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權
長期以來,人們探究高效課堂的腳步從未停止.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給出了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學業(yè)上有收獲,懂了、會了,產生興趣了,問題就是這么簡單明了.”由此可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得從一節(jié)課的開始入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當教師帶著沉甸甸的教學任務走進課堂時,首要任務應圍繞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去展開.下面就從課前引入開始,打造高效課堂談點體會.
一、引趣激趣法
烏辛斯基指出,沒有興趣的強制學習,必將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新穎別致,使學生學習有趣味感、新鮮感.
例如,在講“相互獨立事件至少有一個發(fā)生的概率”時,我進行激趣引入.情境:諸葛亮與“張李程溫柔組合團隊”比賽解題(解題大賽獎品豐厚——太空免費旅游一次).比賽雙方:諸葛亮VS張李程溫柔組合團隊.比賽規(guī)則:各位參賽選手必須獨立解題,團隊中有一人解出,即為團隊獲勝.人物:諸葛亮、張飛、李逵、程咬金.諸葛亮(手搖羽扇):依我以前的經(jīng)驗,我解出這道題的把握高達80%(一幅穩(wěn)操勝券的神態(tài)).張飛(手持丈八蛇矛):我的把握只有50%(信心不足十分明顯).李逵(腰插兩柄大斧):張大哥,我還不如你呢,我只有45%,要不咱們快把程老弟叫來,他還有40%的把握.常言道,三個臭皮匠,氣死諸葛亮.咱哥仨南征北戰(zhàn),功高蓋世難道還不如三個臭皮匠?提出問題: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溫柔團隊”中有一人解出問題的把握真能敵得過諸葛亮嗎?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問題情鏡,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的氣氛得到渲染,學生會根據(jù)不同的認知和對問題的不同看法,積極思考,做出各自不同的判斷,為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及后續(xù)教學主體內容的推進作好鋪墊.這種場合正是執(zhí)教者在特定教學環(huán)境中所急需的.
二、巧設懸念法
在眾多新課引入中,設置懸念法占據(jù)重要位置.懸念激趣的引入,以它獨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進入學習的最佳境地.
例如,在參加一次教研活動時,我記下了一位特級教師的一段教學引入片段,自己也作了嘗試,效果的確很好.如,在講“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時,這位特級教師是這樣引入新課的:師:大家看過《西游記》嗎?生(興奮):看過!師:今天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西游記后傳.唐僧師徒四人自西天取經(jīng)回來后,各自都有了自己的職業(yè),豬八戒在高老莊創(chuàng)辦了高老莊集團,自己搖身一變成了CEO,由于擴大再生產,急需一批資金,于是便想到在花果山創(chuàng)辦旅游公司的孫悟空,來到花果山向師兄孫大圣借錢.孫悟空:No problem!我每天給你投資100萬元,連續(xù)一個月(30天).豬八戒:師兄,你太好了,那……我何時還你錢?孫悟空:咱倆誰跟誰呀!我給你投資的錢就不用還了,你就意思意思吧.第一天給我1元,第二天給我2元,第三天給我4元……以后每天給我的錢是前一天的兩倍,這樣一直連續(xù)給我30天,咱們就算兩清了.你看怎樣?豬八戒(暗喜):第一天1元換了100萬元,第二天2元換100萬元,第三天4元換100萬元……哇,發(fā)財了!于是,對孫悟空說:猴哥,你可別反悔!孫悟空:要不,咱們簽一個合同嘛!說著,起草了一份合同.豬八戒正想簽字,可轉念一想,發(fā)現(xiàn)有點不對勁,這猴頭本來就精明,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俺老豬被他戲弄不少次,做了生意的猴子就更精明了,這瘦猴會不會又在耍我?師:如果你是豬八戒的參謀,你認為豬八戒該不該簽這個合同……這樣獨特的引入,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調動了學生潛意識中的好奇心,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應該簽,也有說不能簽,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自發(fā)、熱情地參與課堂探究活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矛盾體驗法
實際體驗的途徑并不唯一,有生活體驗、學習體驗、情感體驗,甚至還有虛擬體驗等.體驗的過程常會與矛盾同行,在現(xiàn)實與矛盾發(fā)生沖突時,我們會凝神聚思,關注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入,如果教師抓住有用信息,輔以合理的
加工,設計出相關的矛盾沖突,同樣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復數(shù)的概念”時,我嘗試這樣引入課堂:先給出問題:已知x+x-1=1,求x2+x-2的值.解決此題,學生不感到困難,他們很快計算出:x2+x-2=(x+x-1)2-2=-1.再適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兩個正數(shù)之和為負數(shù)呢?學生茫然,疑惑不解.這時我自然地引入新課.這樣,通過學生在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提出問題借機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故事情境法
通過教學內容的情境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由“厭學”到“樂學”的重要途徑.在學習數(shù)學之初,有些學生并沒有采取“放棄”的態(tài)度,而是由于后來種種原因對學習數(shù)學產生了抗拒心理.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結論,更要說明交代新知識產生的歷史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諸如新奇的、矛盾的、問題的或生活的情境.為此,故事情境法必將扮演教學引入中的重要角色,運用得當必將產生令人振奮的效果.
例如,在講“正余弦定理”時,我這樣引入:師: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家喻戶曉,嫦娥在奔月之前計算過地球離月球到底有多遠嗎?同學們,每當明月高懸,你仰望月空,不禁要問: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究竟有多遠呢?你能設計一個方案測量地月之間的距離嗎?生:神情木然,搖頭……師:早在1671年兩位法國天文學家就測量出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大約為385400公里.生:羨慕,驚訝……師:這兩位法國人所采用的測量原理很簡單.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生:精神振奮,信心倍增……這種引入,是通過我國的神話故事和法國兩位天文學家測量地球和月球之間距離的歷史事實,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促使學生以科學家為榜樣,提高挑戰(zhàn)困難、追求真理的信心與決心.
總之,在數(shù)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在課前引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數(shù)學教學情境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創(chuàng)設課堂引入情境,目的要明確,形式要新穎,組織要靈活,時機要巧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充滿活力的課堂,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體現(xiàn)出其育人的本質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