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霞
摘 要: 術語詞目表的設置既是音韻學術語規(guī)范的需要,又是辭書編纂規(guī)范的要求,有益于音韻學知識的普及和音韻學學科的發(fā)展,因此是音韻學辭書的必要組成部分。詞目表的設置原則是反映漢語音韻學學科知識體系,體現(xiàn)音韻學術語分類的系統(tǒng)性和層次性。
關鍵詞: 漢語音韻學 術語詞目表 知識體系
一、引言
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是對辭書收錄漢語音韻學術語的預覽,也是辭書正文術語編排的基礎。從功能上看,術語詞目表或可便于讀者查詢術語,或可彰顯術語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或可反映學科的知識體系等,因此應該視為辭書的必要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比較三十余部辭書的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的基礎上,提出了辭書設置術語詞目表的原則,為音韻學??妻o書的編纂提供理論參考。
二、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設置概況
迄今為止,國內(nèi)收錄漢語音韻學術語的三十余部辭書中設立術語詞目表的有19部,沒有設立詞目表的有12部。根據(jù)辭書“前言”或“凡例”對詞目表編排體系做出的說明及辭書術語的實際編排情況,可總結為表一、表二:
出于下文論述需要而將全部辭書分為兩個表格,對于該表有如下說明:第一,“詞目表術語編排順序”或者依據(jù)辭書對自身編纂體例的說明,或者依據(jù)術語詞目表實際呈現(xiàn)的術語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第二,未設立術語詞目表的辭書,出于下文分析的需要將其正文術語編排順序一并列出,因為某些術語的編排順序反映了術語之間的特定關系,可作為編制詞目表的參考。
三、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的組織形式
根據(jù)術語之間的關系,表一的18部辭書(《中學語文教學手冊》的術語詞目表隨意編排,暫不討論)可分為三類:按照音序、筆畫順序編排的術語詞目表;按照詞目意義關系編排的術語詞目表;按照術語知識體系編排的術語詞目表。
按照音序、筆畫順序編排術語詞目表的3部辭書中,《語文知識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和《語文百科大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的術語詞目表按照音序編排;《簡明古漢語知識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0)的術語詞目表按照筆畫順序編排。這種組織術語的形式完全受辭書編纂體例決定。
按照詞目意義關系編排術語詞目表的8部辭書有:《辭?!ふZ言文字分冊》(后更名為《語言文字學名詞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辭海·語言學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古代漢語知識辭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古代漢語教學辭典》(岳麓書社,1991)、《中華小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四川辭書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古漢語知識詳解辭典》(中華書局,1996)、《語言文字學常用辭典》(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大辭?!ふZ言學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這些辭書的術語詞目表將一部分內(nèi)涵關聯(lián)度較高的術語集中編排,形成多個術語組,但各術語組之間的關聯(lián)因素未知。
按照知識體系編排術語詞目表的7部辭書有:《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古代漢語知識辭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中國語言學大辭典·音韻學卷》(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實用中國語言學詞典》(青島出版社,1993)、《語言文字詞典》(學苑出版社,1999)、《實用古漢語知識寶典》(第2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語言學名詞》(商務印書館,2011)。其中,術語詞目表較有特色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國語言學大辭典·音韻學卷》、《語言文字詞典》、《語言學名詞》,這4部辭書的音韻學術語詞目表是音韻學學科體系的直觀反映。
四、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的編制原則
音韻學術語詞目表應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tǒng),不但能滿足讀者的查詢需要,還要盡可能地反映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音韻學??妻o書。編制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應遵循兩個原則:
(一)呈現(xiàn)術語的分類依據(jù)
在設立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的19部辭書中,體現(xiàn)術語分類依據(jù)的只有4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國語言學大辭典·音韻學卷》、《語言文字詞典》、《語言學名詞》。這三部辭書(《中國語言學大辭典·音韻學卷》和《語言文字詞典》均為馮蒸先生所撰,術語分類體系相同)的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框架清晰,體現(xiàn)了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在學界產(chǎn)生了較廣泛的影響?!吨袊蟀倏迫珪ふZ言文字卷》首開依據(jù)學科體系設立音韻學術語詞目表之先河,術語依類相從,反映了漢語音韻學“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北音學”的學科知識體系。在其影響下,《中國語言學大辭典·音韻學卷》和《語言文字詞典·音韻學卷》探索出新的學科框架體系,并按照“總論”、“分論”、“方法論”分為42個小類,且下再設子類?!墩Z言學名詞》亦在前二者基礎上對音韻學術語知識體系進行了創(chuàng)新,將術語分為“總論”、“音類分析和等韻學”、“用韻分析和今音學”、“語音通轉和古音學”和“音類演變和對音”五部分。
對術語按照學科的概念體系進行梳理是術語規(guī)范的首要任務。通過建立這樣一個系統(tǒng)可以發(fā)現(xiàn)術語在整個系統(tǒng)中的明確地位。辭書具有學科知識典范的性質(zhì),其對術語的整理亦是術語規(guī)范的階段性成果。因此,音韻學術語知識體系要突出單個術語之于學科全部術語的價值和地位,而不是簡單的術語合集。
(二)彰顯術語的知識層次
在實現(xiàn)術語分類的基礎上,詞目表還要體現(xiàn)術語知識的層次性。如《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中國語言學大辭典·音韻學卷》、《語言文字詞典·音韻學卷》、《中華小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的詞目表都采用首行縮進的排版方式彰顯術語之間的層次關系。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漢語音韻學”術語詞目表的“今音學”部分“《切韻》音”下收錄“聲類”、“韻類”、“四聲”等術語。其中“聲類”下設“聲紐”,“韻類”下設“韻目”,“四聲”下設“平仄”。《中國語言學大辭典·音韻學卷》和《語言文字詞典·音韻學卷》的“分論”部分下設“音理篇、音史篇、資料篇、音韻學史篇”,“音理篇”又分“音韻構造理論、音韻對應理論、音韻演變理論、古音擬測理論”;“音史篇”又分“歷代共時音系”和“歷時演變”,“資料篇”又分為“書面文獻資料”和“活語言資料”;“音韻學史篇”又分“傳統(tǒng)音韻學”和“現(xiàn)代音韻學”兩大部分?!吨腥A小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音韻學”詞目表中,“舌音”下設“舌頭音、舌上音”,“喉音”下設“深喉、淺喉”,“齒音”下設“齒頭、正齒”等。
術語詞目表的層次性是術語知識系統(tǒng)性的一種反映,“綱——目——子目”的結構層次有益于體現(xiàn)術語之間的衍生或流變關系,便于讀者理解術語內(nèi)涵的關聯(lián)性。
科學的術語知識體系是學界對音韻學事實進行探索和總結的結晶,反映了學科術語和學科理論的系統(tǒng)性。以科學的術語體系統(tǒng)領全部音韻學術語,有益于集中組織和系統(tǒng)呈現(xiàn)音韻學學科知識,實現(xiàn)學科術語的系統(tǒng)分類,這是衡量音韻學辭書編纂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埔繇崒W辭書更應在體現(xiàn)辭書編纂規(guī)范性的前提下,以探索和完善學科體系為遠大目標,設置層次清晰、結構嚴整、分類科學的音韻學術語詞目表。
參考文獻:
[1]馮蒸.關于《漢語音韻學辭典》編撰中的幾個問題[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88(2):37-43.
[2]李宇明.術語論[J].語言科學,2003(02):3-12.
[3]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語言文字》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
[4]張普.中華小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5]陳海洋.中國語言學大辭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6]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語言學名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本文系2015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合作項目“音韻學術語規(guī)范問題研究”(項目編號:L15EYY00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