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卉媛++崔彩英
【摘要】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高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正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在網絡先進技術下的社會大背景下,高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和設計研究具有非常大研究意義和價值。本文研究了我校將SPOC平臺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后,教員如何展開教學以及其重要意義。
【關鍵詞】SPOC 大學英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434;G72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051-02
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社會正在全面普及。在全球信息化的推動下,教育的信息化也正在不斷地深入和發(fā)展。我國高?,F在大部分都已經成功建設了自己的校園網,擁有了自己的網上教學平臺。但是,綜合當前的實際教學來看,信息技術的應用在高校的教學中還不是很充分,運用層次也不是很高。因此,本研究基本SPOC網絡教學平臺,將傳統(tǒng)的面對面地課堂學習和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在線學習相結合,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以尋求更加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從而更好地在高校中推廣信息化教育的實踐。
一、什么是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學習(Blending Learning)就是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在2001年提出了一套利用名為“PRAJA”的平臺技術以增強學習成效的教學方式,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角色已由傳統(tǒng)教室學習的聽者轉換成知識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而課后基于網絡的學習活動和課堂內的學習活動同等重要。通過實踐證實了這套教學方式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003年,“混合式”學習倡導者——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將這一概念引入中國。所謂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何教授所指的網絡化學習,主要是借助支持混合式教學的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的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授課,課后學生可以借助網絡教學資源和網絡交互工具進行學習和討論交流(何克抗,2004,2005)。與傳統(tǒng)課堂的單一教學模式及盲目摒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早期E-learning教學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它是在線學習(online)和面對面學習(offline)的混合式學習,實際上是建構主義、行為主義、認知理論等不同教學理論的結合。目前,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潘喬丹等(2012)、李祁等(2014)、金貴朝(2015)研究了基于MOOC的混合教學模式構建;趙巖(2012)探討了Moodle支持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張其亮等(2014)研究了新型的基于“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徐占鵬(2015)則將微課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相結合。
SPOC模式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OOC負責人Armando Fox基于MOOC的不足而提出的。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縮寫,中文含義為“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是與MOOC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目前,哈佛、MIT、加州伯克利都在進行SPOC教學試驗。在中國,清華大學出版社率先打造出SPOC平臺,開啟了SPOC模式在中國的應用。目前,我校已經成功建設了自己的SPOC網上教學平臺。接下來將重點論述如何進行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
二、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如何展開?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一種翻轉式的教學模式,是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員利用先進的在線平臺將授課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供學員在課前觀看、學習;課上,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教員之間進行交互學習,著重解決課前學員自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引導學員之間進行更加深入地互動交流;課后,學員進行深層次地拓展學習。這種學習模式的好處是使教員的教學變得更加有針對性,而學員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此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員到底學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員教了什么。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課前——微課視頻+測試+學員提問
教員根據本節(jié)課授課內容制作5-10分鐘的微課視頻,如果內容較多,可以準備2-3個微課視頻,每個視頻的長度不能超過10分鐘,因為讓學員一動不動、聚精會神地觀看20-30分鐘的視頻是很難的,學員很難集中注意力。教員在每個視頻后面加入幾個選擇題或者問答題,來測試學員的學習效果。同時學員可在平臺上就視頻內容和課程內容進行提問。緊跟視頻后的測試和學員提問是這部分的關鍵。通過對學員的測試,教員在課前就了解了哪些內容學員知道,哪些內容學員不知道或存在疑惑,這使教員備課更加有針對性,教員可以根據學員的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內容,做到有的放矢。與此同時,針對學員在教學平臺上就視頻和課程內容的提問,教員在課前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和整理學員提出的各種疑問,以便在課上對學員中普遍存在地典型性問題進行最好的解答。如果在課上回答學員突如其來的問題,恐怕大多數教員都沒有辦法保證每一次都能給出有建設性的答案。
2.課中——回顧+答疑+小組互動
課上的部分不再只是傳統(tǒng)課堂上的教師講授,而是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教員之間主動地、深層次地互動。首先,教員對課前安排的視頻內容進行回顧并重點講解視頻后的小測試中學員出錯較多的部分,同時解答學員提出的典型問題。接下來是課堂的主體部分,即學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動學習。教員分給每個小組幾個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發(fā)人深省的思考題,學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互、總結。整個過程有助于學員主動思考,增強其記憶力、注意力、創(chuàng)作力和學員的課堂表現力,同時提高了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小組協(xié)作能力。教員在此過程中巡視每一小組,協(xié)助其就關鍵點進行討論,鼓勵小組間互動,糾正語言錯誤,解疑答惑。最后,每組選出一到兩名學員到講臺上進行匯報,對那些能夠做出正確且深刻解答的學員,全組人員都有加分。給全組人員加分這種做法是為了加強“以小組為一個整體”的觀念,能夠培養(yǎng)小組的協(xié)作文化,有助于激發(fā)小組中每一位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促進學員的小組協(xié)作能力。
3.課后——作文+拓展資料
課后,學員在SPOC平臺上完成作文一篇,并完成拓展資料的學習。此部分采取同伴互評、教員監(jiān)察的方式。學員間對平臺上的作文進行互相批改并書寫評語,教員根據學員的作文以及學員對其他人的批改和評語質量給出最終分。同伴互評中,學員往往站在同一個高度來看問題,這樣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其他學員所接受;學員在評價他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甚至對問題的理解會上升一個層次,從而提高學員的比較和分析能力。這樣做更有利于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使學員成為學習的主人。拓展資料部分,學員可在平臺上互相交流信息,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學員間進行更加有趣地互動,鞏固課上內容。
三、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何重要意義?
此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員更加了解學員,更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促進學員的主動學習,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具體分析如下:
從教員角度,教員通過學員對視頻后測試的反饋信息以及學員的提問,在課前就充分了解了學員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員因此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針對學員的提問,教員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查找相關資料,因而能夠在課上給出令學員更加滿意的答案,學員也會因此收獲更大,進而更樂意向教員提問,更熱愛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員能夠更加有效率地利用好課上時間,幫助學員解決真正的難題。教員也能夠利用更多的反饋信息,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當然了,這種教學模式給教員的壓力明顯增多,教員要精心準備視頻,查看學員反饋,解答學員疑問,查閱并批改平臺上大量的作文和學員評語等等。教員將為課程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有更多收獲。
從學員角度,學員在課前就已經進行了課程的視頻學習,并完成了相關測試,提出了問題,即他們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非常充分地思考和準備。課堂上,學員更容易跟上教學進度,也更愿意為學習付出更多努力,學員真正愛上提問,愛上課堂,愛上學習。另外,學員在課上有30分鐘以上的時間進行深層次互動,這樣做可以大幅度提高學員參與到課堂中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小組協(xié)作能力。
四、結語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翻轉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有助于學生更加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37-48,79.
[3]金貴朝.MOOC支撐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8-10.
[4]李祁,李瑛,趙秀麗.MOOC平臺下的“混合式"計算機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12):111-113.
[5]潘喬丹,黃元河,黃啟.大學MOODLE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高教論壇,2012(10):84-86.
[6]徐占鵬.基于微課和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50-53.
[7]張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4):27-32.
[8]趙巖.基于Moodle平臺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研究,2012(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