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惠
[摘要] 目的 針對全程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分析。方法 收集該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這一期間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的就診序列號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患者,其中一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該組為對照組;另外一組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全程健康教育,該組為觀察組,最后針對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率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對比。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糖尿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和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率的對比中,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患者給予全程健康教育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可以使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的認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該方法值得廣泛的應用于臨床當中并且大力推廣。
[關鍵詞] 糖尿?。蝗探】到逃?;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b)-0163-02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在臨床中并不少見,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三多一少[1],因為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的高血糖癥狀大部分是由于胰腺胰島素分泌患者出現(xiàn)缺陷或者胰腺功能出現(xiàn)損傷所導致,因此,糖尿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如今,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國民生活方式和飲食方式的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該文針對糖尿病患者給予相應的全程健康教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這一期間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的就診序列號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30例為男性患者,20例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齡51~68歲,平均年齡(63.0±1.5)歲;在觀察組患者中,25例為男性患者,25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52~69歲,平均年齡(62.3±1.8)歲。以上兩組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同時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全程健康教育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體系建立 首先應建立健康教育中心,配備專業(yè)的醫(yī)師和護理人員,同時配備專業(yè)的營養(yǎng)師和心理咨詢師。使科室人員合理分工,建立一套良好的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其中包括建立糖尿病教育中心,組成成員主要包括科室主任和醫(yī)師以及科室的護士長和主管護士組成,科室主任統(tǒng)籌管理教育事務,負責協(xié)調(diào)與其他部門的關系,主管醫(yī)生主要負責指導治療,解答疑難問題以及組織教育活動等工作,科室護士長主要負責分配和指導教育事務,主管護士主要負責對患者自身保健和護理進行指導,嚴密監(jiān)測血糖、尿糖以及用藥方法和注意事項等。
1.2.2 門診健康教育 門診教育應對患者基本情況的了解加以重視,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詳細的詢問,詳細的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運動情況、飲食情況、生活習慣以及自我保健意識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隨后為患者建立專門的檔案,安排相應的工作人員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講解。
1.2.3 住院健康教育 當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專門的健康教育手冊,使患者通過對手冊的閱讀對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進行有效了解。同時,醫(yī)護人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患者進行較為全面的系統(tǒng)健康教育,其中主要包括一對一式健康教育以及健康專欄,健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生活、心理指導以及血脂、肝腎功能測定和并發(fā)癥的預防方法。使患者能夠深入的對糖尿病進行了解,提升自身的保健意識。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將胰島素的注射方法以及血糖監(jiān)測方法和監(jiān)測的重要性告知患者。
1.2.4 飲食教育 (1)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總熱量進行合理的控制,對患者的體重進行維持,使其保持在理想體重。(2)囑患者應保證膳食的平衡,食物具有多樣化的特點,使營養(yǎng)全面,做到主食粗細搭配,副食葷素搭配。(3)囑患者保持機體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等的正常充足攝入。(4)囑患者多食用高膳食纖維,從而延緩食物在腸道吸收的時間,使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得到延緩,同時可以將水分進行充分的吸收,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5)囑患者減少鹽的攝入,推薦患者每日食鹽的攝入量<6 g。(6)囑患者應少食多餐,定時定量訂餐,患者每次進餐的時間應準確。(7)最后護理人員還需囑患者多飲水,每天飲水量保證1 500~2 000 mL。(8)告知患者不宜食用糖制甜食、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脂、富含膽固醇的肝、腎、腦等內(nèi)臟類食物。
1.2.5 出院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將出院后的注意事項詳細的告知患者,同時護理人員應將相關的教育處方發(fā)放給患者,要標明復診時間,聯(lián)系方式以及需要堅持健康行為。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定期電話隨訪并且為患者開通電話咨詢,囑患者保持健康生活狀態(tài)。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
針對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改善情況以及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度,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率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對比。
1.3.1 血糖指標改善情況的評價 對患者首次治療后4個月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進行隨訪觀察,其中,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標在4.4~6.1 mmol/L即可判定為控制血糖指標良好,血糖在6.1~7.0 mmol/L時可判定為一般,超過7.0 mmol/L即可判定為空腹血糖較差。當患者餐后血糖在4.8~8.0 mmol/L之間,即可判定為餐后血糖良好,餐后血糖值在8.0~10.0 mmol/L之間即可判定為餐后血糖控制一般,當患者的血糖值超過10.0 mmol/L即可判定為餐后血糖控制較差。
1.3.2 患者知識知曉情況評價 采用密西根中文版糖尿病知識測試量表了解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該量表主要分為23分,其中得分超過20分即可判定為良好,得分在15~20分之間可判定為一般,得分低于15即可判定為差。知曉率=(良好+一般)/總例數(shù)×100%。
1.3.3 患者自我管理評價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eborah)對其進行評價,該量表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和血糖測試以及足部護理。每項各5分,總分為30分。當患者的得分超過28分即可判定為良好,得分在21~28分之間可判定為一般,得分低于21即可判定為差。自我管理能力優(yōu)良率=(良好+一般)/總例數(shù)×100%。
1.3.4 患者滿意度對比 采用自制滿意度調(diào)查表發(fā)放給每位患者,最后回收進行統(tǒng)計,該研究發(fā)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為100%。滿意度的評價主要分為三個維度,分別為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8.5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分別行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有效率和餐后血糖控制有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在滿意度的對比中,觀察組也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在以上各項指標對比中,兩組進行健康教育前的各項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治療糖尿病的主要方法為綜合性治療,其中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控制、藥物治療、運動治療以及血糖監(jiān)測[3],以上幾種方法又被稱之為治療糖尿病的“五駕馬車”。全程健康教育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健康教育[4],從患者確診后首次治療即開始健康教育,同時建立相應的健康教育小組,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可以靈活多樣的對患者進行教育。針對糖尿病患者給予全程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的血糖指標得到有效控制,同時使患者對自身疾病能夠充分了解,增強其自我管理意識。因此,該方法值得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馬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69-2171.
[2] 劉春英.糖尿病護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研究[J].醫(yī)藥前沿,2015,5(12):91-92.
[3] 呂敏清,劉竹芬.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12):431-432.
[4] 尹麗芬.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0):58-59.
(收稿日期:20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