果”不正是我對孩子們的承諾嗎?為此,我宣布,也對兩位同學進行暫停集體活動一次的處罰?,F(xiàn)在正值春天,最大的集體活動就是春游。我想,要是拿同學們最感興趣的春游來懲罰這兩個同學,未免太殘忍了。怎樣小施懲戒,又“不太殘忍”呢?晚上回到家,我看到家里的核桃和榛子,一下就來了靈感:最近孩子們寫作業(yè)比較認真,進步很大,我何不拿這些東西獎勵一下孩子們呢?
第二天的最后一節(jié)課上,我宣布:“開學以來,同學們的學習、作業(yè)都有很大進步,今天老師要給大家發(fā)核桃和榛子,以示鼓勵!——當然,違反規(guī)定的兩位同學沒有獎勵。要是不再犯錯誤,下次的集體活動,他們兩個可以繼續(xù)參加?!焙⒆觽儦g聲雷動,那兩個違反班規(guī)的孩子難過地低下了頭。
事后,我把他倆叫到辦公室,耐心地進行了疏導:“咱們自己定的班規(guī),就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老師小時候也犯過錯呢!人犯錯誤不可怕,知錯能改,還是好同學。這一次你們沒有得到老師的禮物,但是過幾天你們就能參加最憧憬的春游了。”聽到這里,他們低著的頭抬起來,眼睛也亮起來了?!袄蠋熛嘈牛銈儍蓚€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不再說謊話,能做一個講誠信的孩子。你們不會讓老師失望吧?”“嗯,嗯,一定!”他們兩個使勁點頭,臉上露出了笑容?!澳銈兡芾斫饫蠋煹牧伎嘤眯?,我很欣慰。在學習上,可要加油呀!”他們倆如釋重負,幾乎是蹦跳著離開了辦公室。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睕]有經(jīng)歷過懲罰的孩子是易碎品,不能經(jīng)風雨,傲風雪,甚至會在挫折和失敗中崩潰。生活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懲罰,不是人為可以回避的。既然生活中有這樣真實的一課,教育者為什么要人為地回避?害怕傷害孩子,只會讓孩子傷得更深。怎樣有藝術地懲罰,這值得我們每個教育者用終生來思考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