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惠
【摘要】速度素質不但直接決定某些運動項目的成績,而且對其他運動素質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它是各項目的基本素質之一。因此少年時期發(fā)展速度素質是至關重要的。本文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從影響速度生理學因素、少年運動員生理特點等角度,探析速度訓練的生理學機制和方法,認為:少年兒童時期(7-12歲)是速度素質發(fā)展敏感期,加強這一時期的速度訓練至關重要;磷酸原(ATP-CP)供能是速度素質的生化基礎,提高無氧代謝能力、增加磷酸原的儲備,是發(fā)展速度素質的重要物質基礎;快肌纖維的力量是速度素質重要的生理基礎,是發(fā)展速度的先決條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與抑制的轉換速度是速度的關鍵。
【關鍵詞】少年 速度 短跑 生理機制 訓練方法
前言
速度素質不但直接決定一些運動項目的成績,還對其他運動素質的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影響,是各項基本素質的成因之一。因此在少年時期發(fā)展速度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在訓練中應該考慮這個現(xiàn)象,加上合理的方法,速度素質才能快速、穩(wěn)定的得到發(fā)展。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協(xié)調能力在少年時期快速發(fā)展,使少年處在速度素質的快速增長階段。少年處在速度素質的快速增長階段,其原因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協(xié)調能力在這時期快速發(fā)展有關。由于少年階段運動員身體的發(fā)育還不夠完善,應結合生長發(fā)育現(xiàn)狀,從速度訓練的生理學機制角度,探析速度訓練的方法及運動負荷控制,為運動訓練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研究內容和方法
1.研究對象。少年時期是發(fā)展速度素質的最佳時期,本文從影響速度的生理學因素、少年兒童生理特點等角度,分析7-14歲少年短跑運動員速度訓練的生理學機制及方法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運用文獻資料法查閱了1994年—2010年有關短跑訓練方法的論文,獲得豐富的參考文獻,為本文撰寫提供了詳實的理論依據(jù)。主要參考文獻來自中國期刊網(wǎng)及相關的書刊和 邏輯分析法以及歸納法對少年運動員短跑訓練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對研究資料進行邏輯梳理,找出內在的聯(lián)系,從而得出結論。
二、 分析與討論
1.影響速度素質的生理學因素。
速度素質是人體或者人體某個部位快速作出運動反應、迅速完成動作、迅速移動的能力。速度素質的涵義在過去有不同認識,很多人認為速度就是快的體現(xiàn)。但是速度是指人體盡快向前運動的能力體現(xiàn),主要有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周期性運動位移的速度,這三種運動表現(xiàn)形式。反應速度是人體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的能力;動作速度是人體完成某個動作所使用時間的長短能力;周期性運動位移的速度是指人體在周期性運動過程中通過一定距離所使用時間長短的能力。
1.1影響速度的生理學因素。反應速度的快慢受到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和指向、疲勞程度和反應過程的鞏固程度的影響,主要是興奮通過反射弧的時間長短。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度高反應時間就會短,反之如果疲勞時反應時間就延長。動作技能的成熟對反應時間都會明顯縮短。
1.2身體形態(tài)與發(fā)育。速度素質與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也有一定的關系。短跑運動員的身體堅實有力,不胖不瘦,下肢較長,跟腱較長而踝關節(jié)較細,較為適合發(fā)展。而在發(fā)育方面,多數(shù)人認為,7-14歲是發(fā)展速度素質的最佳時期。
2.速度訓練的生理學機制。
按照磷酸供能系統(tǒng)的規(guī)律進行訓練 速度性練習是強度大、時間短的無氧訓練,主要依靠ATP-CP系統(tǒng)供能。肌肉活動的能量來源是ATP在酶的催化下迅速的分解釋放能量供肌細胞做功。ATP在分解為ADP時釋放的能能量由于肌肉中的儲備量及其稀少,必須在分解過中要合成才能讓肌肉活動得以繼續(xù)維持,ATP只要一被分解就立即重新合成,只能供能1到2s,肌肉中CP能非常迅速的分解合成磷酸和肌酸,并且釋放出能量,不斷地把ADP再合成ATP。但是肌肉中的CP含量也是非常有限,所以磷酸原系統(tǒng)的供能是也非常的短,一般在5-8秒。 注重發(fā)展肌肉的快速力量人體的肌肉力量越大就越能克服肌肉內、外部的阻力來完成大強度的工作。人體單個動作完成的時間、重復動作的頻率及整體移動的速度等,都依賴反應速度和肌肉收縮的速度之和(步子的跨度也是短跑速度的一個因素)。肌肉的收縮速度是由肌肉的力量、肌組織的興奮性和條件反射的恐固程度所決定的。肌肉中的快肌纖維含量越多、肌肉的力量越大,收縮的速度就越快。訓練突出肌肉在接到信號后的速度力量訓練,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來練習,如:橡皮筋擺腿、負重高抬腿、跨步跳、聽口令起跑、短距離折返跑等,快速度小負荷量也可以練習快肌。
