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緣于個人精神需要,是主觀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結果。高中生作文普遍存在模仿套用形式,很少有主觀情感的抒發(fā)。作為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喚醒學生想象的意識。提供給學生自由的寫作空間等措施,使得這種現(xiàn)象能逐步得到扭轉。
關鍵詞:寫作;指導策略
作為一種主體精神勞動,寫作緣于個人精神需要,是主觀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結果,是一種抒發(fā)內(nèi)心真實感受的手段,寫作應該是真正的“我手寫我心,我情寫我文”,其生命力的彰顯即返璞歸真。那么如何讓學生敞開心扉,抒發(fā)自己最深最真實的感受,讓高中生寫作返璞歸真呢?
一、尋找源頭活水,抒寫真實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可見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對生活有獨特的體驗,才能作出真情實感的文章。高中生的生活圈子可能就是和父母、同學、老師日常相處的點滴故事以及對自然和社會或美或丑現(xiàn)象的感知,而這些都可以有效地轉化為寫作內(nèi)容,并藝術性地化為語言文字生動活潑地走進作文中,從而真切地再現(xiàn)當代高中生的生活特色,披露他們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教師引導學生可以通過三個步驟完成。
一是我口說我心——讓學生“說真話”。語文的外延實際上與生活相等。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寫日記或課前即興演講等形式讓學生說出當天所觀察到的有趣的、新鮮的、奇怪的、令人難過的事物或事件,這些都是最真實的記錄,日積月累,素材也就越來積越多,直到情感飽和,就可訴諸筆端,那么生活中的真實發(fā)生的點滴就“說”到作文中去了。
二是我情寫我文——讓學生“訴真情”。作文是人們表情達意的工具,“情動于衷行于言”,若是撥動了“情”弦,情動進而辭發(fā),那么表達也就水到渠成了。關鍵是如何開啟學生的情感之“源”?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母親節(jié),教師布置話題:你最想和母親說什么,你心目中的好媽媽應該是怎樣?在進行一番心靈交流后,學生對母親的那份情已經(jīng)溢于言表了。因此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的文章就會文思如泉涌了。
三是我手寫我心——讓學生“寫真言”。當下的套話、大話、假話作文都是因為學生忽視了寫真話后的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生活處處皆成文,可有些學生感到?jīng)]什么可寫,或是下筆千言,或全是古人古事,這也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生活這股活水?!把詾樾穆暋?,真實是作文的生命,寫真言就是寫我之“心”,就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親身經(jīng)歷、真實體驗有感而發(fā)地訴諸筆端。
二、挖掘教材資源,促進讀寫結合
高中生的學校生活模式限制了其生活空間,致使他們很難走進社會且呼吸到社會生活中的新鮮空氣,很少直面人生中的真善美、假惡丑,也就無法深入認識到生命本質的意義和自我存在的精神狀態(tài),從而影響自身對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所以他們因人文素養(yǎng)自然缺乏,理性思考空白,寫出來的文章也就缺乏真實可讀性。高中語文教材以容量大、視角新的特點涵蓋了眾多專家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為學生提供了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選入教材的典范之作,無不源于生活,并融入作家審美感受,折射出生活的色彩。這些教學資源正好為高中生提供了廣闊的體驗空間,讓他們從課文的感知中提升審美感受和人生感悟。
三、培養(yǎng)想象能力,拓展寫作時空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睂懽鞫裕瑢W生無疑是主體。在強調語文教學要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今天,作文教學無疑也應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決不能削弱甚至取代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而必須充分尊重和啟發(fā)、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大膽表達心靈深處的情感。那么如何發(fā)揮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呢?首先是為學生提供自由空間,讓學生自主寫作。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你給他一個比較寬廣的自由展示空間,他就把潛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寫作就會逐步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并在那里生根發(fā)芽開花,就有真性情的文章出現(xiàn)。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既要減少對學生思想和精神的束縛,也要減少對寫作內(nèi)容和技巧的束縛;既要還學生寫作空間和時間的自由,也要還學生選材和立意的自由。
當學生能夠自由寫作了,教師還需喚醒學生的想象意識,激發(fā)其想象的潛能。作文教學的本質應是人文精神的自由和升華、靈魂的張揚,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鮮明的個性、美好的心靈。拿錢理群先生的話說,就是要夯實學生“精神的底子”。真正達到這樣的境界,唯有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寫作,真實寫作。生活難免有很多牽絆和束縛,唯有寫作時,個體是獨立的,能把握自己的,任想象馳騁于文字里,如野草野花般“瘋”長,讓思想的小鳥到思維的空間里無憂無慮地翱翔。生命的自然使命便是這種自由、充實和快樂,拒絕任何虛偽和做作,作文就應當展示生命的這種原生態(tài),真正成為生命的獨白和心靈的對話。
總之,在高中作文指導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借一雙“慧眼”尋找源頭活水,挖掘語文教材資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只有這樣,學生在進行主體精神創(chuàng)作時,才不會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