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霞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探索心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物理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物理知識.
例如,在講“熔化和凝固”時,教師可以播放一個多媒體視頻:由于天氣變冷,城市道路已經結冰.為了讓冰熔化,工作人員在道路上撒鹽.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撒鹽能夠讓冰熔化?有的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回答:因為水和鹽水的熔點不一樣,鹽水的熔點比較低,所以在道路上撒鹽,能讓鹽和冰水結合起來,熔化冰塊.有的學生覺得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推測.有的學生給出的物理實驗設計是這樣的:三個樣本分別為普通自來水、低濃度鹽水、高濃度鹽水.將三個樣品放到冷藏室中冰凍,將它們冰凍成固體;拿出凝固的固體,應用計溫器測驗三個樣品融化的時間.學生發(fā)現,濃度越高的鹽水融化的速度越快.這樣,學生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原理,并認識到:熔化是指對物質進行加熱,使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反之,就是凝固的過程.物體的熔化和凝固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物體熔化的速度越快.同一溫度下,不同的物質熔化的結果不同.
初中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事物、喜歡動手實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物理實驗,讓學生觀察物理實驗中的現象;鼓勵學生在實驗中探索物理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猜測、分析、歸納,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物理知識.教師要讓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嘗試探究物理知識,讓學生在實驗中理解并整合物理理論知識,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實驗技能.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
科學研究表明,七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與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相若,八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開始發(fā)展,九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逐漸成熟.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盡快形成抽象思維體系.物理是一門基礎科學.基礎科學的特點是抽象性強、邏輯性強、體系性強.如果初中學生不具備抽象思維體系、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方法,就不能學好物理知識.教師要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
例如,在講“熔化和凝固”時,教師可以給出幾種晶體物質,如海波、明礬、食鹽、銅礦石等;非晶體物質,如蜂蠟、瀝青、松香、塑料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晶體物質與非晶體物質中各選擇兩種物質做有關熔化和凝固的實驗.然后引導學生了解:實驗就是擬訂不變參數和可變參數,觀察可變參數的變化了解物理現象產生規(guī)律的方法.其實,不變參數描述的是實驗環(huán)境,可變參數描述的是實驗觀查的對象.學生設計該次實驗的不變參數為時間;可變參數為觀察對象的溫度及熔化的狀態(tài).以1分鐘為單位,檢測一次觀察對象的溫度,將時間數據和溫度數據記錄下來.在學生完成實驗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實驗數據繪制成圖形,觀察物質熔化時產生的規(guī)律.學生觀察整理的數據后,發(fā)現晶體物質熔化時有一個規(guī)律,即晶體從固態(tài)到液態(tài)變化時,溫度持續(xù)上升;到固液共存時,溫度不再上升;至完全熔化成液體后,溫度再次持續(xù)上升.非晶體物質則是在未熔化前溫度不上升,待熔化后溫度持續(xù)上升.教師引導學生整合物體熔化的規(guī)律.經過思考,學生得到以下結論: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在熔化的過程中存在固液共存的狀態(tài),熔化的過程中需要持續(xù)吸收熱量.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熔化的過程是逐漸軟化的過程,沒有固液共存的過程,在熔化的過程中也需要吸收熱量.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物理實驗的要點.實驗的要點有:第一,根據實驗方案確定實驗環(huán)境和實驗對象;第二,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實驗的質量,做好實驗數據記錄;第三,整理分析實驗數據,找到物理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用抽象的語言描述實驗現象.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種抽象思維的能力.第一,分類思維的能力.學生只有學會分類思考,才能優(yōu)化實驗設計.第二,數形結合的思維能力.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弱,需要應用直觀的圖形幫助思維.學生只有學會應用數形結合的思維能力,才能為分析、歸納數據打好基礎.第三,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學生要學會歸納物理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推理物理現象產生的根據.學生只有具備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學好物理知識.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看到物理事物后,能立即用抽象思維來看待,并應用實驗的方法學習抽象的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