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明
隨著現代教育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內容和手段的不斷更新,實驗教學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實驗技能、創(chuàng)新能力、科技素質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理化生實驗教學,是理化生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那么,我們該如何合理安排實驗呢?
一、課前準備是實驗成功的保證
1.從備課入手。理化教師除認真地鉆研教材、把握教學內容、弄懂弄通實驗教學目的要求等常規(guī)準備外,還要預測學生可能提出和需要解答的問題。
2.準備好實驗器材。教師應熟悉所使用的各種器材的結構、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演示實驗的預測。同時應估計可能出現的故障,掌握其排除方法,保證演示實驗的順利進行。
3.抓住第一印象,形成積極心理定勢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和積極性與第一印象有很大關系,教師要關注學生這種心理狀態(tài),成功地上好第一節(jié)課,做好第一個實驗。讓學生體驗實驗成功的樂趣,給他們以強烈的感受,增強對實驗的興趣。 進行啟發(fā)性和吸引力強的課前導向性說明。 , (1)通過介紹,讓學生了解杰出科學家有2/3以上的科研成果得之于實驗,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實驗是自然科學的基礎。 (2)用新奇的事例,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重視管理過程,發(fā)揮管理的教育功能
一切規(guī)章制度和行為守則都不應只是形式,而應重在落實。抓落實的過程尤為重要。落實的過程也就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責任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注意處理好三個結合:
1.常規(guī)管理與學生養(yǎng)成教育相結合。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若有違反實驗操作的行為,我們不只是簡單地批評和處罰,而是要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性質和由此而導致的后果。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心服口服。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按實驗守則去執(zhí)行,損壞、遺失儀器照價賠償。我們認為,處罰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責任心,培養(yǎng)學生的公德意識,與素質教育接軌。
2.常規(guī)要求與督促檢查相結合。在學生第一次進實驗室做實驗時,我們就與任課教師配合,向學生講明實驗室的制度,努力將我們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行為,使我們的要求能真正在學生行為中體現出來。
3.把實驗員與教師的管理相結合。在實驗室管理中有時會產生這樣的矛盾:學生來實驗室上實驗課,實驗員和教師都認為應該由對方管理,這就不利于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明確,實驗室管理不只是實驗員或教師的行為,而應是雙方共同的責任。實驗員應積極主動地配合,與任課教師共同管理,這種管理不只是單純的課前、課間、課后的管理,而應貫穿整個實驗教學的始終。
三、加強演示實驗的教學
演示實驗是理化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它能使教學直觀化和形象化,通過生動的直觀的演示、引發(fā)抽象的思維。往往用于課前情景創(chuàng)設或課內探究驗證某一規(guī)律。演示實驗的效果主要取決于:
1.演示的時機。2.演示的可見度,可以配合投影或多媒體增強可見度。3.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觀察、比較和總結。
四、組織好學生分組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往往用于科學探究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探索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應當做到:
1.學生在實驗前進行預習并寫好實驗提綱 實驗前的預習,是做好實驗的準備。為了搞好預習,老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有關課文,列出指導細則,對實驗中的關鍵步驟,要點撥、提示。學生通過預習,認識該實驗的目的要求,明確該實驗的方法步驟及其原理,然后寫出簡明的實驗提綱。這樣,學生進入實驗室心中有數,目的明確,避免了實驗的盲目性。
2.實驗員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驗條件 實驗員的課前準備,是做好實驗的物質基礎。儀器、藥品、材料出問題,實驗就難以成功。又如,如果不預先調試好器材,實驗時才發(fā)現故障,進行臨時修理,這就勢必影響課堂秩序和實臉效果。
3.老師要做好演示實驗, 老師在實驗前要認真?zhèn)湔n、吃透教材,反復試驗、總結經驗教訓。只有這樣,教師做演示實驗時,結果才正確、鮮明。
五、鼓勵學生做課外趣味性實驗
理化學科安排有一些課外趣味性實驗,開展這些實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多做課外趣味性小實驗,為他們做原理指導,必要時幫他們準備器材,和他們分享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