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川
說到小館子,杭州人最熱衷的就是夜宵與面館。那些門面不大,隱藏在深巷里,一時半會還不好找的美味小店,似乎是老饕們顯擺自己懂得吃的最好標簽。
春節(jié)剛過完,從杭州莫干山路搬遷到濱江廣闊天地的“娟娟飯館”,一開業(yè)就紅火到不行。他們家的頭牌依然是“銷魂螺螄”,不知道這個稱號從何而來,對我來說個頭偏大了,顏色也不夠濃郁,但似乎小館子就適合這樣隨意的小聚,消費不高,菜品不錯,不論有人請客還是AA制,都沒有負擔。偶爾還能在吃喝間跟老板、老板娘扯幾句,帶著一種私人廚房的親切感覺。
杭州著名面館也很多,像望江門外的“慧娟”、鼓樓外的“菊英面館”,不知道誰家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都各有特色?!熬沼⒚骛^”的老板最有趣,一年要休息兩三個月,而且事事都親力親為,每天都要擦一次自己的面館,這點固執(zhí)的堅持,估計也是老顧客一直推崇他們家的緣故。但是要僅說面條口味,我最愛的是運河邊的一家無名面店。就干凈程度無法跟“菊英面館”比,店面很小,店外坐的都是條凳,可是他們家的面條筋道,湯底清澈不油膩,一碗杭州特色的片兒川做得清清爽爽。很多顧客都是住附近的居民,要的就是這一口從小吃到大的滋味。
杭州現(xiàn)在連鎖很多的“老頭兒油爆蝦”,早年也是一家私房小館子。十幾年前一個很懂生活的同事帶我們?nèi)コ赃^一頓,在火車站附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進了一個院子,看到擺了兩三桌,一個中年男人在爆炒河蝦,帶著很多私房菜老板會有的那種唯我獨尊的自信,還有愛吃不吃的牛氣,對后面來的食客說:“今天河蝦賣光了,不要再等了,再等我也不燒了?!庇腥酥钢竿袄镳B(yǎng)著的河蝦說:“老板這兒不是還有嗎?”老板說:“這個是我們自己吃的?!?/p>
記得亦舒寫過一篇雜文,說她看到太火爆的酒樓茶肆,要等位、要看老板臉色的事情她是不做的,看到就會掉頭走。我就在猜想,她應(yīng)該不是真正食客,因為真正食客在美食面前是沒有脾氣、沒有尊嚴的——即使只是為了吃到當紅的美食,還不定就是自己愛吃的美食,只要是今天想吃的,等待以及“受氣”,似乎都是值得的。
多年以后,這些甚至會濃縮成為一種情懷,說:“當年啊,為了吃什么什么,我跟誰誰誰可是開了多久的車,跑了多遠的路,排了多久的隊,看了老板多大的臉色才吃到?!?/p>
這點情懷,別說,老外也有。
前幾天出差到上海,一群意大利同事冒著大雨從興國賓館走路十幾分鐘,去一個做云南菜的小館子,店名叫“LOST HEAVEN”。原因是其中一個意大利同事跟前女友哥倫比亞美女去年一起去過,他說起來那里的食物跟環(huán)境都非常好,這次我們一起來上海前,就一路聽他絮絮叨叨說這個飯店,非去不可。一落座,上來就點了一個番茄醬膾茄子。好吧,我能不能說這個味道很迷宗,不像云南也不像西餐,可是他吃得津津有味。此刻美人不在身側(cè),幸好有味覺可以追憶。一個個特立獨行的小館子,讓人牽掛的,大概就靠了這點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