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袁媛
大學生之窗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校社會工作的耦合性研究
潘迎麗
王袁媛
文章基于社會學角度和觀點,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校社會工作耦合性調查研究提供新的教育理念和培養(yǎng)路徑,并提出從頂層設計機制、多場域認同教育、多地點教育途徑等方面來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校學生工作的長效機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社會工作耦合效應長效機制
1.耦合點之一:服務對象的一致性
學校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以大學生為中心展開的本人、家庭成員、大學教師、所在學校的管理者和其生活社區(qū)相關的行政管理、教育人員等。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客體,則包含了大學生、思政教育教師、政工管理干部以及對其有重要家庭影響的家庭成員。由此可見,學校社會工作和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服務客體具有高度一致性。
2.耦合點之二:教育功能的互通性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屬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疇,其教育對象是大學生,應全面開發(fā)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潛能,解決其訴求和社會化要求。而從社會工作的性質特點來看,強調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方式服務需要幫助的具有差異性的大學生,同時激發(fā)其自身的潛能,幫助其自助,從而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發(fā)展,這是根本任務,也是本質要求。由此可見,二者有多方面的互通性,也為社會工作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極好的鋪墊。
3.耦合點之三:教育目標的契合性
學校社會工作的目標既有個體目標又有社會目標。從個體目標來看,主要是幫助有困難的大學生尋求各種資源幫助,助其克服困難,擺脫困境,實現(xiàn)自身完善與發(fā)展;從社會目標來看,主要是促進家庭、學校和社區(qū)的協(xié)調,以達到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增強教育的功能,實現(xiàn)社會的平等、公正、和諧發(fā)展[1]。高校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為引領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合理構建。學校社會工作理念的介入,不僅能夠更好地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宗旨,還能實現(xiàn)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在提高大學生心理、行為和學習成績的同時,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社會化人格,符合社會規(guī)范,遵紀守法;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成為一個建設性的社會成員[2]。
4.耦合點之四:工作方法的交叉性
學校社會工作強調扎根校園,積極建構一個有助于青少年成長的社會工作平臺。在方法上,學校社會工作運用個案工作、小組(團體)工作、社區(qū)工作和項目化運作等專業(yè)工作方法,其功能及方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較大的借鑒意義。例如,個案工作模式,強調學生作為社會個體,關注學生的社會關系與社會互動,從社會關系的角度挖掘社會與個體的資源,這可為高校學生工作提供技術手段和實效支持;小組工作模式,是發(fā)揮團體或組織的社會功能,促進團體或小組及其成員的發(fā)展,使個人能借助集體生活加快自身的社會化;社會工作模式是以參觀先進社區(qū)(如新農村建設、偉人故居等)、參觀需要幫扶對象的居所(兒童福利院、養(yǎng)老機構、愛心組織等),以及研討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對象涵蓋大學生、家長、教師、大學工作人員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助人自助的過程中提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感悟,加強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
1.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堂主陣地的作用
據(jù)社會調查問卷所獲得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當前在校大學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平臺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近60%的學生通過思政課教師的課堂傳授來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42.1%的學生通過網(wǎng)絡媒體來獲取相關知識,作為思政課教師應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點,將理論內容做到宏觀論述和微觀剖析相結合,將當前大學生關心的國內外時事熱點、焦點問題、社會新聞、話題等引入到理論教學中來,以實例凸現(xiàn)出教學的說服教育功能。
2.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校園文化熏陶作用
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大學生主要時間是在校園中度過,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有耳濡目染的浸入式教育作用。高??刹扇 白陨隙隆迸c“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體,引入學校社會工作“體驗式”的引導、“服務式”的管理、“個體式”的影響,在入學季、考試季、畢業(yè)季以及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形式靈活多樣的主題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yè)、誠信”等核心內容滲透進去,多方面結合建設校園文化新環(huán)境。
3.發(fā)揮學校社會工作的社會實踐作用
高??梢M社會力量,進行校企聯(lián)合,參與建設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特色的大學生實習場所及高校教師研修培訓基地。思政理論課程、校內外實習實踐、校內外專家教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思想為指導,學校社會工作方法為手段,立體化、聯(lián)動式開展高校學生工作。
1.健全頂層設計指導機制
高校各級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完善學校社會工作專門機構,制定相關規(guī)章制度,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進各機關、科研、教學、學工、行政部門,深入課堂一線教學,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中,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力爭形成管理者、教育者帶頭示范,理論創(chuàng)新,社會踐行,全員跟進的局面。
2.創(chuàng)新多形式的認同場域
依據(jù)對象不同進行多維度、多形式的認同培育。根據(jù)院校層次、專業(yè)類型、年級層次、身份層次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育、社會實踐、日常生活多種形式的教育認同途徑。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理工類、人文社科類、公共藝術類等各專業(yè)課程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活動,舉辦馬克思主義專題學習沙龍、重讀紅色經典活動、開展優(yōu)秀歷史文化進校園活動等,讓廣大師生更好地感受、學習、研究歷史文化、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紅色文化,將核心價值觀從宏觀理論形態(tài)向社會心理形態(tài)轉化。
3.創(chuàng)新多地點的教育途徑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將學校、家庭、社區(qū)、社會教育整合研究。據(jù)實證調研數(shù)據(jù)表明,當代學生更愿意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路徑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沙浞职l(fā)揮網(wǎng)絡作用,建立網(wǎng)上線下相互聯(lián)動的立體交流機制,將校園、家庭、社區(qū)、社會用網(wǎng)絡平臺聯(lián)系起來,加強學校社會工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縱橫連接,形成多維度、立體式、跟蹤教育方式。
開展校園多種文化活動,辦出新穎性、特色性;開展高校社團活動,用靈活的志愿型團體形式,發(fā)揮學生自主、自助式主體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大學社團的日?;顒?。同時,結合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選拔學生骨干,開通微博,注冊公眾號,做到主動掌握社會輿情,合理引導學生輿論,起到相應的解釋疏導以及號召的作用。
注重家庭教育的影響作用。家長對學生有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隱形教育功能,高校與家庭溝通合作,認真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掣肘因素,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學?!议L”的互動教育模式,對大學生思想、學業(yè)、生活態(tài)度等多方面正向引導。同時,做到了解學生訴求,解決學生困惑,充分發(fā)揮二者聯(lián)合教育的優(yōu)勢。
注釋:
[1]龔婷婷:《社會工作視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6月10日。
[2]《學校社會工作的立足——青少年事務社工》,福建社工網(wǎng)/社工網(wǎng),http://www.fjsg.net/.
[1]許珍芳、余緒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實證研究》,《教育評論》2015年第3期。
[2]易鋼、肖小霞:《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新高教探索》2007年第6期。
[3]謝建設:《社區(qū)工作教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第34-35頁。
[4]許莉婭:《專業(yè)社會工作在學?,F(xiàn)有學生工作體制內的嵌入》,《學?!?012年第1期。
作者單位:西安培華學院思政部陜西西安
2015年度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微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同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5A023);2015年度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工作耦合性研究》(項目編號:15JK2092);《延安紅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探索》(項目編號:YAJS15023);2016年度西安培華學院校級教改研究項目(項目編號:PHY1630)《社會性別視角下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培養(yǎng)機制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