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德興小學 關柳愉
治教經緯
小議如何家校聯(lián)動和諧發(fā)展
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德興小學 關柳愉
《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家庭教育成為中國家校雙方必修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工作開展得如何,關系到孩子的終身發(fā)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也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內涵發(fā)展。多年來,市橋德興小學家長學校以共同培育 “身健心善,言雅行端”的德興學子作為目標,秉承 “提升理念,改變行動,攜手合作,教人做人”的家校教育指導思想,著力建設家長學校,以班級授課、統(tǒng)一教材、因時制宜作為模式,依靠 《父母課堂》的教材,積極開展家校聯(lián)動工作,和諧發(fā)展。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提升家長素質,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學校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工作實踐,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家庭美德發(fā)揚光大。所以我們決心加大力氣高品位、高質量創(chuàng)建家長學校。
(一)建立組織,明確定位
我校組建了由校長擔任組長、副校長和教導處、德育處、總務處、教務處主管領導為組員的家校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家長學校發(fā)展的總設計。構建起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學校教育為主體、社區(qū)教育為依托的家庭、學校、社區(qū) “三維一體”的家長學校工作體系。成立并進一步完善家委會機構,每年選舉家長委員會領導及成員,成立家長委員會領導小組,形成 “學校家委會—年級家委會—班級家委會”三級形態(tài)。同時,將相關工作納入到學校工作計劃、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和班主任考核之中,以此進一步規(guī)范并促進家長學校發(fā)展。
(二)建設場地,完善條件
對家長學校進行了明確的定位后,我們的工作就找到了方向,完善辦學條件成了首要任務。
我們在校門口懸掛 “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校實驗基地”和 “廣州市優(yōu)秀家長學?!毙E?,家長學校校牌掛在與學校校名同等的位置,設置階梯室、班班都是家長學校課室,人人都是家長學校的教師。階梯教室內懸掛相關制度;設置家長學校辦公室與家長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教學研究和活動策劃,保障教學教研及活動工作正常開展。
(三)健全制度,保障辦學效果
我們還制定了 《市橋德興小學家長學校制度匯編》,并照此進行管理。如建立學員檔案,每次授課均設置簽到表,做好出勤記錄。每次家長學員聽課率均超過 95%以上。同時,學校保證相關的經費開支,其中包括購買家庭教育專業(yè)書籍、相關資料的印制、宣傳展板的噴繪、場室布景及家校活動經費等。
(一)抓專職教師,培訓提升家校工作水平
主管德育與家長學校工作的行政每學年必須按要求參加市級以上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訓。德育處每學期利用班主任業(yè)務學習時間進行不少于一次家長培訓業(yè)務交流,就如何授課、如何讓家長更好地投入到課堂等問題開設沙龍,組織有經驗的老師現(xiàn)身說法,定期開展相關教案、論文等評選,評比結果納入教師績效加分。參加永博明學校的有關家庭教育的師資培訓班、組織全體教師參加番禺區(qū)心理健康教育師資ABC級證書培訓,培訓率達100%。另外,每學年還組織全體教師參加網(wǎng)絡遠程培訓,學習 《特殊教育導論》, 《智力障礙的概述》等專業(yè)知識,讓教師有更高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勝任家長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
(二)班級授課,實踐探索
班級授課、班主任主講作為一種學校傳統(tǒng)的模式。我校每學期授課前均組織本年級的班主任進行集體備課,在 《父母課堂》中找出近幾期適合本年級學生的文章定出主題,編出教案,制成課件。
(三)積極發(fā)動,統(tǒng)一教材
學校利用家長會的時間,對六個年級的家長進行專題講座。校長以年級授課主講人的身份與家長們進行了教育案例交流,然后告訴家長教育的智慧在于學習,并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選讀精品文段等方式隆重向家長推薦 《父母課堂》。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師在平時電話、家訪等工作中有意識地告訴家長在 《父母課堂》中看到的與孩子情況類似的案例;步步滲透,時時引領。
每一期教材的到來時,學校要求各年級按不同年級的特點利用短信、Q群、微信群等指導家長閱讀,讓每一期的 《父母課堂》都能切切實實為家長服務,為家校教育發(fā)揮其作用。
