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斯發(fā)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要求初中語文教師重視朗讀教學作用,同時根據(jù)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合理的改善方案,以教材大綱為朗讀目標,豐富朗讀形式,創(chuàng)設朗讀教學情境,提高朗讀質量,豐富學生情感,真正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朗讀教學 問題 對策
語文是初中教育的基礎部分,學好語文能有效提高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中朗讀是運用生動形象的發(fā)音表達作品思想感情,但從相關調查得知,當前朗讀教學還存在學生缺乏朗讀興趣、教師過于重視講解以及朗讀范圍狹窄等問題,因此解決朗讀教學存在問題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1.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師過于重視講解
對于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來說,朗讀只是一個教學任務,只有在教學目標中明確規(guī)定了需要朗讀的段落,才會讓學生朗讀,如果沒有直接要求就會分析內容。出現(xiàn)這種情況和教師沒有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有,常常會花費大量時間講解課文內容。甚至語文課堂上還會出現(xiàn)教師運用錄音代替范讀,雖然不能否定音頻有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感情飽滿、自然流利等優(yōu)勢,但它不具備教師范讀的親和性和示范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想感情。
1.2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中的一切主動行為都來自于興趣,孔子也曾對弟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然而在當前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大部分學生對朗讀沒有較大的興趣,語文和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相比屬于聽說并存的課堂,但很多學生都選擇沉默,究其原因多為學生心理素質低弱,很怕在眾多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甚至一說話就會聲音顫抖,因而當教師要求其范讀課文時常常會出現(xiàn)羞于張口情況。
1.3朗讀范圍過于狹窄
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慣性采用齊讀形式,目的在于調動更多學生參與積極性。但忽略了當學生大聲齊讀時就不能深入理解作品本質且還不利于提升個體水平。部分教師會選擇讓學生單獨朗讀,雖然有較強的針對性,然而教師卻喜歡叫善于回答教師提問和朗讀效果好的學生朗讀,沒有到叫到的學生就成為觀眾,這種教學方式只會讓課堂更加沉悶,不利于提高朗讀教學效果。
2.解決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問題的對策
2.1教師善于即興范讀 提高朗讀效率
優(yōu)秀的范讀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一旦朗讀興趣被激發(fā),學生就會被抑揚頓挫和情緒飽滿的聲音所吸引。語文教師在朗讀課堂上富有感情的范讀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學生從更深層次理解文章內涵。專業(yè)的語文教師除了要會范讀部分情感較易把握的散文和古詩等,還會范讀說明文和議論文等,讓學生有效掌握如何駕馭不同類別文章思想感情。真正的語文是讓學生運用的,教師的講解對學生產(chǎn)生的作用直接定義其語文價值。范讀課文目的讓學生梳理課文生字和詞語,初步感知文章結構,賞析經(jīng)典名詞佳句。例如教師在朗讀《春望》一課時,當讀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時應以悲傷凄慘的語調朗讀,說明國家殘破不堪,草木都處于無人打理自由生長狀態(tài),而讀都到“破”字和“在”字時應加重語氣,因為“城”和“山河”為名詞,讀“破”和“在”聯(lián)系這兩個詞時會發(fā)現(xiàn)山河仍然存在,但國家去殘破,物是人非,凄涼的感情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朗讀過程中就要站在作者角度并運用無奈憂傷的口吻,一方面能充分表現(xiàn)作者心境,另一方面能體現(xiàn)鮮明對比,教師的范讀會感染學生情緒,影響學生情感,便能達到預期朗讀效果。
2.2實施科學朗讀方式 激發(fā)學生興趣
相關研究明確指出,智商和情商在學生學習生活中占據(jù)相同重要地位,心理素質強則說明情商較高,反之,心理素質若,情商就較低。對于朗讀來說,其效果好壞與心理素質有著緊密聯(lián)系,因此提高朗讀效果應善于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不斷強化心理素質。初中語文教材收錄的文章都為優(yōu)秀經(jīng)典名著,有感情基調和內涵豐富的詩歌和散文,十分適合學生朗讀。通過反復且大量的朗讀會讓學生和文本之間形成一種天然的默契,當朗讀水平提升后,學生自然而然會提升朗讀興趣。一旦學生愿意朗讀,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善讀,所謂善讀即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的朗讀,要準確把握朗讀節(jié)奏,吐字清晰。以《雨巷》一課為例,這篇課文是作者在黑暗時代寫的,當看到前方希望,作者就將一切美好的想象都寄予在“丁香姑娘”上,而丁香姑娘卻在不斷走近時突然消失在寂寥的雨巷中,因為作者情緒十分低落和哀傷,朗讀過程中應略帶嚴肅,盡可能與作者表達內容相一致,把握情感,提高朗讀質量。
2.3有效豐富朗讀形式 增強朗讀質量
初中語文應采取科學的朗讀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容,多樣化的朗讀形式能最大程度發(fā)揮促進作用,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朗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強學生記憶能力,有利于教師開展閱讀教學,通常朗讀有以下幾種形式:首先齊讀,即全體學生一起朗讀課文,能在短時間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渲染朗讀氣氛。詩歌十分適合于齊讀,例如在學習《海燕》一課,在描寫海燕不懼暴風雨堅強的海面上飛翔情境時就需要強調激情,將重音放在“高傲”“閃電”和“蒼茫”等詞語上,文章開篇就直接點名海燕所處環(huán)境,蒼茫一詞能充分體現(xiàn)灰暗的天色,全體學生大聲齊讀時渾厚的聲音象征暴風雨來臨的海面,襯托出海燕自信、無所畏懼和勇敢地搏擊風浪的品質。其次分角色朗讀;即挑選多名學生朗讀同一篇課文,每個學生扮演課文中一個角色并運用人物語氣說話。以《我的叔叔于勒》一課為例,教師挑選幾名學生分別扮演父親、母親、若瑟夫、于勒、船長,朗讀前要先明白文中人物特點,如若瑟夫是一位十分單純善良的男孩子,讀到文中情節(jié)對話就應注重聲音和事件前后態(tài)度變化,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加強對人物性格分析和文本理解。
【結 語】
總之,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教育事業(yè)相對于以往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尤其當前是追求高質量人才的社會,國家十分重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因而不斷提出改革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都要對朗讀和默讀給予高度重視,朗讀更是初中語文重要組成內容之一,有效指導學生朗讀更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對學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龔冬梅.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z1)
【2】韋韓.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5(8)
【3】樊銀娟.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