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秦+++錢淼華
摘 要:團體心理輔導中輔導教師的榜樣示范是一種對團體有效的影響方式,可以引導團體成員更好地發(fā)展。在輔導教師榜樣示范作用的影響下,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使成員加強對自我的探索,開發(fā)心理潛力,促進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輔導教師在團體心理輔導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團體成員有很大影響。輔導教師只有具備應有的素質條件,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團體輔導的目標。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 輔導教師 榜樣示范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4-0056-02
團體心理輔導通過輔導教師與成員及成員彼此之間的相互交流、作用和影響,促進了成員心理潛能的開發(fā)和人際關系的改善。輔導教師是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的關鍵人物,在團體輔導中起著引導和組織的作用。輔導老師作為榜樣示范者,其素質、技術、經(jīng)驗、能力等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團體輔導成員,其中尤以榜樣示范的影響最大。在輔導教師榜樣示范作用的影響下,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使成員加強對自我的探索,更好的學習新技能、新態(tài)度,提高適應能力,促進人格的成長。
1 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心理輔導形式,由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團體領導者或輔導教師,通過運用專業(yè)的技巧和方法,協(xié)助團體成員獲得相關信息,建立起正確而健康的認知觀念、態(tài)度及行為[1]。團體心理輔導的對象是團體,是一種用合理的輔導方法輔以團體成員的互動。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的幫助成員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各方面的問題[2]。團體心理活動通常以輔導教師為中心,其輔導的內(nèi)容由判斷任務及實施評鑒的領導者或輔導老師時常加以評價。
團體心理輔導的影響十分廣泛,是一種多向溝通的過程,各團體成員能同時模仿多個成員的適應行為,也能從其他角度認識自己[3]。團體輔導具有教育功能、發(fā)展個體的功能、預防功能、治療等功能[4],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2 團體心理輔導中的輔導教師
團體心理輔導中的輔導教師大都被稱為領導者、組長、組織者、訓練員、工作員、負責人等等。團體領導者即輔導教師是團體輔導成敗的關鍵因素。輔導教師在團體中具有很多角色:輔導教師不僅是領導,也是成員,還承擔著協(xié)調(diào)者、促進者、仲裁者等多重身份。輔導教師在團體發(fā)展過程中指引團體的走向,具有影響團體的能力,需作為團體的領導,是團體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人[5]。因而輔導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團體成員都有很大的影響,其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對成員的影響在團體中無出其右。為保證團體目標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輔導教師必須要了解團體輔導對領導者的要求,掌握團輔中所要應用的技術,具有作為領導者的核心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團體輔導的效果。
2.1 有效團體輔導教師的條件
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的特質和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會影響團體動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影響團體目標的實現(xiàn)。團體心理輔導教師作為團體輔導的核心,要想有效領導團體,需具有良好的素質,包括對內(nèi)的自身素質和對外與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艾鮑曾經(jīng)指出,“在輔導過程中,輔導教師所能帶的最有意義的資源就是輔導教師自己。”[6]
2.1.1 對內(nèi)自身素質
有效團體輔導教師要能有敏銳的自我意識,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水平,以健康自信的形象對成員予以示范。有效團體輔導教師要具有自我良好的品德素質。輔導教師在團體中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在團體中給成員以良好品德素質等方面的榜樣示范。有效團體輔導教師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愿意去學習新的知識和方法,言行一致。他們往往具有成長的取向,能不斷探索自我,拓寬自己的視野,有對自身不斷成長的意愿。
2.1.2 對外與人交往
有效團體輔導教師對他人應有愛心、耐心和責任感,對他人真誠、尊重、信任,愿意幫助他人并分享,對成員有開放的態(tài)度。輔導教師還需要有認識、接納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愿意做當事人的榜樣,發(fā)揮自己的示范作用。
輔導教師要有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能力和意愿。比如輔導教師做出以自己的長處與別人建立關系的示范,無論是主動模仿還是無意識的被潛移默化影響,團體成員大多能有所啟示,有助于團體成員人際關系的改善。輔導教師對外建立良好關系的能力,對成員能起到有效的示范。
2.1.3 知識經(jīng)驗
輔導教師要對輔導理論和團輔主題有所學習和了解,向不同流派學習理論和技巧,具備組織領導和輔導技能,并有相對豐富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優(yōu)秀的輔導教師要有和團體一起工作的經(jīng)驗,通過參加很多團體輔導或接受教育來積累一些知識經(jīng)驗,體驗自己作為成員的感受,觀察其他輔導教師的技巧。
