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越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學科與多媒體的整合以普遍得以教師們的研究,比如運用authorware、powerpiont、Flash等多媒體系統(tǒng)開發(fā)工具軟件等進行多媒體課件和軟件設計,在教學中運用自制的課件進行教學,那生動的畫面、直觀動態(tài)的演示效果,把學生帶進一個五彩的境界,創(chuàng)造出一種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多媒體 應用
隨著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實施,尤其是農(nóng)村小學的硬件建設突飛猛進,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原始教學環(huán)境飛躍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多媒體在內(nèi)容組織上采用大量的色彩鮮明、活潑有趣的鮮明畫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特其別是新穎性、趣味性、多樣性的信息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動都相對的處于最佳狀態(tài)。如何利用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現(xiàn)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利用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的概念
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是具體-表象-概念,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因此要善于抓住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誘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在使用課件時,為了達到更佳的效果,還可以配合情境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一年級“0的認識”時,可以將每個數(shù)字做成一個很生動的動畫人物,演示成幾個數(shù)字一起排隊出去郊游,遇到了新朋友“0”,然后發(fā)生了很多故事,從中大家都了解了“0”這樣一個情境。并且給課件加上聲音,讓課件中的人物、動物、物體開口說話,讓學生在新奇中充滿好奇,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反映“0”的兩個意義之一:“本來有的,現(xiàn)在沒有了”時,可以做一段簡單的動畫,如原來地里有四只蘿卜,被小兔子都一個一個的拔掉了,現(xiàn)在地里一只蘿卜都沒了。這樣學生就能很清楚的理解0的這層含義了。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既能體會到快樂又能學習到新的知識,是多么開心的事啊。
二、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建立運算的概念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說也比較難理解,我們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教學“5以內(nèi)的減法”時,我通過幾個動畫來體現(xiàn)。一開始是一個小男孩手拿兩個氣球,后來一個氣球慢慢飛走了,最后消失,小男孩手里只剩下一只氣球,初步引入減法;第二個動畫是先有三個小朋友在玩蹺蹺板,后來走掉了一個小朋友,畫面上還剩下兩個小朋友,從而很好地說明從一個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求每剩下多少,用減法算;第三個動畫畫面上有四只鳥停在樹上,然后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提問,飛走一只、兩只或者三只、四只鳥時,樹上還剩幾只鳥,我就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的播放飛走一只、兩只或者三只、四只鳥時的動畫,并出示相應的減法算式。這就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互動性,將學生的回答與課件演示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這樣,通過一連串生動的故事、動畫,使學生對這堂課充滿好奇和新鮮感,并且很形象的解釋了從一個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就用減法來計算的道理。
三、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掌握圖形的基本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特征,知道“形”的概念和“數(shù)”的概念一樣,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我們研究幾何圖形,只是研究它們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而不涉及其它性質(zhì)。我們可以采用彩色顯示的方式,先讓學生看到具體的實物圖形,隨后隱去實物圖形中的色彩、圖案,只剩下幾何圖形,并向?qū)W生說明:學習幾何圖形我們不研究它們的質(zhì)地、顏色、圖案,只研究它們的形狀、大小、位置,即點、線、面、體,從而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幾何圖形的表象,突出圖形的本質(zhì)屬性。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一開始就顯示學生熟悉的國旗和手帕圖案,圖形色彩鮮明,花紋美麗。當問及它們的形狀時,學生說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隨即隱去這兩個圖形的色彩和花紋,從而引入對圖形的研究。同樣在認識長方體時,先顯示火柴盒的模擬圖形,并與實物對照。認識立體圖上每個面的形狀,各條棱之間的位置關系,然后用不同色彩顯示三條虛線,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觀圖。再用分別著色的方法來顯示長方體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這樣通過分層演示,為空間觀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從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橋梁。
四、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解答應用題
小學數(shù)學中的應用題有些是比較復雜難懂的,如來自生活中的相遇問題,具體到數(shù)學教學中,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若這些運動情形制作成動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卣故窘o學生,使這些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動感表象,使學生對相遇問題當中的速度、路程和時間三個數(shù)量關系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增強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教學時,先顯示一個人單向行駛的動畫,即某人從甲地到乙地這一運動過程,再制作一個雙向運動的動畫,讓學生觀察他們的運動情形。在演示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和最后相遇的運動情形。然后再一分鐘一分鐘的演示,讓學生觀察每過一分鐘,他們每個人行了多少路程?他們兩個的路程和是多少?這樣一步一步,老師一邊講一邊提問,電腦一邊演示,學生一邊回答,直到兩人最后相遇。這時讓學生分析兩人的行駛速度和與時間的關系以及兩人所走的路程和與兩家之間距離的關系,從而得出兩人在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時,他們的速度和×時間等于他們走過的路程,也就是兩家之間的距離這一結論,就是兩個物體的速度和×時間=兩地間的距離。由于利用了動畫直觀的效果,變靜為動,形象地把兩個物體(或人)從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的過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好像正站在一個制高點上觀察這一運動過程,在觀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認識,并逐步得出結論,將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引進自己編制的課件,用生動的畫面、直觀動態(tài)的演示效果,能把學生帶進一個五彩的境界,創(chuàng)造出一種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實踐證明,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燃起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時不愛學習的學生,也喜歡上了數(shù)學。這樣把教學和電腦緊密地結合起來,改革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教學現(xiàn)代化。
參考文獻:
[1]梁光梅;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2年16期
[2]宋斌;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多媒體應用的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12期
[3]周仁軍;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1年36期
[4]廖登舜;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多媒體的應用[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2年04期
[5]譚啟學;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整合的思考[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