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隨州市隨縣吳山中心學校 湖北 隨州 431530)
新課改猶如干涸沙漠里的一場瓢潑大雨,滋潤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心田,給課堂注入了無限生機與活力,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面貌也因此發(fā)生了喜人的變化,由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如今的“百家爭鳴”,由過去的“獨角戲”搖身變?yōu)楝F(xiàn)在的“大合唱”,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均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但是,仍存在著一些頑梗不化的“沉疴宿毒”,制約著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急需我們“除邪去害”。對此,筆者立足于初中初中數(shù)學課堂,提出了幾條卓有成效的對策,如有謬誤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最美好的年華,朝氣蓬勃,活力四射,這樣的年齡特征使他們更渴望在一種民主和諧、生動有趣的環(huán)境下探求知識。然而,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數(shù)學教學模式,使課堂氣氛凝重得宛若暴雨來臨前的天氣,學生臉上愁容不展,布滿陰郁,就好像進了“少年管教所”一樣,對學習全然提不起半點興趣,導致教與學雙雙陷入泥潭沼澤,教師教得揮汗如雨,舌敝唇焦,學生學得被動壓抑,吃力非常。有鑒于此,初中數(shù)學教師要及時掙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韁繩羈絆,給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盎然、生動形象的生活情景,以此撥動學生的心靈琴弦,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助推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
譬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似三角形”這一節(jié)的知識內容時,為了打破課堂懨懨不振,宛若一潭死水般的課堂氣氛,筆者就精心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景:“一個施工隊在某建筑公司承包了一個活兒,然而在房屋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準備測量建筑的高度時卻發(fā)現(xiàn)測量器具出現(xiàn)了問題,正當大家急得團團轉的時候,聰明的小張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長度為4米的標桿,放在陽光下測得影長為1米,然后又測得建筑物的影長為9米,小張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輕而易舉地就測量出了建筑物的高度,小張也因此被項目經(jīng)理表揚了一番……同學們,你們知道小張是應用什么原理算出來的嗎?你能根據(jù)上述提供的數(shù)據(jù),測出最終結果嗎?”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鞏固學生剛剛所學到的相似三角形知識,并學會運用三角形相似解決實際問題,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調動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可謂一矢雙穿。
俗話說: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對于整節(jié)課教學的成敗起著關鍵的作用。一個精彩新穎的課堂導入,就好比一首歌曲悠揚動聽的前奏,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學習動機,使整節(jié)課流暢且高效的進行,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平日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使其像磁鐵那樣將學生的心神牢牢吸攝,令他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高昂的興致熱情、旺盛的求知欲望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促進教與學的齊鑣并驅,和諧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shù)的乘方”這一節(jié)的內容前,筆者先讓每個學生拿出一張白紙進行對折,在同學們興致勃勃動手折疊的過程中,筆者適時地提出問題:“假如你們手中的紙張厚度都是0.1毫米,那么將它對折一次后,厚度是多少呢?”同學們不假思索道:“0.2毫米。”筆者進一步問道:“那么對折三次呢?”同學們略微猶豫了片刻,回答道:“0.8毫米?!惫P者又繼續(xù)問道:“那么對折20次以后,厚度是多少呢?有沒有可能會超過百米高的高樓?”幾乎絕大部分同學都搖了搖頭,認為沒有這個可能。筆者在此導入:“究竟有沒有這個可能呢?學了今天的知識后,你們自己動手計算一下就知道啦?!贝伺e,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促使他們自覺自發(fā)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唯有萬事俱備,方可笑迎東風。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系統(tǒng),如果教師沒有做好課前備課,那么很可能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導致整個教學流程雜亂無章,講解內容千頭萬緒,學生聽得如墜煙海,暈頭轉向。因此,數(shù)學教師在課前一定要“盛食厲兵”,深度分析和研究教材,把握重難點,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只有這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才能駕輕就熟、揮灑自如,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面開花。
綜上所述,初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能夠把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解放出來,令其教學變得高效而簡單,而且可以大大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不過,要想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初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絕非夙夜之功,其中布滿了坎坷與泥濘,還需要教師諄諄不倦的探索、腳踏實地的付出、長期不懈的堅持,如此方能不斷朝著高效課堂的目標所邁進,終有一日,必能收獲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