2.2 團體輔導教師的作用
團體輔導教師對團體輔導的效果起著關鍵作用。因團體心理輔導建立在一個親密的關系基礎之上,輔導教師的態(tài)度、思想及言行會對團體成員產(chǎn)生很大影響。團體輔導教師對團體具有領導和榜樣示范的作用。輔導教師在活動中以身作則做出示范,以適當?shù)男袨闉閳F體成員提供了可模仿的榜樣。輔導教師用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引領團體成員建立起對團體的信任感,提高了團體的凝聚力,使團體能夠更好地發(fā)展。在后期,輔導教師的作用就是在引領的同時以參與的角色陪伴團體走下去[7],有對團體支持和鼓勵的作用。輔導教師提供包括介紹團輔流程、目標在內(nèi)的一系列信息,在進行過程中給團體成員反饋。根據(jù)成員的反饋,輔導教師評估成員和團體目標的完成狀況,有對信息進行提供和評估的作用。
3 輔導教師的榜樣示范
在團體心理輔導中,榜樣示范是一種或外顯或內(nèi)隱的影響方式,其目的是借助榜樣示范的力量對團體成員予以影響和教化。團體輔導教師作為團體的榜樣,發(fā)揮著潤物無聲的作用,引起團體成員的某種行為。通過對榜樣示范過程的理解,成員會去模仿和學習榜樣的行為,并逐漸內(nèi)化為自己思想與行為的過程,達到一種學習的效果。榜樣示范作用的理論依據(jù)可從美國新行為學派心理學家班杜拉的模仿理論和替代性強化中找到啟示[8]。榜樣示范教育蘊含在觀察學習之中,是對觀察學習中注意過程的正向強化,輔導教師的言行會對團體產(chǎn)生很大作用[9]。
3.1 團體規(guī)范中的榜樣示范性
輔導老師對團體規(guī)范有榜樣示范作用。團體規(guī)范作為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成員行動的標準,涉及到一些基本規(guī)范:如真誠、尊重、不批評、開放等。團體規(guī)范由輔導老師的外顯或內(nèi)隱引導而形成。不論是否有意而為,輔導老師的言行都有重要示范作用,因而輔導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團體成員采取包容開放,不指責批評的態(tài)度,做出以身作則的示范效果[10]。
3.2 團體活動中的榜樣示范性
輔導教師可以用一個成員的身份參與游戲活動,為其他成員做出榜樣。一是能更快教會在場的成員游戲規(guī)則,二是可以活躍整個團體的氣氛。一些活動環(huán)節(jié)會還涉及到讓成員共同完成一套手語操或手語歌,輔導教師可以在說手語含義的同時做出動作示范,讓成員跟著一起模仿。輔導教師在團體活動中用行動做出自己的榜樣示范行為,調(diào)動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成員參與到團輔活動中來。這種親身示范不僅可以使輔導教師更有親和力,還可以增進團體成員間的信任和親密感。
3.3 團體交流中的榜樣示范性
輔導教師在團體中,必須先開啟團體進行討論和互動的話題,做出主動自我表露的示范。在適當?shù)臅r候可以分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向成員示范如何真誠地開放自己,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引起成員的思考和積極參與,催化團體氣氛,激發(fā)成員思想,使成員更加主動的表達。輔導教師以身作則,以適當?shù)男袨檠哉摓槌蓡T提供模仿榜樣。在這種示范性的互動中,有利于減輕團體成員的自我防衛(wèi)心理,促使成員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
4 總結
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更好地幫助團體成員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及觀點態(tài)度,有助于成員更好地提高適應能力。在團體活動中,輔導教師作為團體的榜樣和楷模,會影響成員對一些觀念、行為的認知。輔導教師的所言所行是決定團體成效的重要因素,其本人的自身特質和知識經(jīng)驗等方面的因素會影響團體輔導的過程和動力發(fā)展,因而輔導教師自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輔導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素質和知識經(jīng)驗,成熟而有力量,善于幫助他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只有輔導教師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和成長意愿,才能給團體成員更好地做出示范,幫助成員發(fā)展和進步。輔導教師對成員有著示范引領的作用,輔導教師的榜樣示范和團體成員的互動可以協(xié)助團體成員自身不斷成長,使團體目標更有效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樊富珉,何瑾.團體心理輔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 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陳曦.團體心理輔導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分析[J].知識經(jīng)濟,2013(2).
[4] 胡碧蓮.團體輔導在教師隊伍管理中的運用[J].中小學校長, 2014(12).
[5] 劉文令,劉衍玲,胡世艷.班級團體輔導領導者的角色、特征及任務[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6):4-6.
[6] 班小紅,袁海宇,孫英琨.高校輔導員如何提升大學生心理輔導效能[J].科教文匯旬刊,2015(23):131-132.
[7] 張潮,孟麗,姜海.團體心理輔導中領導者的角色分析[J].教育探索,2011(11).
[8] 劉蕾.榜樣示范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研究[D]. 蘭州大學,2016.
[9] 周晶.論班杜拉社會學習道德教育理論的德育價值[J].科教文匯旬刊,2014(2).
[10] 邢輝燕,李建華.輔導員開展班級團體輔導的角色與建議[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9).
作者簡介:肖秦(1994-),女,河北秦皇島人,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
錢淼華(1967-),女,湖南隆回人,天津師范大學學生處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