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 嵌有數(shù)字“三”的成語在數(shù)字成語中所占數(shù)量較多,具有代表性,且獨具一格。本文對嵌有數(shù)字“三”的成語進行分類、歸納,揭示其文化內(nèi)涵,從而體現(xiàn)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關鍵詞: “三”成語 分類 文化意蘊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載體,文化通過語言文字向其他民族傳播,再進行溝通與交流。文化可以反映出一個民族的心理特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等。數(shù)字文化作為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備文化的所有功能。成語是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中的一種結(jié)構(gòu)最凝練、意義最深遠、表達最確切的語言。數(shù)字成語在成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成語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部分,表面簡單的數(shù)字進入到成語中,它的意義不再像表層意義那樣簡單?!叭弊畛踔皇亲鳛橐粋€數(shù)字出現(xiàn),本沒有特殊的文化含義,一旦進入到成語中,就不再是數(shù)學概念,而是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
一、成語中數(shù)字“三”的分類
(一)按詞義分類
數(shù)字進入到文化領域后,最初表示的是實際數(shù)目,單純描繪事物的數(shù)量。后來逐漸衍變?yōu)橹粚κ挛飻?shù)量多少的程度描述,不再具有數(shù)字的客觀實在性,這就是成語中數(shù)字的意義被虛化的現(xiàn)象,使數(shù)字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具有了更深一層的抽象意義。
1.實指?!叭弊畛醣硎镜氖且粋€確定的數(shù)字。如“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指尼姑、道姑和卦姑,是三種不同職業(yè)的婦女;“歲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種植物;“約法三章”是劉邦初入咸陽時與眾位父老約定遵守的三條法律: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2.虛指。“三”在成語中有時并不表示實際精確的含義。
一是可以表示多數(shù)。是數(shù)量多、時間長、日子久的意思,如三人成虎、狡兔三窟、垂涎三尺、一日三秋、日上三竿等。
二是可以表示少數(shù)。隨著人們認知能力的提高,“三”的含義逐漸恢復成少數(shù)的意思,表示數(shù)量少、時間短等意義,或者表不確定,如三寸金蓮、三戶亡秦、三言兩語、三杯兩盞等。
三是沒有實際含義,在成語中起到湊足整個成語音節(jié)的作用,如“不三不四”。易經(jīng)中,每個卦都分六個爻,代表著一個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六個階段。三爻與四爻恰好處在六爻的中間位置,易經(jīng)認為中間的位置象征著光明正道。如果去掉其中的數(shù)字,那么該成語仍可以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詞組,如“欺三瞞四”變成“欺瞞”,“推三阻四”變成“推阻”,“拉三扯四”變?yōu)椤袄丁薄km然仍是一個詞組,也可以表達完整的意思,但表達效果卻大不相同了。以“欺三瞞四”為例,去掉數(shù)字后為“欺瞞”,是欺騙瞞哄的意思,但是“欺三瞞四”,指人不實在,多次欺騙,表達效果更加強烈。
(二)按類別分類
1.人物類。此類成語多描述人物的學識修養(yǎng)、話語言辭、為人處世和意志品質(zhì),如安世三篋、讀書三余、火冒三丈、三心二意、退避三舍、兩面三刀、三省吾身等。
2.文化類。此類成語多描述經(jīng)典書籍、藝術作品和宗教思想,如三墳五典、入木三分、繞梁三日、九經(jīng)三史、三疊陽關、六韜三略、五葷三厭等。
3.時間類。此類成語多描述季節(jié)、次數(shù),如三年五載、半夜三更、日上三竿、幾次三番、三番五次、日高三丈等。
二、嵌有數(shù)字“三”的成語的文化意蘊
(一)倫理綱常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非常注重人際關系中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倫理道德是調(diào)節(jié)人際關系和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橋梁紐帶。此類中最典型的成語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
