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向宇
曾因從未去過夜店被嘲笑,我決定補(bǔ)上這堂缺失的課程。周末,攜好友逛夜店。忽然看見一熟悉背影:頭頂奶奶灰色的板兒寸,耳朵上八個連排耳釘看著都疼。子夜,進(jìn)來一外賣大叔,女孩伸手應(yīng)答,沒想到,外賣竟是父親。父女愕然地對視五秒鐘,幽暗的燈光下仍能看見父親惱羞成怒的面孔。只見他揚(yáng)手就是一巴掌,薅著女兒的衣領(lǐng)往外拽。女孩用力掙脫掉父親,尖叫著:“別指望我會把奶奶灰染回去,我要成為我想要的自我,而不是你們想要的喵喵?!?/p>
在夜店這種地方居然聽到“自我”的大詞兒,可見弗洛伊德的幽靈已無處不在。忽想起,這“熟悉的背影”是喵喵,哥哥家超市的導(dǎo)購員。她大二退學(xué),回家照料病癱母親,其父是打零工的;家窮,老鼠進(jìn)門都哭著出去。喵喵是在超市招聘時考進(jìn)去的。
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喵喵的乖巧和肯干在職場上皆有口碑。收銀、擺臺、上貨、導(dǎo)購、5S,指哪打哪。眼看同期入職的員工都弄個兵頭將尾當(dāng),甚至有上位樓層主管的,而她的“自我”連個矮墻頭都爬不上去?!氨砬楸┝Α钡某泄芾韺樱鄬鬟鞑扇±浔┝?。因家境抑制住青春期叛逆的喵喵,終于干了件“出格”的事兒,美得不要不要的。
職場中的無奈與孤獨(dú)碰上女孩子,常會井噴出兩種“自動跳閘”——“淚”和“作”。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她們的 “自我”里或沒有“應(yīng)該自我”“理想自我”“虛擬自我”,只是需要她們激勵出“現(xiàn)實自我”——請給我秀貓步的機(jī)會。
傳說貓有九條命。在“薛定諤的貓”實驗中,放射物下的貓有50%的概率會死。是什么支撐著另外50%活著的可能性呢?有人說,或許盒子外面有魚。起初,我以為是玩笑話。一日,小區(qū)的流浪貓因誤食老鼠藥奄奄一息。有好心人將一條小魚掛在一樓的臺階上,眾人不解。第二天清晨,上班的人都興奮地尖叫:“魚沒了!”是的,貓活了。
神奇的是貓,還是魚?“管理的本質(zhì)是激發(fā)善意和潛能。”過去總以為德魯克的表述太過“格局”了,可從喵喵和貓的現(xiàn)場看,頓感此言不虛。就像稻盛和夫養(yǎng)育的“阿米巴”,一旦員工被激活潛能,就會自動進(jìn)入卓越時間,實現(xiàn)具有附加值的自我,乃至蛻變成超我。
管理,請配得上你的靈魂!倘若管理者頭腦是滿的,心卻是空的,就該填充一句詩:“一個人要多么善聽/才能聽見他人的吶喊?!痹娬?,新晉諾獎得主鮑勃·迪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