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學校教育,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這是我國教育一直所堅守的理念。特別是實行新的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在新的時期做好德育工作勢在必行。因此,在德育教育上,我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德育為先是關鍵
坦丁說:“智慧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梢姷掠逃嵌嗝吹闹匾?。人們也常說:“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危險品。”這是很多人總結出的經(jīng)驗,要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靈魂,起著導向的作用。為了真正發(fā)揮德育養(yǎng)德的育人功效。我們積極探索,勇于實踐,采取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首先,抓好養(yǎng)成教育,養(yǎng)成教育是學生的基礎教育。就是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jié)約、不怕困難,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
其次,讓師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引導師生從事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實有效。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的做法是以體驗過程為主,基本做到“三個結合”。既“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毕嘟Y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校內(nèi)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讓師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愛。通過這些系列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從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我們知道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必須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更加明晰的鑒別力。德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是學校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此,我們與時俱進,時刻不忘注入新鮮血液,使德育工作常抓常新,放在第一首要的位置。
二、師德是德育教育的基礎。
古人云“教書者必先強已,育人者必先律已”。做為一名教師,要想照亮別人,首先自已要有光明。師德師風是一個教師的魂,是為人師表最本質(zhì)的要求。教師即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和行為典范。教師的一舉一動時刻影響著學生,有的甚至影響學生一生。加里寧就曾說過:“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xiàn)象的態(tài)度都這樣或那樣的影響著全體學生。教師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為學生做出表帥,學生才會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潛移默化”。
“身教,勝于言教”。平日里,我們要求教師嚴格要求自已,特別是做人做事的一些細節(jié)上,從舉手投足,一言一行到穿著服飾,時時處處要做學生的表率。用積極陽光的形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通過學生耳濡目染,形成一種無聲的教育。同時,我們也時刻提醒教師:即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選擇了三尺講臺,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付出。要拿出全部精力,做到問心無愧,無怨無悔?!皩W高為師,德高為范”。一個人格高尚、威信崇高的教師本身就是學生信賴愛戴的楷模,其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效其行?!?/p>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边@就是教師,這就是教師的職業(yè)。
三、愛是德育教育的靈魂。
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的活動,作為人才的培養(yǎng)者,教師要通過自已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過自已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和感染學生,要用真情去關愛學生。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基石,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只有對學生充滿熱愛之情,學生的品格和智慧才會得到自由,才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育的全部奧密在于熱愛學生”。愛學生,就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習慣以及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方式等。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師愛是師德的靈魂。
教師要關心學生心理和思想動態(tài),學生只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之后,才有可能逐步樹立與強化自主學習意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人們常說:“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蔽覀兊睦蠋熢趯Υ筮M生的問題上,就不是一味地批評指責,而是經(jīng)常鼓勵學生說這樣幾句話:“相信我,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別灰心,再來!”。用一片真誠的愛心,去叩響學生的心靈之門。教師這樣做體現(xiàn)著一種理性的愛,散發(fā)著一種人性的光芒。
其實,教師的愛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用愛搭建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平臺,用愛開啟學生美好的心靈,用愛照亮學生成長的道路。其實,愛就是明媚的陽光,愛就是甘甜的雨露,愛就是潺潺的小溪;愛也是責任,愛還是奉獻,愛更是幸福。用愛心去撐起學生的藍天!正如冰心老人說的那樣:“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p>
四、活動是德育教育的最好方式。
人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離不開自然生活,這是人類道德觀念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我們讓學生在實踐中,把道德認知自覺的轉化為道德行為。如:清明節(jié)到來之際,我們組織全校師生,捧著花籃,胸佩白花,到九蹬山上,紀念碑前,來緬懷革命先烈。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以此,對大家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母親節(jié)”來臨,我們在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重點是讓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讓他們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如:重溫經(jīng)歷過的小事兒:“睡覺前,燈下媽媽給我講故事;生病,媽媽精心照顧我;下雨天,媽媽送我去上學”等。往事的回顧,同學們受到了觸動,回到家,有的學生為父母沏了一杯熱茶,有的學生主動為父母洗衣服等。所有這些都表達了他們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學們感到很快樂,感到生活很充實,感到世界很美好。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不僅提高了認識,凈化了心靈,同時,在思想道德素質(zhì)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加強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程,任重而道遠,它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反復的實踐,長期的探索。不斷用生動的、鮮活的實例來完善它?!吧接许敹?,德無盡頭?!弊鰹橐幻處煟瑤煹滦摒B(yǎng)永遠是我們研讀的課題,行為規(guī)范永遠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們永遠做不完的功課。
德育之路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