“三綱五?!笔嵌偈娓鶕?jù)“天人感應”理論提出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歷史的沉積,“三綱五?!敝饾u成為一種人人都自覺遵守的約定俗成的社會規(guī)范?!叭V五?!钡膶嵸|(zhì)就是在以符合統(tǒng)治階級需要的基礎上,以倫理道德加以規(guī)范和調(diào)節(jié)封建社會中的各種人際關系,確定人與人之間的尊卑、長幼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皇權的至高無上性。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子只能依附男子,事事處處迎合男子而生存。所以“三從四德”是對女性的要求與規(guī)范,更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束縛。
(二)君臣制度
封建社會,皇帝是一國之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如果想要長治久安,就要懂得為君之道,學會如何用人。
君主要有“奉三無私”的精神,“三無私”包括“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帝王作為一國之君,更要心系百姓,像天地日月那樣無私奉獻,不能為了一己之私利,造成禍國殃民的結(jié)果。
君之下是臣,“三公九卿”這個成語最能代表古代的官僚制度?!叭笔侵腹糯罡叩娜齻€官職,位于一人之下,數(shù)萬人之上。與“三公九卿”意思相似的成語有“三槐九棘”、“三九之位”、“三臺五馬”。臣子中地位尊貴的稱為“三朝元老”、“四世三公”。如果出身卑微,要想出人頭地,就要努力讀書,如果“連中三元”,也會位極人臣。
(三)宗教思想
宗教對我國文化有很大的影響,有很多成語反映宗教文化。帶有數(shù)字“三”的成語也有很多是表示宗教思想的,如皈依三寶、三生有幸、此中三昧、五葷三厭等。
“皈依三寶”在道教和佛教中有著不同的解釋。道教中的“三寶”指的是“道寶、經(jīng)寶、師寶”,皈依三寶是信仰道教的人士進入道教的第一步;佛教中的“三寶”指“佛寶、法寶、僧寶”,佛教徒皈依三寶后,就成為真正的佛家弟子,從此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是佛教中的語言,具體指的是前生、今生和來生;“此中三昧”中的“三昧”是佛教中的重要詞語,是要人去除心中各種世俗之事,使心神歸于平靜,毫無雜念;“五葷三厭”中“五葷”是佛教禁忌的五種辛辣的蔬菜,“三厭”是道教的飲食忌諱。
(四)學識修養(yǎng)
成語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也可以告知學習方法、途徑等。要成為正人君子,需“三省吾身”;要抓住一切時間讀書,儲備知識,利用好冬季、夜晚和陰雨時節(jié)這些空閑時間,這就是“讀書三余”;學習知識能聯(lián)想,由此及彼,就具備了“舉一反三”的能力;讀書認真,百讀不厭,就有了孔子“韋編三絕”的毅力;要有王羲之“入木三分”的耐力,最終才會成為“南陽三葛”一般有學問、有涵養(yǎng)的人物。
(五)房屋建筑
有一些成語涉及居住場所和娛樂設施?!叭龑m六院”最初是以故宮的建筑得名的,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后來泛指皇帝與后宮嬪妃生活居住的地方,再引申為皇帝后宮選妃的制度;“三徑之資”原是漢代隱士蔣詡在房前開辟的三條小路,后來人們用“三徑”代稱住宅庭院,“三徑之資”比喻籌集隱居住所的費用;“三瓦兩舍”,“瓦”和“舍”是宋元時期民間人士說書、賣藝等娛樂活動的場所。
(六)婚嫁習俗
關于婚嫁習俗的成語有很多,如接三換九、三茶六禮、三日新婦、三媒六證、三日入廚、三親六故、三星在戶、三星在天等。這些成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古時婚嫁習俗:
一是婚姻的合法性。古代婚姻不僅要有父母雙親的支持與同意,還要有“三媒六證”作為證明。
二是婚禮的流程。從訂婚直至結(jié)婚的全過程,要經(jīng)過“三茶六禮”。只有完成了“三茶六禮”才被認為是明媒正娶的,才會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
三是古人的吉兇觀念?;槎Y一定要選擇良辰吉日完成,“三星在戶”就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時間。
四是古時的風俗習慣。為表示結(jié)婚之后已成為人婦,能操持家務,處理家庭瑣事,所以女子要“三日入廚”;在夫家忙完之后,還要回娘家一次,九天后男女雙方還要互送禮物,互相拜訪一次,此為“接三換九”;雙方結(jié)婚組成家庭之后,親屬朋友隨之增多,更有了“三親六眷”或“三親六故”。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透過嵌有數(shù)字“三”的成語可以了解到中國的歷史文化。語言依賴于文化,只有從文化角度解析,才能真正理解數(shù)字背后的含義,才能更好地挖掘古人借用數(shù)字表達的文化意蘊。
參考文獻:
[1]湯景鑫,劉雪芹.試論數(shù)字成語的文化意義[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05):95-99.
[2]趙亞嵐.數(shù)字成語多角度分析[D].鄭州:河南大學,2012.
[3]安美真.數(shù)字與漢語成語[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