速度的提高依靠著肌肉的放松。肌肉放松,張馳有度,能夠減少肌肉本身的內阻力,增大肌肉合力,使血液循環(huán)通暢[8]。肌肉越緊張血液流動就會受阻,當緊張度達到60~80%時,時間只要稍長,動作就會變形失去協(xié)調性,已有的快速能力也會無法發(fā)揮。放松狀態(tài)的肌肉中的血液流動情況比緊張狀態(tài)大為的改善,比緊張時提高了15~16倍之多。血壓循環(huán)的通暢,能給活動中的肌肉輸送提供大量的氧氣,促進ATP的再合成速度,并且能節(jié)省能量物質的流失,使能量物質得到合理的利用,還能夠增加肌肉收縮前的初長,從而提高運動素質。
以有氧和無氧代謝結合的訓練。如由慢速跑15m加中速大步跑30m加快速跑30m加走步30m等形式重復訓練,或者30m疾跑加慢跑30m加疾跑30m加走30m,然后反復進行?;蛘?00m-150m的隨意變換速度跑等。這些練習的特點是:無氧訓練在有氧的參與下能大大促進ATP的再成合,并能提高肌肉放松的能力。這種高功率運動對無氧代謝的影響從數(shù)量上和程度上都比較小,但也能明顯的提高運動成績。運動訓練時應該保證合理的技術動作,確保肌肉放松參與訓練。
3.少年運動員的生理特點。
少年運動員骨骼與關節(jié)的生理特點
少年的骨骼比較柔軟,不易折斷但容易彎曲變形,彈性大硬度小,軟骨成分多。軟骨不斷的骨化增生,使骨伸長、增粗變硬,20—25歲完成骨化狀態(tài)。在骨完全骨化前,任何部位承受過大的負荷都會影響骨的正常生長,導致畸形的出現(xiàn)。少年的關節(jié)窩較淺,關節(jié)囊及周圍的韌帶都較為薄弱和松弛,所以少年的關節(jié)伸展性和活動范圍較大,靈活性和柔韌性能得到發(fā)展,但是關節(jié)的牢固性較差,外力的作用下容易脫臼。少年覺得肌肉中水含量較多,蛋白質、脂肪及無機鹽較少。
肌肉與成人相比,收縮能弱、耐力差、易疲勞,但恢復速度比成人快。少年身體各部分的肌肉發(fā)育也是不平衡的,大肌肉和上肢肌肉的發(fā)育比小肌肉和下肢肌肉的發(fā)育的早。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增長不均勻。少年的呼吸器官發(fā)育不完善,呼吸道相對狹窄,肺活量小,肺部內的彈力組織差,肺泡的數(shù)量少,呼吸的能力有限。身體的新陳代謝旺盛,機體對氧的需求量比成人的多,所以只能通過加快呼吸的頻率來滿足需要,年齡越小的呼吸頻率越快。隨著年齡的增加和身體的發(fā)育,呼吸的深度也會逐漸加深,呼吸能力也會逐漸加強。
少年運動員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生理特點
少年的神經(jīng)在活動中第一信號系統(tǒng)占主導地位,形象思維的能力強而且善于模仿,第二信號系統(tǒng)就比較弱,抽象的思維能力較差。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抑制過程不完善,興奮過程比較突出,期間較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但學習和掌握動作較快,不過多余和錯誤的動作相對較多一些。少年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細胞工作能力也比較低,比較容易出現(xiàn)疲勞,但是恢復的速度快。
4.訓練的密度
少年短跑運動員訓練中,ATP_CP供能系統(tǒng)訓練時最重要的掌握好間隙的時間,如果間隙的時間太短,磷酸愿的恢復量就少,在重復運動時部分的能量由糖酵解提供,血乳酸水平就會明顯的上升,這樣對于發(fā)展磷酸原供能是相當不利的,由于訓練的強度要依靠系統(tǒng)的供能為主,所以練習之間間隙要長一些。應該在技術動作質量得到保證時,盡可能的要動作快速、有力、用最大強度和次大強度的進行訓練,充分的利用CP的原理來減少糖酵解的供能,使ATP到CP達到最大的消耗來盡可能的避免乳酸的產(chǎn)生,要在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再進行下一次的訓練。
高密度的速度訓練,在ATP_CP的過程未得到完全恢復時再次的進行訓練,這樣會導致動用糖酵解,運動的強度就會必然性的降低。在短跑訓練時,教練員應該遵循磷酸原供能的原則,不要訓練一個接著一個的安排出來要求隊員快速完成,在沒有恢復的情況下一口氣跑完一組,結果強度就是一個不如一個的下降,運動員的速度能力也沒有得到增長。所以應該科學的訓練,把恢復重視起來,沒有恢復就不要訓練,要把恢復納入到訓練當中,這樣才是正確的方法。
三、結論
短跑的主要供能是三磷酸腺苷(ATP),在短跑過程中,三磷酸腺苷的供能只能維持在6秒左右,在短跑的后程中,肌肉在缺乏氧的情況下持續(xù)劇烈的運動需要的能量較多,這是三磷酸腺苷的無氧分解與再合成就成了能量的主要來源。當肌肉不能繼續(xù)工作,舒張也受到妨礙時,是因為三磷酸腺苷的完全消耗。只有在肌肉兩次的收縮之間,也就是肌肉放松時繼續(xù)進行三磷酸腺苷的再合成,這樣才能使肌肉快速收縮并且保持較長時間的高速度狀態(tài)。
少年時期正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的主要階段。在速度訓練時必須要符合少年的生理特征,這樣才能利于少年的身心健康。少年的骨骼肌肉內水分和有機物的含量較多,富有彈性和韌性、不易折斷、力量和硬度較差的特點;同時肌肉的增長比骨骼落后,肌肉往長度發(fā)育,來適應骨骼的增長,肌纖維橫斷面小并且細長,肌肉的力量較差。所以在對少年進行速度訓練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少年時期的生理特點,不能急功近利,采用小量、多次、循序漸進,科學合理選擇訓練方法,不能與成人訓練相同。
參考文獻:
[1]潘德俊.淺談短跑速度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02,
(01).
[2]吳向明.對田徑運動短跑速度訓練的方法學研究[J].成都
體育學院學報,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