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榮
(江蘇省啟東市江海中學 226200)
芻議高中化學教學的演變及其對策
張 榮
(江蘇省啟東市江海中學 226200)
緊密結合教學實際,闡述了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演變及其相應的對策,值得進一步商榷.
設計情境;解決問題;高中化學
《江蘇省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實施以來,廣大一線高中化學教師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努力探尋“輕負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筆者回溯教學方法的改革史感慨萬千,現借此平臺就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的演以及新形勢下的形成淺談膚淺體會,以達拋磚引玉之愿景.
“滿堂灌”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顯著特征,教師主要是把知識點全部講清楚,講完全,這樣就感覺任務完成了,不管學生接受多少,不斷地講,不斷地做練習,題海戰(zhàn)術,知識點課堂上沒有消化的,在練習上就不斷地做,不斷地講,重復做,直至弄懂為止,這種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空間,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則要花大力氣編寫講義和改卷子,可謂“勞民傷財”的事情,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現在的一種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是“學案教學”,其優(yōu)點在于把知識點總結歸納于學案上,節(jié)省了學生上課抄筆記的時間,而更有效地聽講,但是現在有的學案設計的內容拖沓,且也超出了課標的要求.
教學案例1:在高中化學“離子的反應”學案教學中,教師為實現知識的全面性,在學案中引入弱電解質的定義,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寫出醋酸和碳酸鈣的反應、寫出氨水與鹽酸的反應”.
這幾個例子對初學離子反應的高一學生來說,實在是有點困難,特別是氨水的性質還在后面的非金屬里面學習到,而對弱電解質的離子反應,課標明確寫明暫不要求,但是很多時候,教師為了知識的全面性,同時舊的練習資料也逼得教師不得不把這些內容提前來講,這樣不僅加大了教師講課的難度,也加大了學生學習的困難,很多高一學生反應化學太難了,初中的知識幾乎用不上,導致高二的時候,很多學生都不敢選化學.所以對于知識點的選擇還是很重要的,練習要循序漸進,要除舊創(chuàng)新.
當然,“學案教學”也不是萬能的,有時也會陷入一種困境,有的學案其實就是教師的備課筆記,把一些內容變成填空而演變而來的.凡是缺乏對學案設計的新意,活動也比較少,而多媒體輔助的學案教學也是比較枯燥的,沒有比較直觀的畫面會使教學有時顯得比較空洞.
新形勢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出現了豐富多彩的良好局面,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堅持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突出的學科,許多知識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有時是治病的良藥有時是奪走生命的殺手,可能因為你知道了某個反應而救了自己.
諸如化學與生活中,學到了維生素C,它有很多功能,對人體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是抗壞血酸,還是葆青春的良藥,可是當它與蝦類食物大量同食時竟是砒霜!而現實中就有因此而喪命的悲??!還有的像氯氣泄漏事件,裝運氯氣的鐵罐發(fā)生泄漏,若你懂得氯氣的性質,往上坡跑,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可能你就免受其害.這些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其更形象、具體和生動.
在現實生活中還蘊含著許多類似的化學現象,諸如引火自焚的肥皂現象就是借助氫氧化鈉與硬脂酸反應,由于制造產生肥皂所使用的添加劑是酒精,而肥皂中含有藥用酒精是一個客觀現象,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出現肥皂引火燃燒的有趣現象.當然,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載講授皂化反應時可以適當添加化學反應的多媒體畫面,從而能加深學生對皂化反應的理解.
2.注重情境設計,明確探究目標
對于教學內容的準確把握及設計出合理并有效的探究活動對學案的編寫來說至關重要.
教學案例2:在高中化學“SO2的性質”學案教學中,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毒性,對環(huán)境的危害也很大,所以對實驗的要求就比較高,教師設計出了針筒實驗法,事先將二氧化硫收集并注于針筒中,并將要進行的實驗試劑置于醫(yī)生打針用的藥瓶中,這種實驗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感覺新奇達到吸引學生的興趣外,還注意了對環(huán)境的保護和學生的保護,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3.堅持以生為本,凸顯主體地位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只記不思考,很快就會忘記,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學習需要思考的過程,而現實教學中這種讓學生自己思考的時間很少,學生做的知識機械性地記憶,不久就會記憶混亂,從而一點不知!“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這是孔子倡導的教學理念,說明了學習者不僅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而且知道自己的盲點,并且無止境地學習下去,才能挖掘潛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學到新知識.
教學案例3:在高中化學“原電池 ”學案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先以橘子能給手機充電的視頻廣告為開頭,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橘子能給手機充電?引入了原電池的基本思想,后設計了幾個原電池實驗讓學生們探究并總結出實驗現象,最主要地提出自己對這個現象的解釋以及疑問,促發(fā)了學生對這個問題更深一步的思考,并及時給予正確的答案,做出正確的結論讓學生印象深刻! 這種學案及教學安排讓學生在實驗、討論、交流中不斷自主反思,不斷提升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高中化學教學改革中,“學案教學”對于學生輕負高效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但對學案的設計以及正確引導學生真正提高化學素養(yǎng)也有著更進一步的探討,學案及多媒體PPT的使用如何天衣無縫地配合好已達到高效仍需不斷摸索.但愿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縝密思索學案內容是否符合課程標準,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化學的星空中自由翱翔.
[1]經志俊.正確掌握閱讀方法 提高自主閱讀效率[J].中學化學教學,2014(11):32-33.
G632
A
1008-0333(2017)33-0094-02
2017-07-01
張榮(1971. 11-),男,本科,江蘇啟東人,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季春陽]