(四)因時制宜,注重結合
根據(jù)實際,我們因時制宜,注重多點結合,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1.家長會與家長學校授課相結合
一直以來,家長們總是只把眼光放到孩子的成績上,所以家長會往往都成了成績匯報會,無法實現(xiàn)家長學校的功能。因此,我校每次家長會都會安排2個課時。家長會結束后由班主任再根據(jù)班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班級授課,最后更針對班里的問題進行科學講解,力求讓家長們從中受益,逐步改變落后、錯誤的觀念,對家庭教育有新的認知,新的做法。
2.分級授課與集中授課相結合
根據(jù)學校工作的實際,為實現(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我校家長學校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分年級授課和集中授課相結合的方式。如組織一年級的新生家長進行 《孩子小學階段良好習慣 (學習、生活等)的養(yǎng)成教育》專題講座,組織畢業(yè)班的家長開展 《幫助孩子順利進行初小銜接》專題講座,學期末安排 《如何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關注孩子的假期安全教育》等專題講座的教學活動。
3.班級授課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在推進過程中,我們遵循班級授課、班主任主講這一指導思想,積極開展教學實踐。這個班主任既是孩子的班主任,也是家長的班主任。他們的工作性質和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家庭和學校溝通、交流、合作的最佳實施者。由他們主講,最容易撥動家長的心弦,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困惑家長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
教育是有共性的,也有有個性。我們還要求課后每個授課老師必須留時間給有需要的個別家長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做到針對學生特點,指導合適方法,解決講座與授課中沒能解決的個性問題。
4.評推結合,交流共進
為提升家長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我們注重 “評”與 “推”的結合。通過評選 “明星學生” “優(yōu)秀家長”等方式,我們要求家長認真學習,注意總結經驗,積極參加相關的比賽。學校定期開展家長經驗交流,邀請優(yōu)秀家長分享教子心得或經驗,征集家長優(yōu)秀經驗進行傳播介紹。另外,結合我校省書香校園的讀書特色,舉行每年一屆的“書香家庭”的評選活動。每學年我們將在選出72戶當學年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方法、有貢獻的家庭作為當年的書香家庭。家長劉允裕、范乃紅分別獲廣東省創(chuàng)建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校征文比賽二等獎和三等獎。
(一)善用校本資源,育兒經驗引導實踐體驗
我們也注意學校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我們的家長就是最好的資源。學校堅持邀請家長義工到校為孩子們作家長講堂,讓家長義工走進校園,教育孩子在課本上所不能學到的課外知識。如:家長義工到校作的 《健康與我》 《遨游 “通信”世界》 《品嘗時間的陷餅》 《郵票上的動物·靈猴篇》和 《青春夢與法》講座等?,F(xiàn)每班每月開展一次家長講堂,一學期下來全校共開展72場。校長堅持每學期面向家長親自授課,她的 “陪著孩子慢慢地成長”“做麥田的守候者” “今天怎樣教孩子”等講座精彩紛呈,讓家長們受益匪淺。
(二)親子活動,促進家校共育
人的成長源于生活的經歷,我們想盡辦法為家長開展親子活動提供平臺,讓他們與孩子共同成長。
我校的親子共育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并形成常規(guī),形成系列,形成傳統(tǒng),富有成效,在家、校共同教育孩子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年級 “接過媽媽童年的夢”——少先隊親子入隊儀式 (6月);二年級 “走進科技的殿堂”——到番禺區(qū)農科所基地開展實踐活動(3月);三年級 “感受家鄉(xiāng)風采”——參觀番禺區(qū)國家檔案館 (10月);四年級 “珍愛生命”——參觀番禺區(qū)防震減災科普館 (5月);五年級 “我型,我秀”——親子英語環(huán)?;瘖y晚會 (12月);六年級“我是這樣長大的”——教研、家長開放日及科技節(jié)活動 (4月)。學校有意識地引導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讓家長與老師一起分享孩子們成長的點滴,進一步增進家長與子女間的感情。
家校聯(lián)動是一個長期的工程。良好的家校關系是和諧發(fā)展的基礎,是促進學生健康學習成長的有機土壤,所以建設良好的家校聯(lián)動關系,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修的課程。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