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學生的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情感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更加注重小學生的情緒、尊嚴、人格等因素,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和道德歸屬感,在小學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從情感教育的內涵,小學生的情感特點入手,闡述了情感教育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活動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生;語文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是指人的情感作為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它也是一種喚醒教育,情感教育的過程就是將生命喚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施以教育,教育過程又傾注于情感,達到強化個體的生命意識,挖掘個體的生命潛能,彰顯個體的生命價值,從而促進個體的發(fā)展適應社會的需要。
二、情感教育的特征
1、現實性與長期性
情感教育強調挖掘科學的價值層面,高舉科學的旗幟,主張通過科學創(chuàng)造活動重新發(fā)現人的意義和價值,認識并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情感教育是一個長期性的活動,要把一個不諳世事的兒童培養(yǎng)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這一過程是在科學的基礎上結合現實社會的需要實現的。
2、適應性
情感教育首先強調適應性,把適應人的需要,把控制,調節(jié),引導,提升人的需要作為情感的事實依據,適應人類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社會性需要。情感教育更要適應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情感特點,以及不同情況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因材施教。
3、興趣性
情感教育在施教的過程中,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前提,讓學生帶著興趣走進課堂,并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學習的樂趣,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品質,培養(yǎng)學生興趣時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學生多方面興趣,而且針對學生差異,發(fā)展與學習任務,個體成長,社會需要相關的興趣。
三、情感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意義
1、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小學生的思想、心理等處于發(fā)展階段,外界環(huán)境很容易會對小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注重情感教育,能夠正確的引導小學生的心理向著積極向上、全面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另外,將情感教育融入到平時的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貼近學生的生活。
2、能夠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情感教育在小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鼓勵、肯定、情感引導等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感、集體感和榮譽感,培養(yǎng)小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使其擁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有利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將情感教育運用到小學的教學中,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觀能動性。這樣,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今后初高中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情感教育能夠正確教育和引導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認真、學習缺乏主動性的特點,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情感教育應用到語文教學中的策略
基于小學生的情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更要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語文學習中,教材的情感,學生的情緒,教師的情緒都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影響。語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情緒和情感的認識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葉老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典型的生活場景和情感氣氛,能有效地引發(fā)、喚醒學生的情感,同時能借助情境深化學生的認知。
案例:教師在講授《畫楊梅》這篇課文時,讓同學們討論兩段不同的對話,并尋找差異之后。讓同學們分別帶著感情朗讀文中老師與學生對話時所表現的情感。第一段同學的語氣應該帶著嘲笑,第二段同學的語氣吞吞吐吐,讀出遲疑。每個小組分角色朗讀都能把握到文中角色的情感。在這樣的情感互動的基礎上,她再用充滿感情色彩的語氣與同學們分享交流文章主旨。同學們的想法各具特色,但核心都一致。達到了預期效果。
教師巧妙的創(chuàng)設情境,這堂課有學生滿懷情感的朗讀,有老師充滿情感地啟發(fā),師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和生命的體驗,同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自主去學習和探究,不僅很好地讓學生準確感悟課文的主旨,并且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2、倡導親身體驗
情感教育所依賴的主要心理機制是感受和體驗。感受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情意體驗活動。平時所看到所聽到的東西并不一定真正認識,只有感同身受之后,才會深入地認識并記住。因此,情感教育更應該關心學生是否獲得了體驗,關心怎樣獲得體驗以及如何提升體驗的質量。案例:老師在講受散文《散步》的時候。帶著情感分析課文,并讓同學們自己體會文中的“我”,“母親”,“妻子”“兒子”的心理活動和情感變化,做到“以情動情,有感而發(fā)”,這樣寫作過程中產生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得到心靈的凈化和精神的升華。
3、注重潛移默化及老師良好的情緒
教師上完一堂課后,要將學生獲得種種情感的體驗組織到一個內在和諧的系統(tǒng)內,使之內化為用來指導自己行動的某種理念,才算是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語文課本為我們的情感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材料,通過我們的設景引情,能使學生在讀文欣賞中“體己察人”,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情感的陶冶。如在講授《給予是快樂》一課時,同學們被文中小男孩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善良之心,教育他們應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助人為樂,關愛他人。在講授《美的小興安嶺》時,教師應要引導學生關愛自然,保護大自然。課堂上良好情緒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師自身擁有積極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并以此主導課堂。教師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尊重學生。
4、教師合理的評價反饋
一篇課文包含著十分豐富的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又充滿著各種變化,發(fā)展。教師應該注意評價角度的多元化,不僅評價思維成果,還要帶有情感上的肯定,讓學生滿懷信心,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案例:老師對同學在朗讀《天游峰的掃路人》進行評價。一名學生朗讀得很流利,但是沒有感情。師:讀的真流利,聲音洪亮,口齒清晰,而且沒有一個錯別字。如果你能讀的讓我感覺天游峰臺階多,爬起來累那就更好啦。學生在聽了老師這樣的評價之后,學生定能感覺到朗讀帶來的喜悅,以后對朗讀肯定會有濃厚興趣。其他學生也能從評價語中體會到課文讀流利的具體方法和努力方向。
情感教育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它不僅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還會影響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充分重視培養(yǎng)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實施適當合理的情感教育,強化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自主學習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 影. 淺析小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0(10):166.
[2] 林 琳. 對情感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思考[J]. 學周刊, 2013(31):94.
[3] 薛愛明. 情感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小學生: 教學實踐, 2013(11).
[4] 張志偉. 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 吉林教育, 2014(8):120.
【作者簡介】
亢佳楠(1993—),女,漢族,甘肅酒泉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重慶師范大學,主要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