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念念
新春佳節(jié),處處歡聲笑語,空氣中洋溢著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冰冷的空氣似乎也跟著沸騰了起來。到了除夕那天,媽媽仔細(xì)地打掃著房間,爸爸在大門前掛起了火紅的燈籠,奶奶也笑呵呵地包起了餃子……
我也想幫幫忙,便問:“我需要做點什么呢?你們給我安排點任務(wù)吧!”爺爺走到我身邊,說:“走,跟我學(xué)寫春聯(lián)吧!”
一聽寫春聯(lián),我的興致一下子就提了起來。爺爺?shù)拿P字寫得特別好,每到春節(jié),總有人來請爺爺幫忙寫春聯(lián),而我們家每年過年貼的春聯(lián),自然都出自爺爺之手。爺爺主動提出教我寫春聯(lián),是要培養(yǎng)“繼承人”嗎?我又興奮又緊張。
到了書房,只見爺爺從書架上取下文房四寶,提筆,蘸墨,筆尖行云流水般飛快地掠過宣紙,那叫一個瀟灑自如。爺爺時而筆走游龍,時而住筆凝思,隨著他的動作,一個個龍飛鳳舞的毛筆字就躍動在紙上了。爺爺?shù)淖謩倓庞辛?,氣勢磅礴,我不禁看呆了。不一會兒,一副絕妙的對聯(lián)就呈現(xiàn)在我眼前——“墨池香靄花間露,茗鼎煙浮竹外云”。我不禁為爺爺喝彩。
緊接著,爺爺又寫了橫批。我有點迫不及待了,央求爺爺趕快教我寫春聯(lián)。爺爺卻讓我坐在寫字臺旁,聽他講有關(guān)寫毛筆字的理論。如何握筆、運筆,如何處理字體的間架結(jié)構(gòu),等等。這有什么難的,多寫幾次不就會了嗎?我聽得有些不耐煩了,急忙拿起毛筆,依葫蘆畫瓢,“畫”起了字。然而,毛筆在我手中如千斤重,我“畫”的字歪歪扭扭,有的連我自己都不認(rèn)識了。
爺爺一邊看著我“畫”字,一邊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寫毛筆字不同于寫鋼筆字,更不是畫畫,不能隨心所欲,這里面蘊藏著術(shù)法和藝術(shù),要從頭開始,腳踏實地,從基本筆法練起,持之以恒,才能獲得成功?!?/p>
我的臉一下就紅了。是??!書法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藝術(shù)的瑰寶,我心浮氣躁、急于求成是寫不好字的。
想到這里,我重新拿起毛筆,端正姿勢,按爺爺要求,頭正、身直、臂開、足安,在爺爺耐心細(xì)致的指導(dǎo)之下,一筆一畫地練起字來。功夫不負(fù)有心人,我終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書法技巧,寫的字也有點像樣了——大小勻稱,筆斷意連,有長有短,搭配協(xié)調(diào)。就這樣,我寫出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副對聯(lián)——“一門福氣隨心至,千里春風(fēng)順意來”。我把自己寫好的對聯(lián)捧在手里,像寶貝一樣呈給爸爸看。爸爸非常高興,讓我把這副春聯(lián)貼在門上。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拿起對聯(lián)便往外跑。爺爺在一旁笑著叮囑:“上聯(lián)在右邊,下聯(lián)在左邊,不要貼錯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啊,今年的我也不同往年,因為我學(xué)會了寫春聯(lián),還從中感悟到了做事要腳踏實地的道理。
寫春聯(lián)、貼春聯(lián),這是每年過年的必備“工序”,但其中蘊含著民俗的魅力,這樣有魅力的年難道不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傾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