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艷+吳玉營+翟公偉
摘要: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的效果及其對再狹窄的影響。方法 將2012年1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的不同劑量,將患者分為A組(20 mg/d)和B組(40 mg/d),分別于冠脈介入治療術前后測定患者的心肌酶水平、肝腎功能、血清C反應蛋白等指標,探討阿托伐他汀的效果、不良反應及對患者再狹窄的影響。結果 B組患者術后再狹窄的發(fā)生率高于A組(P<0.05),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清C反應蛋白、IL-6、ET-1比較B組低于A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大劑量阿托伐他汀能夠起到更好的抗炎效果,與小劑量相比能夠更好的降低冠脈介入治療術后再狹窄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冠脈介入治療;再狹窄;阿托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AMI)現(xiàn)已成為造成發(fā)達國家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幾年來在我國的發(fā)生率也呈明顯的上升趨勢。他汀類藥物以其較好的抗炎、降脂功效,現(xiàn)已被廣泛作用于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中,并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1]。本次研究就將以不同劑量的阿托伐汀使用為研究對象,比較其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脈介入治療后的整體效果以及其對再狹窄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對象,均經(jīng)心電圖、心肌酶學改變及臨床表現(xiàn)綜合診斷,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并排除肝腎功能不全及會對血脂代謝造成影響疾病的患者。60例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齡(64.1±2.9)歲,將患者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3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等多項一般資料比較上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60例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抗凝治療、抗血小板治療以及改善冠脈循環(huán)治療,并接受冠脈介入術治療;A組患者于手術后當天使用阿伐他汀20 mg/d,B組患者于手術后當天使用阿伐他汀40 mg/d,兩組患者均1次/d,于晚飯后頓服。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行冠脈介入術前、后的血脂水平,包括:高米迪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TG、TC;借助多克隆抗體ELISA夾心法測定兩組患者的IL-6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兩組患者的肝腎功能和心肌酶水平,具體指標包括:肌酸激酶(CK)、Bun、Cr、ALT和AST;另通過院后隨訪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2個月的心臟事件(心肌梗死、心絞痛、心源性猝死)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來檢驗。
2 結果
2.1兩組冠脈介入術前、后血脂水平和CRP、IL-6的比較 兩組患者介入術后TC、LDL-C、CRP、IL-6較治療前均有明顯的降低,HDL-C較治療前則有明顯的升高(P<0.05);治療后B組TC、LDL-C、CRP及IL-6現(xiàn)在低于A組(P<0.05),見表1。
2.2兩組血管內(nèi)皮功能變化的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NO及CGRPJ現(xiàn)在升高,而ET-1顯著降低,且B組上述指升高或降低水平顯著高于A組(P<0.05),見表2。
2.3心臟不良事件 A組(n=30)隨訪期間發(fā)生支架內(nèi)再狹窄5例(16.67%);B組(n=30)發(fā)生支架內(nèi)再狹窄1例(3.33%),兩組患者再狹窄發(fā)生率比較,B組患者明顯低于A組(P<0.05)。
3 討論
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冠脈介入治療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術后再狹窄的發(fā)生卻依舊是一個難點,國外臨床研究指出他汀類降脂治療是預防患者術后再狹窄的有效措施,但關于其劑量的使用界內(nèi)也存在著一定爭議[2];國外學者研究指出,他汀類藥物的使用能夠降低PTCA支架置入術后再狹窄的發(fā)生率,并在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中予以了證實,強化他汀類藥物降脂治療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小逆轉(zhuǎn)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這也為冠心病患者使用強化類他汀類藥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B組(40 mg/d)在術后持續(xù)使用12個月后,支架內(nèi)再狹窄的發(fā)生率與A組(20 mg/d)相比明顯更低(P<0.05),這就提示了阿托伐他汀40 mg/d在抑制再狹窄的發(fā)生率上有更為顯著的臨床效果,并且其藥物不良反應與A組患者相比無增加,提示40 mg/d阿托伐他汀使用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由于阿托伐他汀在抗炎、改善患者內(nèi)皮功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又應證了40 mg/d阿托伐汀強化治療能夠更好的控制再狹窄的發(fā)生率,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改善患者預后。因此,我們認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冠脈介入術治療后指導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強化治療可降低支架內(nèi)再狹窄的發(fā)生風險。
參考文獻:
[1]程小兵,潘文博,鐘萬生,等.阿托伐他汀對ACS患者介入治療后hs-CRP、slCAM-1及sVCAM-1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4(5):402-404.
[2]Justice A,F(xiàn)reiberg M S,Lo R V.Should everyone ageing with HIV take a statin[J].Lancet Hiv,2015,2(2):e36.
[3]鄧少雄,鄭淵,郭南鷗.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的療效及再狹窄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0,15(2):199-203.
[4]賀宇峰.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預處理對PCI術后超敏C反應蛋白及預后影響[J].醫(yī)學與哲學,2016,37(6):32-35.
[5]鮑迎春,王春明,張麗梅.阿托伐他汀對PCI術后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1,11(4):310-311.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